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文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舍及藏书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我国文化事业遭到又一次重大浩劫。日军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摧残与掠夺的事实,罄竹难书。馆藏文献遭受劫难的情形大致有三种情形:(1)遭日军炮火摧毁;(2)在辗转迁徙途中受损;(3)沦陷后遭日军劫掠。这里,笔者着重…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日本对我国文献资源之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及民国初年,日本利用发动侵华战争之机和采取盗购盗运等方式,大肆掠夺我国文献资源.利用发动战争之机掠夺文化遗产严重违反有关国际法准则,对中国文献资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图书馆之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国内外出版的史料和有关学者的著术,全面地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对我国图书馆和文化典籍进行疯狂掠夺和摧残的事实,以及战后日本政府在归还中国图书文物问题上所持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4.
为掠夺南京地区的文献资源,日本军国主义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中支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在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地区的图书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期间掠夺被占领国文化遗产严重违反国际法。对文献资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一步侵略和掠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摧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有关学者的著述,全面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图书馆和文化典籍进行疯狂劫掠和摧残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一份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在台湾出版的日文版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最近在泾县发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又一物证。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文化财产的破坏和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无条件投降的15年侵华战争中,诸如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的活体试验等闻名于世的罪恶活动,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论著予以揭露和批判。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文化财产的破坏的掠夺,也是极为惨重和惊人的,影响亦十分深远。然而,学术界对其揭露和批判的论文鲜有所见,屈指可数。因此,笔者就以图书馆、图书为例,并仅以上海为重点,对日本在侵华期间破坏和掠夺中国文化财产的罪行加以揭露和清算。图书馆、博物馆和珍贵文物都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象征和体现。因此,它们必然成为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进…  相似文献   

8.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止,在8年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挥舞着罪恶的战刀,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极其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与毁灭。  相似文献   

9.
魏鹏 《兰台世界》2017,(7):90-92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军国主义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侵华步伐,本文拟对这一过程进行阐述,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发展过程。从而说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事件,是日本侵略者预谋策划后实施的。更加充分论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同时也是日本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湖北档案》2004,(7):44-44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经一位老领导的引见 ,翻看了书商邰仙玲废书回收时收下的三百多张旧地图 ,不由震惊。原来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之前及侵华战争期间测绘、复制、使用的中国地图。这批日军军用地图的发现 ,充分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蓄谋之久 ,铁证如山。这批地图共有三百余幅 ,其中日军测绘、复制、缩制、增补改版的有二百多幅 ,其余为民国时期军用地图。地图的大小大致有三种规格 ,第一种长 5 7.5cm ,宽 47cm ,比例尺大都是五万分之一 ,使用的长度单位是“米” ;第二种长是 5 8cm ,宽 46cm ;第三种长是 5 5cm ,宽 40cm。后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2.
鸦片是近代以来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毒品,它毒害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深陷困顿。日本军国主义在阴谋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大量运用毒品毒害中国,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其中包括日本人利用烟毒祸害中国,带给人民除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痛苦灾难。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在侵略战争后期,日军由于战线过长等原因导致国内军用物资日益匮乏,无以支撑。为了达到其战争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大肆掠夺中国的矿产、林木等资源,并以开展献木供木运动为借口巧取豪夺中国百姓手中仅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图书馆的摧残和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对我国图书馆进行了大肆的摧残,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本文对这一史实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海南档案》2005,(4):41-41
最早系统全面提出侵华方案的.不是日本军国主义,而是日本的化人和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结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时期我国受损图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侵华时期我国损失图书的相关中日史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类工作,并利用三维技术进行损失图书复原,立体、逼真地展现历史场景,对日本侵华时期掠夺中国文化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研究,将其构建成一个可视化的"日本侵华时期我国受损图书"史料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于荣全 《兰台世界》2007,(5S):56-57
二战结束之前,日本侵略搜集的旨在侵略中国的日资料,即1945年以前,由日本人及日本政府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日献和未出版的一些依照日本政府命令进行的调查报告或档案等,统称为旧日资料。其中有部分是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化、政冶、经济方面的有关菩作及地图、名录、期刊、地方报纸等,这些旧日资料翔实地记述了当时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气候变化以及军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掠夺、奴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鹿璐 《中国档案》2015,(9):78-7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战争后期,由于战事旷日持久,战线过长等原因,导致日本国内军用物资日益匮乏。为了达到其继续侵略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政策,大肆掠夺中国矿产、林木等资源,并假借开展“献纳”运动,通过“献铜”“献木”等方式掩盖其强盗侵略本质,掠夺军用物资、古代文物,巧取豪夺百姓手中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华北北部敌占区1943年的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宏运 《历史档案》2005,(4):94-101
1943年华北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大饥荒,特别是在敌占区尤为严重。日伪曾以天旱、农业歉收为由,掩盖其疯狂的掠夺政策。事实上饥荒正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整个敌占区惨遭战祸,广大田园尽成战场,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破坏殆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更以华北为其兵站基地,对华北的掠夺愈加野蛮,对占领区人民的奴役和统治愈加残酷。本文拟对此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20.
6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国人民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河北地处京畿,又是华北地区的核心地带,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图谋占领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全国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已将魔爪伸向了河北。七七事变后,河北全境沦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英雄儿女应声而起,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形成了一道抗击日寇的洪流。河北成为地跨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三大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冀鲁豫、冀鲁边等战略区的敌后主要抗日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