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酷儿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关注的主要议题.然后,就性别与语言教学研究中酷儿理论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文章认为,性别与语言教学研究应该考虑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酷儿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的兴起。"酷儿"主要指性取向多样性和社会性别身份不稳定的人。近年来,酷儿理论广泛运用于研究文学作品中。《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中的人物辛格,米克,比夫。三个人都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酷儿"。本文主要讲述在酷儿理论下文中三个人的酷儿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孤独的爱。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性与性别理论思潮,酷儿理论逐渐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随着酷儿理论的发展,"酷儿"这一概念也产生了内涵和外延的变化,需要以更广阔、更深远的视界来不断拓展和完善。本文从酷儿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爬梳文学作品中酷儿叙事的创作,大致将其归纳为:回避性别的双性同体的酷儿书写和打破异性恋霸权的酷儿书写两个方面。如果说酷儿现象已成为一种被认可的亚文化,那么,通过酷儿书写来推动社会认知的变化,为酷儿们提供更为包容的环境,应该是酷儿书写显示出其独特精神张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学艺术的范畴中,创造出一种包容性更强、后示性更大的多元化书写,也是当代酷儿书写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的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姝芳 《华章》2008,(18):17-18
本文考察了酷儿理论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研究状况,通过分析大陆学术界对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的"表演性"理论的误读,指出了大陆酷儿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将酷儿理论简单化和妖魔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酷儿"是西方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性文化运动,"酷儿"运动本身及对于"酷儿"研究的理论,终极目标是挑战社会性别两分结构,消除一切歧视和偏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小说对黑人女主人公西丽在双重歧视和否定语境中的成长做了极力刻写: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与否定异化和虚无了西丽的自我意识,而来自同性姐妹的"酷儿情"让西丽自我意识苏醒,走向了追求自我独立与个性完整的道路,最后与黑人男性握手言和,为迎接来自种族歧视的大挑战而结成同盟,并肩作战,《紫色》姐妹情谊书写的价值与"酷儿"的终极目标巧妙对接。  相似文献   

6.
朱迪斯·巴特勒被视为酷儿运动的理论先驱者。从巴特勒的酷儿理论解读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从而能够对沃克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复杂的性别观有更加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同性恋政治学经历了道德神学、医学规训和同性恋解放的过程,其中二元论是建构身份政治之基础.在同性恋理论的发展脉络中,酷儿理论对反思同性恋研究起到关键作用,但酷儿理论本身也充满张力."红色酷儿理论"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阶级分析方法和酷儿理论,是传统酷儿理论的补充和批判性重构.借助这一批判性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同性恋身份政治、"橱柜"政治神学以及同性恋压迫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宗庆 《文教资料》2020,(2):44-46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作品,蕴含了作者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西方性研究中的“酷儿”理论,让性少数群体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的对象,而描绘双性人的此书则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文本。本文以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点,分析双性人主人公的性别措置和社会性别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给樱桃以性别》是温特森写作生涯中风格独特的一部作品。文章通过分析《给樱桃以性别》中"樱桃"的意象和"狗妇"的人物形象,结合酷儿理论的批评方法,探讨温特森的性别思想。  相似文献   

10.
酷儿理论反对将个体视为非异性恋即同性恋的做法、批判传统静态的性别身份观念,赞同流动和变化、向传统的同性恋文化提出挑战。王尔德的同性恋以及非常规行为无疑吻合了酷儿理论的思想内涵,并导致当时公众对于他的作品产生质疑。我们在评论作家的作品时,不能过于强调作家人格在作品中的投射,从而以作家人格裁决其作品的价值,否则势必造成对作家作品真正蕴意极度漠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初期,酷儿理论作为继女性主义之后一种新兴文化社会理论在欧美思想界极为盛行。queer是性别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对关键词的翻译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关键词queer的译介经历了文化碰撞和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12.
巴特勒的性别理论源于对福柯思想尤其是《性经验史》的考察与发展,通过对男女性别二分法的系谱学考察。巴特勒揭示出,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并无根本差别,生理性别就是社会性别。性别就是一种述行行为。同时,基于这一思想,巴特勒提出来自己的性别政治——酷儿政治和再赋义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关于性与性别的酷儿理论具有很强的激进性、反叛性论,以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为哲学基础,主张性主体的多元性、性指向的多变性、性类别的无差别性,极力质疑和颠覆性与性别的传统两分模式,并向一切社会“常态”和传统价值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4.
5.猫的感受 这天,酷儿正在学校的垃圾桶里找食呢。“啪!”酷儿一下子被震醒了。原来是几个小调皮一脚把垃圾桶踢飞了。酷儿一看,呀!是班上的余世、苏廷、杨扬和那个冒充自己的假酷儿!酷儿本来不想去计较,可现在这些人把他喜欢吃的东西——香喷喷的北京烤鸭、软绵绵的年糕等踢得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15.
高金和 《海外英语》2014,(20):198-199
威廉·巴勒斯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瘾君子》、《酷儿》、《裸体午餐》这三部代表作中,分别塑造了瘾君子、酷儿和控制欲这三个文学世界。该文分别对巴勒斯的瘾君子、酷儿和控制欲这三个文学世界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瘾君子》、《酷儿》、《裸体午餐》这三部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理论术语,酷儿批评可能倾向于从一个非常态视角来解读文本文学批评的任何片段。进行酷儿阅读是为了展示打破同性恋和异性恋类别的二元对立,并使之处于交叠状态,同时也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再现人类性相(sexuahcy)的动态范畴。因此,从“女人之于女人的身份认同”这一理论视角来解读秀拉与奈尔之间的关系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同时,指出秀拉抗拒传统家庭和婚姻模式所昭示出的“酷儿性”,并揭示出这种个人反抗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进 《华章》2010,(34)
本文借助对"酷儿电影"发展的研究,探析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酷儿文化"."酷儿电影"一直以来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补充,以边缘文化的形式而存在.这种文化现象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学生是社会中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与其他群体相比更易接触最新、最广泛的文化.所以研究酷儿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对揭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打喷嚏     
1酷儿小厨师和小伙伴一起来到保加利亚过年。2当地居民热情招待中国来的小客人吃年饭。3阿嚏!酷儿小厨师不小心打了个喷嚏。4主人马上走开。酷儿小厨师好尴尬啊!5哇,主人牵来一只小牛,送给酷儿小厨师做礼物!6当地风俗是在吃年饭时,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我们的酷儿小厨师好开心啊!打喷嚏@晓舟 @王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酷儿理论为视角,对电影《云图》主角之一弗罗比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以异性恋为主体的社会对同性恋者产生了深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酷儿看假酷儿,觉得就像看镜子里边的自己。想到假酷儿毕竟为自己挨了一巴掌,所以现在他对假酷儿也不反感了,反而还有些希望保持现状,好让自己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崭新的生活。它猫在窗台的角落里,居高临下,心里非常愉快,觉得当猫的感觉真好,我可以想听课就听课,再不做作业了,呜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