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王权专制、反对压迫奴役,要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性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皆不相同,因此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追求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3.
魏娟 《文教资料》2006,(18):47-48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西方思想与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浪漫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但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与文化传统,中国的浪漫主义又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本文将以五四文学为例阐述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流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五四”新文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文坛的重要的文学潮流之一。但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后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特征。通过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创造社的分析可以发现,“五四”时期现实环境因素和文学家们的存在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人格等,共同酝酿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有特质是审美政治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7.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迅即超越空间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与之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作家所处的特定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又使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更有不同.本文试从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民族文化特征与现实环境等方面入手,对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变异、中国新文学中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特点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似点与相异点、中西浪漫主义文学家在气质上的本质性差异等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9.
苏曼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拜伦、雪莱作品的翻译,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他自由不羁、多情放荡的单纯气质,都成为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作家的精神资源.由于在时代精神和个人气质两方面都与英国浪漫主义存在相通之处,使他在众多外国文学思潮中,对英国浪漫主义情有独钟.但苏曼殊毕竟与拜伦、雪莱和彭斯等人处于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这就决定了苏曼殊在接受影响的时候,不可能表现出与英国浪漫主义完全一致,甚至在一些方面背道而驰.苏曼殊在一个不是真正需要个性解放的时代,用一种"行云流水一孤僧"的形态去应对当时的历史潮流,他始终没有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也没有邀宠争荣,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乐观和悲观、亢奋和消沉之间游离,苏曼殊不可能最终达到拜伦、雪莱那样真正自由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四时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到中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表现派,未来派等尚未成熟的倾向都在这五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露过一下面目。”而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在五四时期和三十年代形成两次“涨潮”。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伴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而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浪漫主义它是大众对理想与自由的精神承诺,是一种"类本质"的阐扬。王安忆的创作就显示出对这种立场的诗意追求,她将浪漫主义视为一切艺术之根,其作品中所呈现的主体性、民间化和英雄性是对浪漫主义精神的最好注解,作家固执地以宏扬个人的精神世界来建构她的"精神之塔",进行着自我的"浪漫之旅"。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学在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代与现代四个时期的分别表现在追求外部的自由、内心的自由、自由行动本身、以及对于自由进行反思,自由成为西方文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前期、中期与后期主要体现了"思无邪"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国家统一的历史意识、以及"人俗"与"天理"平衡的观念,始终贯穿着"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即和谐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理想对于西方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一直有把女性当作美的象征的传统,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成为一时之盛.这一方面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影响和催生而成,同时也表现了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区别于以往文学的冒险特质与对自由的珍视.以女性为美,充分表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冒险.  相似文献   

14.
五四是中国社会的启蒙时期,而西方浪漫主义又是启蒙思想家们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之一,以倡导个性主义去改变中国人思想意识的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启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五四浪漫主义的复杂性呈现出与西方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面貌,并导致最初追求审美独立和艺术至上论的审美现代性理想最终被中国现代性语境政治化,即“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译介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有意误读和变异,究其根本原因,还需要将西方浪漫主义和现代性关系,以及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现代性关系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在现代性语境角度来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以写实主义的白话诗为开端的中国新诗却完成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潮之中。其主要原因是新诗开始不久即经历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洗礼,注入了浪漫主义的生机,使之很快便转化为一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这场浪漫主义诗歌主潮的形成,除了五四精神的催发之外,尚有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承传和影响,也有接受西方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致力于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引进,在西方文化中,他不仅关注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翻译与评介古希腊的文学,而且推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以此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石,构筑了自己的"人的文学"的思想大厦."五四"时期的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理论,对整个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其主要表现为:在对抗社会中推崇自由自我;在回归自然中寻找自然自我;在心灵的探寻中审视内在自我。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使浪漫主义建立起了对自我的真正崇拜,使西方文学中所表现的自我意识第一次得到全面而深刻的拓展,它意味着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又一次得到巨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五四作家与自由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四文化背景下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流转情况, 以及它对五四文学流变的影响都是富有研究价值和解读意味的。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在对自由尤其是对政治自由的诉求上和革命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并因之成为一种和革命相伴生的文学现象,但是,在中国发生的革命文学一方面因革命激荡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一方面又因革命限制了浪漫主义自由精神的发挥,从而造成革命文学从抒情的浪漫转向观念的浪漫,背离了真实性这一文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