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庆超  陈弘 《未来与发展》2014,(6):44-49,39
东欧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上了“回归欧洲”的西方化道路,在政治上建立起西方宪政民主体制的同时,经济上也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其中,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是东欧转型国家的典型代表。随着产权的全面私有化和整体经济的市场化,由国家大包大揽的传统福利制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加有效的新型福利体系成为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捷克斯洛伐克自1948年至1989年是苏联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1989年“苏东解体”后开始了社会转型。1992年底捷克斯洛伐克进一步解体,1993年1月1日成立捷克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成立十余年来一直处于转型时期,转型的趋势是政治更为民主,经济由计划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决策由过去完全的自上而下转变为广泛吸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  相似文献   

3.
新捷克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革命运动的扩展,捷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这和平民主阵营两支巨大的力量。这两个国家的首都——北京和布拉格——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人民是紧紧地依靠在一起的。捷克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斯拉夫民族,所以它的全称是“捷克斯洛伐史共和国”我们简称为捷克。  相似文献   

4.
一 2004年3月28日是个星期天。这一天对捷克人来说.虽说不上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是.捷克人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包括捷克在内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进入了夏令时。  相似文献   

5.
李蕾 《科教文汇》2009,(15):264-264
斯美塔那是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他的音乐创作在内容上表现了捷克的河山、民间风土人情,或是对祖国历史的缅怀,旋律中渗透了捷克民歌的音调,节奏上采用了捷克民间舞曲的韵律,因此他的音乐体现出很强的捷克民族的气质与特性,从而将捷克民族音乐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并为捷克专业音乐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斯美塔那是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他的音乐创作在内容上表现了捷克的河山、民间风土人情,或是对祖国历史的缅怀,旋律中渗透了捷克民歌的音调,节奏上采用了捷克民间舞曲的韵律,因此他的音乐体现出很强的捷克民族的气质与特性,从而将捷克民族音乐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并为捷克专业音乐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前东欧国家经过几年的经济体制转换,无论是推行“休克疗法”的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还是实行“渐进改革”的匈牙利,各类国家都在程度不同地向市场经济目标接近。走在转轨前列的捷克、波兰、匈牙利、断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已越过了经济衰退的低谷,显现出拨云见日的曙光。目前,多数国家进入或正在跨进经济转轨的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体制变  相似文献   

8.
朱楠  任保平 《未来与发展》2010,33(11):6-10,21
本文运用高级发展经济学中的转型发展理论来说明转型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转型国家的重要性。实现在转型中发展是转型国家的目标,但转型国家在转型时期的经济绩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受各国转型之时的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影响造成的。因此,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产生的各种影响迫使改革设计者必须在考虑它们的前提下,周密制定每个转型阶段的转型任务,帮助国家实现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9.
陈楠 《科教文汇》2011,(10):151-152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捷克三杰"之一。如果说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音乐的始祖,亚纳切克是后起之秀,那么德沃夏克被称为捷克民族音乐的推动者和充实者是不足为过的。他为捷克音乐走向欧洲,迈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48年2月25日,前捷克斯洛伐克解放,成为前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后不久,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改造原有教育体制,按照苏联模式,建立新的教育体制。成千上万的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被赶出校门,很多人被监禁或劳动改造。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持续了20年。直到1968年,布拉格之春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战略思路、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设计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四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科技宏观治理、攻关应急体制机制、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科研活动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生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改革近10年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了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改革中呈现出的战略统筹加强、政府干预增强、重视颠覆性创新和未来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注重开放科学与科技安全平衡等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未来的科技改革走向,提出了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改革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普罗米修斯》2012,30(3):311-3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system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economic systems. After China began to make its economic system more market‐oriented in 1979, reforms to its S&T system became urgent. China’s major breakthrough in reforming its S&T system occurred in 1985. This paper provides data on China’s changing S&T sector, outlines the processes of its reform and China’s changing sources of funding for R&D. China’s evolving technology market is given particular attention and some of its pitfal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政策学尚未形成广为认可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通过梳理既往国内外科技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主体内容,总结分析科技政策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演变,从科学学、创新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3个学科视角对科技政策学的主体理论进行分类梳理,在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需求与框架下探索提出科技政策研究的三层级框架,包括宏观层的科技战略研究、中观层的创新系统和政策工具研究以及微观层的政策过程研究,以期为科技政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需要资源要素的支撑,更需要有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需要新的模式来激发新的创造力。其中,对评价制度的改革在寻找科技体制新模式的改革关键举措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回顾过去,文章从科技体制与科技评价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回归科技评价的本源出发,探究科技评价异化的体制问题。相应地,面向未来,文章从改革主线、改革结构、评价体系3个方面提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体制改革建议,为建成百年科技强国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技术学的建构及技术预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耀武 《科学学研究》2005,23(5):597-600
我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体现时代科技特征,聚焦科技兴国实践,重视未来学特别是技术预见研究。这将需要关联学科群的体系整合,也需要关联学科群的转型定位。只有关注未来的科技,才能指导科技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是科技战略引导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相对确定的形成决策机制,是保持其重要功能定位,有效支撑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梳理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综合分析我国语境下公共治理的内涵,总结提炼科技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方面,并基于公共治理理念和科技治理体系视角,探索提出我国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决策机制框架,主要包括构建科技决策立法与监督体系、确保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各类参与主体的科技诉求、实现最高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优化决策体系中各环节反馈与协同等方面。期望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科技任务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文章从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出发,总结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强国建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关系,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文章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质量,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强国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与诺贝尔奖评选的“无条件提名-投票制”相比,中国的科学技术评奖制度是一种“有条件申报-评审制”。诺贝尔评奖制度反映了一个时期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共文化性的特点;中国的评奖制度因为其评奖条件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不具备共文化性的特点。为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必须按照共文化性的要求改革我国科学技术的评奖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管理内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三维坐标的新视角,分析研究了发达国家主要科研团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做法与趋势,回顾了我院人事管理改革的历程,总结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我院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三期建立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改革思路,提出建立以竞争择优聘任机制为重点的现代科研团体科技人员职位体系,系统设计了适合不同类型人员特点的薪酬体系,基于科技人才成长"三波段理论",系统设计了科技人才政策,重点就加强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发挥科技骨干作用、发挥好资深科技专家作用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