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宋史》刊出《陈抟传》后,历代学者对“陈传故里”颇有争论。《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2期发表唐代剑先生《陈传、张守真事迹考》一文,认定陈传是“毫州真源人”。笔者不敢苟同,现仅就笔者所见材料作一综述,以明其实。一、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西)人的证据有三个方面。第一,陈特自署“西蜀崇龛”人,是最有力的证据。宋淳熙(1174—1190)年间,由国史院编修吕祖谦(1137~1182)奉诏编辑的(圣宋文海)里,最早收入了陈传(易龙图序》,文未有“西蜀崇龛陈传序”的署名。这七个字是证明陈传是“西蜀崇龛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陈元 《寻根》2021,(2):124-129
2013年,顾宝林先生在《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民间流传欧阳修之佚文〈郭氏族谱序〉辨伪》一文,就欧阳修撰写的《郭氏族谱序》之真伪进行了考证.他得出结论说,在缺乏新的可证文献之前,《郭氏族谱序》应是一篇伪作.  相似文献   

3.
张秉伦 《寻根》2003,(6):86-90
秦永艳先生在《寻根》2003年第2期上发表的《浅谈商代的刑罚》一文,读之受益匪浅。秦先生将商代刑罚分为徒刑、肉刑和死刑三类。其中徒刑包括“骨靡”(相当于战国时的“城旦”,即服劳役)和囚刑;肉刑只有墨刑和刖刑,而无劓刑和宫刑;死刑包括辟刑、剖刑和族诛。本文仅就商代的劓刑、宫刑与“劓殄”进行讨论。一、商代应有劓刑据《甲骨文合集》载,至少有四片甲骨上的文字与劓刑有关(附图1—4):1.贞 《甲骨文合集》5996片2.于 《甲骨文合集》5997片3. 《甲骨文合集》5998片4. 《甲骨文合集》5999片图1图2图3以上四片甲骨中的“”系鼻梁…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龙应台教授一些散,她的风格可谓“宏丽”,并且深刻、独到、犀利、尖锐,视野广阔,融合着东方和西方的化,也融合着史哲等广博的知识,有时甚至显示出一种连男性作家也少有的恢宏气势,给人以智慧的享受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商家子弟,17岁考取秀才,连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从封建翰林成长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毛泽东誉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林语堂(1895~1976)生于福建龙溪  相似文献   

6.
张秉伦 《寻根》2003,(6):86-90
秦永艳先生在<寻根>2003年第2期上发表的<浅谈商代的刑罚>一文,读之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心史》固非吴井之藏质疑─—与汪荣祖先生商榷张新民南宋遗民郑思肖(所南),身遭亡国惨痛,隐居吴门,不婚不宦,誓报国俨以全其志节,而景迫榆桑,有志难就,又虑身没之後,爱国之心,孤臣之汨,不能见知於後世,郁怏忧愤,无以寄怀,遂自取诗文,合为一编,名曰《心...  相似文献   

8.
9.
拜读了容若先生的大作:《也谈孙中山之五大罪——评袁伟时关于护法的“翻案”章》(《明报月刊》2001年10月号;以下凡引用该,不再注明出处)后,感触良多。此不仅涉及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值得重视的是它表明一种曾经为祸多年的化现象尚未消失。  相似文献   

10.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光照人,谓“管窥所得,不敢自信,草...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那个老人了:瘦小身形,白发萧疏,曳着拐杖,在巨榕荫覆的石板路上踽踽独行。“团团科月照山行,待曙疏林气自清。小市灯火浮霭上,干峰岚色背空明。……”——难道他大难不死,浴火重生,回来重寻昔时幽情?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与上帝已死——唐逸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睡 《东方文化》2001,(2):48-60
访谈时间:2000年8月21日上午。访谈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住宅楼。受访:唐选,字云聪,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导师。访问:沉睡,先锋音乐家,记。整理:唐洁  相似文献   

13.
《弥勒尊经》蠡测——兼与马西沙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尊经>是清代民间宗教教派清茶门的重要经典.本文通过考证研究,认为<弥勒尊经>是一部与<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清茶门另一部重要经典)在政治倾向上根本不同的传道经书,并指出该部经卷对清中叶以来下层民众信仰世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思想是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思想,像血液一样流贯于他的全部著述之中。这种学者的执着使他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与文化史相重合。《元白诗笺证稿》等直接关涉文学创作的以诗文证史的著作姑且不论,即使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那样的纯史学著作,寅恪先生也是选取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加以立说。1951年撰写《论韩愈》,开宗明义即提出,他的文章是要确定“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  相似文献   

15.
传世诗文尽雅言——萧公权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陳寅恪悼王國維的長詩中有“清華學苑冬英傑”之句,戰前的清華園確是人文學界羣賢畢至的高等學府。盧溝橋事變之前,蕭公權先生長年執教於清華大學,與陳寅恪、吳宓、蔣廷黻、朱自清諸先生,  相似文献   

16.
17.
近百年来,不少先哲前贤着力探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古史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也是近代以来学界实行的重要历史研究方法之一。徐中舒先生在继承这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这一研究方法做出了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古史三重证"的观点,并使用多学科、多途径知识和资料进行研究,实是一种综合研究法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20世纪转眼已经成为一个过客。以对“现代性”的追求开始,又以对“现代性”的困惑终结,它给国人留下的似乎是满目的战场硝烟以及满目的凄迷。试想世纪之初的启蒙思想家们,在指点国家和社会前途时,凭着对现代化话语一种明净的钟情而焕发出的那种自信;试想80年代革后知识分子在几经风雨后重新对启蒙话语的热情呐喊,大多数人们现在的心态几乎不像是由他们延续下来的,似乎要和他们隔了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19.
殷璠《河嶽英靈集》序論中曾說“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兼備矣”,這段話雖被廣泛使用,但它所標示的時間的深刻内涵却被人忽略,其實,開元十五年前後正是唐詩風貌變化的重要轉折點。本文通过對開元十五年前後詩人結構的轉變、社會風尚的轉變及其對詩人群體心理素質影響的考證與分析,指出了盛唐之音的特點及形成原因,並清理了盛唐詩歌風格的來龍去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我国教育家群体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一位是办南开学校的张伯苓先生(今年为张先生诞辰124周年)。关于蔡先生的研究已趋深入,有关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陆续出版,专题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为数不少;总之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