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比较学的角度,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了中外诗歌对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的影响。蒲风的诗歌首先吸收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营养,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早期的普罗诗歌。其次,蒲风的诗歌也深受苏俄红色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普希金、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因此,蒲风的诗歌是盛开在中外诗歌双重土壤上的一束现实主义之花。  相似文献   

2.
美国意象派诗歌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对美国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兴起,顺应了时代的心理、思想、审美的需求,突破了英诗传统格律的限制,并且确立了美国意象派诗歌自己视觉独特、个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寻求和了解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把握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象特征,思索如何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来丰富中国诗歌的形式和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教学多年,我一直对诗歌教学不以为然,认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不高.加之诗歌较之小说等文体不够通俗易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又不浓,因而,忽视了对诗歌教学的研究,在平时,我往往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下诗歌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在物质大潮的冲击下,诗歌是否会消失?人性的恒向性决定了诗歌的存在,只不过当下诗歌的存在方式和以前有所不同。与诗歌的碎片状态相适应的是当代社会的碎片心理.对人性的关怀、安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诗歌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人们评论初唐四杰,往往只注意他们诗歌的共性,但对其诗歌个性的研究却不很充分。本文将初唐四杰的诗歌放在唐诗由六朝向盛唐过渡的大背景上,通过比较研究,既考察了四杰诗歌在思想、艺术上的共性,又探讨了四杰诗歌的艺术个性,并对四杰面目各异的诗歌艺术风格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了在特定历史年代,诗人创作的坚持和创新。从多角度对诗人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论证,尤其对诗人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取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研究。挖掘其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学和历史成就,进一步对其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究,使其诗歌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诗歌在其繁荣时期,呈现出对男权话语中心文化的大胆而勇敢的挑战和拆解,并试图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诗歌话语模式,在女性诗歌处于几乎“失语”的历史状态下,树起了一面独特的大旗。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但最终,女性诗歌仍然陷入到了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对当代女性诗歌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永波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2):69-72,68
数词在诗歌中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描写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效果。本文从中国古典诗史的实例出发,对诗歌中数词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特点、作用,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诗歌是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的新的诗歌样式。从十多年我国大陆网络诗歌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平媒诗歌,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解构。网络诗歌的匿名创作放弃了诗人对创作主体角色的承担;颠覆了传统平媒诗中的人文价值观;它的读屏模式消解了平媒诗歌阅读时的诗性体验。电子媒体的崛起,把诗歌置于全球大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新诗可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现它在艺术领域的再次复兴。  相似文献   

11.
浅谈盛唐宫廷女性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宫廷女性诗歌多为寄夫、宫怨、乐舞类,其诗歌成就不及初唐女诗人,但这些诗歌表达了她们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记录了她们的心路历程,电是盛唐气象的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2.
诗歌具有意蕴美、意境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这些是诗歌朗诵的基础,也是诗歌朗诵过程中着意要突现的内涵。该文结合对诗歌美学特质的分析,从“把握诗歌意蕴,梳理诗歌结构——突出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联想和想像,形成形象感受——突出诗歌意境美;分析诗歌形式,设计朗诵方法——突出诗歌形式美”等角度探计了诗歌朗诵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唐五代诗格中,关于诗歌体式的研究很繁盛。崔融、王昌龄、皎然、齐己等人深入文本,不仅注意诗歌体貌,且探究诗歌的法式技巧,注重对诗歌具体艺术形式的分析,归纳总结了重要的艺术规律。推动了唐诗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修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诗歌,涉及到诗歌的韵律、节奏,并介绍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诗歌。这些英语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由于高中生知识面不够宽,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英语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英文诗歌鉴赏和品味的角度出发,旨在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意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对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步骤地、孤立地翻译、分析和附会式归纳,导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揉成了片片花瓣。众所周知,语言、意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诗歌的主要要素还是它的情感,情感性是诗歌的基本特性,诗歌的语言和意象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重点应定位于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吸取人类丰富的化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冯素红 《中学文科》2007,(12):141-141
解读诗歌离不开想像。但是对诗歌的想像不是随便进行的,只有对诗歌语言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展开想像,充分领略诗歌所隐含的诗情画意,体会到诗歌的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形成初期,诗和乐是不分家的,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诗歌之中。唐代的声诗继承了这一传统,集乐、舞、声、容于一身。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渐趋分离,出现了大量的脱离音乐的纯学创作的诗歌,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的功能由词来充当。与此同时,唐、宋诗这两种不同风格诗歌也形成了。诗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诗歌所处的政治、经济、化环境,其中音乐对诗歌创作的规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19.
朱来平 《学语文》2009,(1):31-31
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近些年来,这一考点的试题多以简答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对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直接做出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考生在阅读诗歌时,似懂非懂,以致答题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相似文献   

20.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为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第四册有一个诗歌单元外,其他三册均是两个诗歌单元,里面按诗歌历史发展顺序收录了近五十首诗歌。集中学习鉴赏这些诗歌,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