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新观测到两个中等质量黑洞的迹象。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在它强大的引力下,连光都无法逃逸。宇宙中已知的黑洞主要有超巨黑洞和小质量黑洞两类。“哈勃”的新观测结果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确切证明,使小质量黑洞与超巨黑洞之间有了联系。此外,这一发现还为解释黑洞特别是超巨黑洞的成因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科学     
银河系中心有24个黑洞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宇宙空间物理学教授大家宽通过观测宇宙空间的短波脉冲,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24个黑洞,其质量分别相当于太阳的3200倍到125万倍不等。迄今为止的学说认为,在银河系中,只存在着1个质量为太阳的250-500万倍的巨大黑洞。大家宽教授的这一观测结果对上述看法提出了挑战。大家宽的观测方法是根据黑洞发出固有短波脉冲这一现象,在日本宫城和福岛两地设置天线,来观测20—30兆赫间的短波脉冲。在排除杂音和误差等因素后,他得出银河系有24个黑洞的结论。他还发现,这些黑洞除了2个是单独存在外,其…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登载的一篇文章称,科学家们在对M33星系的观察中发现,该星系的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个中等大小的黑洞。 黑洞是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大黑洞的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小黑洞的质量也有太阳的十几倍。庞大的质量使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即使光也不能逃脱,因此,科学家们还从来没有直接观察到过黑洞,只能从一些间接现象来证实它的存在。科学家们推测,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  相似文献   

4.
翁山杉 《物理之友》2020,(4):16-17,24
黑洞由广义相对论预言,是一个由奇异面所包围、含有中心奇点的时空区域。宇宙中的黑洞特指具有观测效应的一些特殊天体。由于黑洞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辐射,在观测上,人们通过分析黑洞周围物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引力波事件,获得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观测证据。此外,物理学家还预言了原初黑洞的存在,在未来也有可能被观测检验,本文简要介绍人类对宇宙中黑洞的观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黑洞具有Hawking辐射,它对时空必有影响(所谓反作用)。本文结合用热力学方法研究黑洞反作用问题所得结果,应用求解考虑辐射场存在时的半经典受因斯坦场方程,得出由辐射场包围Schwarzschild黑洞的稳态球对称度规。由此度规度的到黑洞的辐射能量密度与径向压强的关系同平直时空的关系一致。  相似文献   

6.
快速旋转的超巨黑洞在宇宙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巨黑洞。最近,德国地外物理学研究所的莱因哈德根舍尔博士及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科学家,借助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观察银河中心的黑洞区域,观察到周期性红外波段爆发,首次在红外波段记录到来自人马星座A的周期性闪耀。这些明亮闪耀大约每隔17分钟一次,周期性发生。天文学家通过对银河中心最强射电源区域恒星的观察和详细研究,证实了很久以前的怀疑:在银河庞大的气尘屏障外面隐藏有巨大的黑洞,黑洞质量比我们的太阳质量大360倍。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8.
微型黑洞     
我致力于黑洞的研究已经好多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果说19世纪的人刚刚认识黑洞这个概念,20世纪的人已经研究到黑洞口了。我是在前人研究黑洞顶,黑洞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到黑洞底的。科学研究的进程,有时候相当缓慢。你看,现在已经是23世纪中叶了。  相似文献   

9.
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建立,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许多科学家对其展开了研究。科学家们认为黑洞是天体塌缩形成的超致密区域(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区域逃逸)。虽然我们现在称作黑洞的概念可以回溯到200多年前,但是“黑洞”这个名字是晚到1967年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来的。具体黑洞概念的提出,翻开了人类对天体研究的新的一页。短短几十年,黑洞一直成为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形成了黑洞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黑洞熵     
该文避开求解黑洞背景下波动方程的困难,应用量子统计方法,直接求解黑洞背景下Bose场和Fermi场的配分函数.然后利用膜模型,计算黑洞背景下热辐射谱的熵,由此熵寻求被黑洞视界反射回热谱的熵.从而对黑洞熵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黑洞熵是由辐射谱被视界面反射回的那一部提供的,与视界外的辐射场无关.当取适当的贯穿系数时,得到黑洞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在所得结论中不存在对数发散项与舍去项,也不存在黑洞视界外标量场或Dirac场为什么是黑洞熵疑难.并且给出粒子的自旋简并度对黑洞熵的影响.为研究各种复杂黑洞熵提供了一条简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将无法解释的充满神奇和奥妙的世界未解之谜称为"黑洞"。其实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的"黑洞"。如何正确认识"黑洞"形成的原因并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黑洞现象,成为困扰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两名美国科学家认为在外层空间还有一种像黑洞那样强大,那样奇怪的物体存在。他们将这类物体称作哥拉瓦星。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科学家直接观察到一个黑洞。然而,物理学平衡理论提出,当一个巨大的星体行将灭亡时,它瓦解成密度很高且具有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黑洞数的三个性质入手,给出了二位到八位的全部黑洞数.并且通过对这些黑洞数结构的研究与类比,首次发现了黑洞数有四种神奇的衍生法,由此很容易得到一些更高位的黑洞数.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上,灭绝人类的战略武器,应数令人震慑的黑洞武器——它1次就能杀死10亿人,而且地球到处存在微型黑洞……这些绝对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就提出“人造黑洞”的设想。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科学家的假说,但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宇宙黑洞的“小亲戚”——微型黑洞(也叫欧顿)在地球上无所不在,并且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和灾难。如果人们掌握了如何控制地球黑洞,就能生产出摧毁性的恐怖武器。据科学家断言,在地球上还存在着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黑洞。即使是像原子核大小的黑洞,也比…  相似文献   

15.
某些BL Lac天体的光变曲线显示的周期性通常被认为是天体中心存在的双黑洞模型的轨道运动所引起的,文章在这一假定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在BL Lac天体PKS 0735 178中心也可能存在着双黑洞并利用其光变时标及光变周期分析它的中心结构,通过计算得到主黑洞和次黑洞的质量分别为1.7109M⊙和2.88107M⊙以及它的轨道参数和双黑洞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该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并开启了人类对黑洞的不断探索.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科学家公布了首张黑洞照片,发现了目前为止具有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和最小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大的天体,会吞噬其周围的任何物质,甚至连速度最快的光子都无法逃离.那么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黑洞完全不发射和反射光,我们又该如何观测它呢?黑洞距离地球如此之远,其质量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谈谈这种神秘天体.  相似文献   

17.
科学     
在实验室制造电子黑洞一位物理学家暗示,在实验室中可以制造出一种特殊类型的黑洞。这种黑洞只有半米宽,由电子组成。沙特阿拉伯KingSand大学的MuratOzer博士的理论计算显示,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非常容易,不过,这种黑洞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黑洞。它是一个针对电子的黑洞,所有其它粒子和光线都可以穿过,不过,一旦一个电子进入其中,就再也无逃脱出来了。通常意义上的黑洞是引力作用的结果,当一个物体的引力大到足以阻止光线逃脱的时候,黑洞就形成了。在黑洞里面,我们日常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都失去了作用,一旦陷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黑洞,是天体物理学中的概念。在宇宙中,一些大质量的物体在发生坍塌之后,会形成一个致密的点,由于它的质量非常大,所以产生的引力也非常大,大到光线进去之后也无法逃出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黑洞。而且不断被吞噬进去的物质和能量又反过来成为黑洞的一部分,使得黑洞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天体物理学研究黑洞得出的结论是,黑洞有超强大的吞噬能力,另外一方面黑洞还具有复制和自我强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章俊 《学与玩》2024,(4):26-28
<正>你是否听说过黑洞?在你的脑海中它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个黝黑深邃的大窟窿?如果你这样想可是大错特错了,黑洞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其实它名不副实——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洞,而是一个超高密度的神秘天体。2017年4月,科学家们利用视界望远镜,观察M87星系中心黑洞,历时两年的数据分析后,拍摄到了黑洞,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真实的黑洞,黑洞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20.
黑洞(Black hole)存在许多难解之谜.例如,理论认为黑洞应蒸发且在恒定温度下释放热量,但迄今无人知晓是何故;又如,由于某些原因,黑洞在收缩时会更热.科学家们常用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来描述黑洞,该理论预言宇宙中能存在10亿倍太阳量级的黑洞.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Georgi Dvali和西班牙奥托诺姆斯大学的Cesar Gomez决心试用经常只适用于描述微小客体的量子力学的语言来解说黑洞.在2012年5月16日举行的哈佛一施密松理论天体物理学术会议上,Dvali说:"我们建造此‘量子模型’的第一步是用粒子的术语来定义黑洞,在量子场论,其构建基石是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