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1999年第6期《语文教学通讯》刊发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补注》(江苏张玉连)一文,觉得其未能将课本未注或虽注而有误的通假字补注出来,今特作续貂之笔。1.《赤壁之战》:“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其中“住”通“驻”,指军队驻扎。据《新编说文解字》、《辞源》、《辞海》:“住”本义为停留、停止。在上文中,军队停留、停止即是驻扎下来,所以“住”通“驻”,驻扎。2.《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这里的“邪”通“耶”。据《辞海》:邪(二),读y啨,助词,表疑问语气。结合语境,该句中的“邪”应通“耶”,…  相似文献   

2.
《吴荪甫的失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吴荪甫蹶然跃起大声说。”课本注:“犤蹶然犦急剧的样子。”此注有两点值得提出来讨论。首先,应有的注音疏漏了。“蹶”字未注明读音,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读作“一蹶不振”的“蹶jué”。即使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只能看到另一个读音“juě”,专用于“尥蹶子”(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其实此处的“蹶”应读作“guì”(参见《辞源》、《辞海》),教材当注而未注。今后重印时应补上。其次,释义欠准确,过于宽泛。《辞海》“蹶”(二)guì”的第二义项为…  相似文献   

3.
对《故乡》一文中“猹”字的读音,不同的书典有不同的注音,中学语文第三册注(zhā),而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上,注音却是(chà)。就连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5.
一、因不辨结构而误《赤壁之战》:“巨是凡人,偏在远郡”,教参译作“吴巨是平凡的人,(又)在偏僻边远的州郡”。欠妥。原文是“偏在远郡”,译文却是“在偏远郡”,改变了原句结构。况且偏僻就是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现代汉语词典》),本身就含有“...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7册第3课《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酂、酂、苦、柘、谯,皆下之。”其中的“酂”字,注释为“zan.在现在河南省。”经查阅辞海.发现这个注音有问题。《辞海》1043页注.“酂”字有两个读音,为zan、cuo,分别是这样注释的:酂(zan)秦置。治所在今湖北光化西北。西魏废。西晋时,先后为南乡郡及顺阳郡治所;南朝梁,为酂城郡治所。酂县(cuo)秦置。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酂县。元至元八年(1271)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部将葛婴攻酂下…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8.
成语“衣锦还乡”中的“衣”应怎样读?各种工具书的注音不尽相同。大多数工具书注“yì”,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1989年出版的《辞海》。笔者手边查到的工具书,注“yī”的只有《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版的如此,1996年的修订本仍然如此。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正确的读音应是“yì”,而不是“yī”。这属于文言文中的破音异读问题,就是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就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穿”,读音为“yì”。“…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八册王维《鹿柴》诗,“柴”字课文未注音。上海市《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注为“lǘ chái”。这是不正确的。查鹿柴系辋川(今陕西蓝田县)附近的一个小地方。据《辞海》注:柴,可读 zhài,通“寨、  相似文献   

10.
说“贾”     
李玉良 《学语文》2005,(5):47-47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诗前小序“委身为贾人妇”句,课文注“贾人”:商人;贾读gǔ。“贾”人们熟知它作姓氏时的读音“jiǎ”,可只要索本求源,就会发现在古代“gǔ”是“贾”的常用音,这又为何?  相似文献   

11.
对《赤壁之战》一条注释的商榷江复兴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有“悉浮以沿江”句,课本注为:“把(战船)全部沿江摆开。浮,泛,开动船只的意思。”这里,将“沿江”当作现代汉语的“沿江”解,把“沿”当作介词看待,是值得商榷的。《说文解字》曰:“沿,缘水而下...  相似文献   

12.
创造汉语拼音的人我国古代汉字的读音大多采用“两两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到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的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  相似文献   

13.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14.
《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课文将“以大中丞抚吴者”注为“以‘大中丞’职衔做江苏巡抚的人”。笔者以为,这里将“吴”译为“江苏”,值得商榷。首先,同课对第一自然段“郡之贤士大夫”中的“郡”注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如果将“抚吴者”中的“吴”注为“江苏”,便  相似文献   

15.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16.
“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回.读音与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dn,“樊”的读音是fd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一词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版本)中被释为①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围栅。如《南史·韦部传》:“所至顿舍,修文馆宇,藩篱精壁,皆应准绳。”亦作“善篱”。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中选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段《寡人之于国也》。教材对文中“鸡豚狗彘之畜”作了如下注释:“鸡、狗、猪的畜养。……畜,畜养。”还特意注“畜”的读音是xù。笔者认为此注欠妥。《辞海》中“畜”有两个读音:chù和xù,音chù的主要义项是:“受人饲养的禽兽,如家畜、六畜,也泛指禽兽。”音xù的主要义项是:“饲养禽兽,如畜牧。《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引申为养育人口,《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人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可见读音与义项密切相关,名词读chù,动词读x…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行三年制初中语文三册第八课《口技》中的“会”,课文中注为“集合”。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的注释有十条,第一条为“聚合、集合”意。可见课文注释所取的是第一条。然而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中译为“正好碰上”,乃是按注释第十条“恰巧”、“正好”注,词典上明确标明”书”字,表明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另据《辞海》有关“会”的注释有  相似文献   

19.
赤壁之战     
一、作品与题解《赤壁之战》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至五十回中“定计”,“火攻”的内容改编的。五年制课本以《火烧赤壁》为课题。六年制课本改为《赤壁之战》是为了强调、突出“战”而不  相似文献   

20.
初二册附录古代诗词注释商兑周照明不念bie《折杨柳歌辞》:“跋黄尘下”。课本注音为bie。是古汉语中也少见的冷僻字,《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均未收。对这个字的注音也很不一致。《辞海》注为bi,而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又注为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