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祇因——专想永不能至之幸运与遗产·渴望胜利·而临战则退却·因循苟且·而机会不之待·不能辨析事物之重大与否·必要与否·  相似文献   

2.
素琴=无弦琴     
在《陋室铭》中,对“素琴”的注释通常采用:①古朴的琴;②朴实无华的琴。设想,古朴的琴是怎样的?朴实无华的琴又是怎样的?舜,最早削桐为琴,既古远又质朴无华。凡唐之先的琴亦可。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琴,抚之则吟,弹之则嘶,鼓之则鸣,调之则宫商角徵羽相协。这样,岂不与“无丝竹之乱耳”相悖!丝之属,琴其中也。偶然读起《十七史蒙求》(宋·王令纂辑)来,其中有“陶琴无弦”项,注为:《晋·隐者传》,陶潜字元亮。性不解音,唯蓄素琴一张,弦徵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由此可见,“素琴=无弦琴”无疑。  相似文献   

3.
名人名言     
《阅读与鉴赏》2005,(6):63-6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1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 —西汉·刘向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西汉·盆仲舒 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唯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南宋·朱熹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4.
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相似文献   

5.
名迹·名篇     
黔之驴 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相似文献   

6.
蜜蜂救飞虫     
太仓①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②,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蛛遽来缚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从前虽无完善组织之平民经济合作社·但乡村都市间所习闻之拔会与摇会·实具欧美平民经济合作社之精神·其始原不可稽·论者谓东鄰日本之‘无穷’·犹取法於此·则其传流之广与创始之早·从可知矣·拔会·标会·摇会·种种名称不一·其办法亦不尽同·惟会首以信用  相似文献   

8.
察区各县局及八旗三羣地方·风气晚开·人智幼稚·除励行推广普通教育外·职业教育殊为目前切要之图·惟查职业教育之声·自民国初元·已洋溢於全国·转瞬十余载·自首都以及各省·虽几经筹画·其结果不过筹设几种职业学校·而养成之人才愈高·愈无应用之所·蓋我国社会重习惯·喜固守,分业不精·所有职工徒弟·只有见习而无  相似文献   

9.
醒心亭记     
祝泉洲 《当代学生》2012,(10):34-35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  相似文献   

10.
教必善喻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成功的原因),又知教之所·由··废(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指教学),喻·(晓喻,含引导启发之意)也。道·(同“导”,引导)而弗牵·(拖、拉),强·(激励、劝勉)而弗抑·(压制),开·(启,开发)而弗达·(通达)。道而弗牵则和·(师生融  相似文献   

11.
【原文】狄仁杰狄仁杰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也。仁杰 ,仪凤中为大理丞 ,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 误斫昭陵柏树 ,仁杰奏罪当免· 职。高宗令即· 诛之 ,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 :“善才斫陵上树 ,是使我不孝 ,必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 ,仁杰曰 :“臣闻逆· 龙鳞 ,忤人主 ,自古以为难 ,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 难 ,尧、舜时则易。臣今· 幸逢尧、舜 ,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 ,张释之廷诤·①,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 ,辛毗引裾而谏② ,亦见· 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 ,忠臣不可以威惧。今…  相似文献   

12.
《礼记·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还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些论述对于帮助我们思考教育教学中如何教育学生有着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古文的背诵与默写1.《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相似文献   

14.
学问之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15.
与人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相似文献   

16.
自近世工业发展·职业教育乃有重大变遷·精细工人之需要激增·大工业之技术亦突进·於是小工厂所产生之少年工人·在数量上·在教练上·均见其不能满意·而为工业界领袖者不得不进而注意於职业教练问题·则有主张有系统之组织者·第此与艺徒制度无甚区别·不过就一业之工作顺序·施行一种技术教练·更进一步·始觉悟理论教授亦颇重要·对於一种工业欲有贯徹之知识·即于其理论非有充分之明  相似文献   

17.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韩诗外传六》) 博学之,审问知,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  相似文献   

18.
道德箴言     
《中国德育》2008,(8):82-8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荀子·乐论》  相似文献   

19.
上年五月·本会年会·即提出“以军队职业教育为裁兵善后方法”一案·比者鉴於临城之变·益觉此事进行之不容或缓·除将此电照发外·并通告全国国民·请一致主张·同人深知国家惟一之急务·为裁兵·以全国现有之兵额·非倾国库三分二以上之(?)人·无以为养·故不裁兵·则财不可得而理·国命将与  相似文献   

20.
“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命题,即是说“器在道先”。如果说“立德树人”是教育之“道”,那么信息化就是教育之“器”。“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