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请撤回留美幼童,致使李鸿章回天无力,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疏远乃至分离。没有李鸿章作靠山,陈兰彬很快黯然离开晚清政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3.
从容闳与留美幼童这个重大事件所处时代及事件性质所具有的标志性来看,从解剖一个时代社会横断面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先锋、示范作用来看,容闳和留美幼童的足迹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的研究,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对容闳与留美幼童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幼童留美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条件,幼童留美半途而废的原因,幼童留美在当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等问题。着重从时代潮流、社会特点、新旧势力的斗争和美国的文化渗透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份难得的留学史料,作者是第二批留美幼童丁崇吉之子———这在留美幼童健在的后代中,还是非常少见的。作者以特殊的身份,回忆了丁崇吉的一些往事以及与留美幼童有关的清末海军、海关的史料,富有历史价值。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6.
明媚 《留学生》2011,(2):20-21
2010年年末,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珠海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了“纪念容闳留美教育计划启动140周年暨容闳与留美幼童后裔联谊会”活动。借此机缘。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留美幼童后裔。并发表在上期“专题”栏目。此文为上期续篇。  相似文献   

7.
容闳作为近代赴美留学的第一个中国幼童,拉开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序幕。容闳学成回国后于1872年起组织120名幼童留学美国,是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声,直接影响了1908年开始的庚款留美运动。晚清幼童出洋肄业的破产,是中学与西学冲突的真实反映,与美国国会的排华阴谋有一定的关联,也影射出容闳尴尬的边缘人角色。  相似文献   

8.
晚清公派幼童留美计划酝酿于江苏,江苏给予留学计划设计者容闳荣誉与声望,构造了留学计划与权利结合的桥梁。江苏给予留学计划新的信息,使之从模糊的构想变为清晰的计划。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起步于江苏,预备学校建于此,主要经费源于此,众多幼童来于此,江苏成为留学计划的实施基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之所以选择江苏,是因为其地缘上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提供了留学计划必需的阳光、雨露和营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分析框架,社会资本理论近年来被研究者广泛运用.与肉眼能见、易于计算的经济资本不同,像人际关系、商业网络或社会联系之类的社会资本,则既抽象又不易被人察觉.虽然如此,社会资本有助于强化彼此合作,或是可以减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却十分明显.周寿臣和晚清留美幼童之间的紧密联系,正好说明社会资本的建立、积累、深化和传递,让人看到资本在某些关键时刻或特殊事件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中三个层面或例子可以作为说明:(一)1881年,当周寿臣因未事先知会上司而擅自离开天津后被上海道台扣押时,如无留美幼童的及时援救,他应不可能摆脱牢狱之灾,更不可能获得转赴当时仍属清朝藩属的朝鲜任事的较好工作机会.(二)1881-1894年在朝鲜任职期间,周寿臣与其他留美幼童合作无间,协助袁世凯有效管治朝鲜大小事务,令袁氏印象深刻.到袁世凯大权在握时,周寿臣和幼童们自然深受器重与信任,获委以要职.(三)退休返乡后,周寿臣仍与留美幼童们保持紧密联系,无论大小事务,每当有需要时总会给予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9,(5):24-25
009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追本溯源,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始于1872年的大清幼童留美。这背后,凝聚着一个珠海人——容闳毕生的心血。容闳和他倡导的幼童留美,及其在美国首设“中国文化讲座”和中文图书馆,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是容闳诞生170周年,“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ChineseStudentsMemorialSociety)和耶鲁大学,于9月在他工作多年并最终定居的哈特福德(Hartford,美国康州首府)举办纪念活动,邀请容闳和他当年率领的留美幼童后裔四十...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国的自强事业,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曾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不仅使留美幼童如期遣出,而且还在尔后派遣学生留欧:曾李二人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学生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这批平均年龄尚不足15岁的幼童,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后,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  相似文献   

14.
总结中国近代史上幼童留美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认识、分析当代的留学教育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从宏观上讲,洋务派缺乏整体观念只进行零星教育改革以及留学政策制定上的随意性弊端,我们当引以为戒。从微观上讲,今天的少年留学生缺乏当年留美幼童的一些有利条件,对待留学当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5.
百年接力留学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科技文萃》2004,(8):136-137
中国近代留学潮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从晚清到20世纪末已有过10代留学生. 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后从全国选招的,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不久,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选带幼童出洋的清朝官员认为学生离经叛道,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将全部幼童遣送回国.第一次留学计划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16.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教育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在学校教育方面,破旧立新,造就大批新人才;第二,在家庭教育方面,革故鼎新,倡导近代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1,(2):21-21
唐国安(1860-1913年)广东香山县(今珠海特区)唐家镇(又名唐家湾)鸡山村人。1873年被曾国藩选送为第二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初入新不列颠中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归国。1912-1913年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1,(1):18-18
在众多鬓鬓白发的留美幼童后裔中,詹咏显得那么年轻和英俊。他谦恭的态度和沉静的眼神,反而透露出名门之后的大家气质,让人不得不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19.
晚清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大多用尽所学为祖国服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封建体制束缚等种种原因,幼童赴美没有最终圆满结束,没有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历史作用,实为遗憾。反思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过程和命运,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清同治年间,在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下,首批留美幼童被迫返回,留美教育一度处于沉寂之中。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先是一批学子由教会或民间资助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官方在朝野的压力下,也向美国派遣了留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留美教育由沉寂逐步得到发展。对这一段历史,笔者试图做些探讨。 (1)民间自费赴美留学风气初开这一时期,由于官方一度停止了向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