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2012年2月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奖项。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北京的媒体将镜头全部对准曙光公司,这是一家以国家“863”计划重大成果为基础的服务器厂商,他们最新研发的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机于今年8月入住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曙光5000的推出,不但刷新了该公司此前创建的中国纪录,更使曙光公司在国内行业的王者地位不容置疑。从曙光1号到曙光5000的路,它承载了整个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他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1月,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他就是闵恩泽。从事科研工作50余年的闵恩泽,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他却用这样一首打油诗 相似文献
6.
“中国需要诺贝尔奖,更需要诺贝尔精神。”因此,自诺贝尔奖创办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新中国的科学界一直缺席此项大奖,但在攀登这一科学圣殿的路途上,中国科学家仍没有气馁…… 相似文献
7.
“做好玩的东西“。
“玩的时候尽力的去玩”。幽默诙谐.乐观洒脱,他是这样的独特。如果不是亲身去接触,你很难去想象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这样去表述自己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10多年前的80~90公里/小时,到120公里/小时、140公里/小时,再到160公里/小时,中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对既有铁路线路(简称"既有线")的新考验。中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后,既有线列车最高时速已达到200~250公里,原设计速度仅为120公里/小时的既有线能否承受超负荷运行之重? 相似文献
9.
时速180km,是强台风的速度;时速300km,是波音飞机起飞的速度;时速350km,是目前中国高速列车的运营速度。与风竞速,陆地飞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全面、集成能力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中 相似文献
10.
侯宽旗 《科技.人才.市场》1998,(2):16-19
魏常林教授从事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利研工作已整整17年了。他在教学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有口皆碑。他还独立或合作编著了10部专著、教材,累计150多万字,现已全部公开出版发行,有的被作为陕西省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获得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有的开辟了交通行业新的研究领域。他还发表了31篇约12万字的论文,其中也有多篇获奖。他采写的多篇关于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介:郭锂,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祖籍广东,1960年出生于新疆北部矿区,以矿产之一锂命名。1977年考入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1982年赴武汉大学攻读代数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转读代数数论,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2-1996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佐治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今在Rutgers大学数学与计算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为18~19次,而8级以上的地震平均为每年1~2次。目前,全球科学界对地震发生原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地震预测或预报也是人类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1年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姚华建教授在地震破裂规律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攻读硕博阶段科研成果颇丰从硕士到博士,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姚华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用地震面波及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背景噪声去研究地球的地 相似文献
14.
15.
正的欧阳颀教授,就是这五位教授中的一员。从图灵斑图到合成生物学,欧阳颀教授将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研究成果,与记者娓娓道来。探索斑图的奥秘欧阳颀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本科,1986至1989年在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学习,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89年于美国德洲大学奥 相似文献
16.
蓦然回首.光阴如风。继上月采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课题组(西安石油大学油气田环境保护研究课题组)之后.我们《科学中国人》记者一行,再次踏进了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石油石化高等学府——西安石油大学。 相似文献
17.
18.
2008是世界向中国投来密集型目光的年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时间点"。这一年,绿色营养学科学家陆恒同13亿中华儿女一样,热切期盼奥运歌曲响彻云际。用他的心声表达就是"喜迓奥运意为国"。记者翻开2004年6期本刊报道尾句——"一个人光腚来到人间,走的时候应该为祖国和下一代 相似文献
19.
钟准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11):87-88
前不久,笔者在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08年第七期《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中,看到杜方麓老师的文章《中药的出路在哪里?》,文中以大量例证说明当今中药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在这里笔者不想对杜老师文中的具体观点提什么个人看法,只试答杜老师文章标题的提问,也请包括杜老师在内的广大老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