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日期、时刻和时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把日历上所载的某一天的标志叫做日期,钟表上指针所指的每一位置所表示的某一特定的时候叫做时刻,两个不同日期或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日期、时刻和时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表示的方法不同.通常用“年、月、日”表示日期,用“点(或时)、分、秒”表示时刻.如说“九月一日是开学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里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里要把教和用统一起来考虑;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用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用什么;怎样用就怎样教,怎样教也怎样用。教师或学生不是单纯地教或学英语知识,而是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用场,学了就会用。  相似文献   

3.
when是一个疑问副词,意为:什么时候、何时,引导一个特殊疑问句。when可以对年、月、日以及时刻进行提问或者询问某一动作发生的时间,回答时常用介词at,in,on等组成的表时间的介词短语。如:  相似文献   

4.
时间、日期问题是中学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而且随着世界传媒日增、人们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这类问题在当今很有现实意义和科普意义。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时间和日期问题的认识却存在一些分歧或误区。例如 ,一些练习册甚至试卷中屡屡出现的“什么时候全球同处一日”、“什么时候全球分处两个日期的范围恰好相等”等等设问或图示 ,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中也存在疑问或不同理解。笔者认为通过对时间和日期等时差问题的再认识 ,达成共识很有必要 ,以免在问题上以讹传讹产生误导。一、从地方时说 ,是有某瞬间时刻 ,全球分处两个日期的范围正好…  相似文献   

5.
到基层学校进行课改的调查研究,最怕遇上“要啥有啥”的学校领导。汇报情况的时候,不是实事求是,有啥说啥,而是察言观色,要啥有啥。看你对某一问题是持支持态度的,便掏出一堆正面的事例和典型;看你对某一问题是持反对态度的,便掏出一堆反面的事例和典型。总之,要什么经验有什么经验,要什么典型有什么典型,甚至要什么数字就能找到什么数字,把你应对得舒舒服服,满意而归。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时间的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40分”,这里的40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如“上午7时40分上课”,这里的“7时40分”就是时刻。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前思:"认识厘米"是学生初步学习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具备"物体长短比较"的初步经验,但由于积累的表象不够丰富,使得学生对厘米的概念不能有效建构,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既能够经历生动的课堂探索,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数学体验,这是我在教学中重要思考的问题。教材在第一个环节中安排"量一量课桌有多长"的活动,最初我按照教材试教,结果发现当提问"你用什么办法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用尺子测量,  相似文献   

9.
当你听到琅琅读书声的时候 ,当你看到学校严重的迟到现象的时候 ,当你看到老师拖堂的时候 ,当你看到一群红领巾走上街头服务的时候 ,当你看到自由市场上哄抬物价的时候 ,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好思考的学生 ,是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论自己的看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问题进行议论 ,就是“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10.
提问     
王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要学会提问题.这天数学课上,王老师又一次启发他的学生:“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提问@流水  相似文献   

11.
(一)问,就是提问。什么时候问?我认为:①解题时可以问。②教材有比较,相互联系,用到学过的知识可以问。③运用直观教具时,让学生边观察或观察后可以问。④分析文章重点、难点时可以问。⑤对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可以问。 (二)议,就是议论。什么时候议呢?我认为:①对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可以让学生议论。②出现疑点时,可让学生议论。③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或  相似文献   

12.
庄严的神圣     
曾经看过一位小学女教师护送学生过斑马线的故事: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她用手挡住两旁的车流,直至全部学生安全走过马路。每次想到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灵深处总会被深深震撼: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在这个时刻.这位女教师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她想到她自己的安危了吗?  相似文献   

13.
函数一直以来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初中函数起始课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始课的研究。其实函数的概念一般都是用变量来进行定义的,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为让学生更好地对函数进行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函数起始课教学的时候要有整体的大局观念;提供有效的数学例证,让学生从数学化走入形式化;概念在进行巩固阶段例题的引入是由浅入深的。此外,函数的概念在整个数学的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记时法,是为了解决钟面一圈只有12小时,而如何记录一天24小时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口头表达不一定那么规范,比如问:"你什么时候放学?"通常的回答是"4点"或"下午4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我们都能明白指的是下午4时。用24时记时法记录的时间,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甚至已经能将部分时间与普通记时法相对应。但两种记时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以及转换的方法,学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并且学生对于这部  相似文献   

15.
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理论鉴别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分清黑白,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那他就无法用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班学生情况是这样的:当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需要他们鉴别正误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片茫然。为什么?因为,第一,他们不知道选择什么原理才对;第二,题目提出的观点或事例,不知道究竟对或错在哪里;第三,不知怎样论述才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政治课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  相似文献   

16.
“火车票是什么时间的?”“电影放映多长时间?”……这些恐怕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们的时间意义人人皆知,前者是时刻的概念,也就是指在时间的长河中某一瞬间的一个特定点;后者是时间间隔的概念,也就是指在时间的长河中的某一段时间。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时间计量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确定研究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从学生发现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的。教师在一堂常识课结束的时候 ,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研究方向 :有关“碘” ,你想研究什么 ?根据学生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从各种途径去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他将全班分成8个组 ,每组6人 ,组内自主进行分工 (材料2人 ,资料2人 ,总结汇报2人 ) ,并用一周的时间准备研究问题。在起始的活动中 ,各小组各自合作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实验材料 ,到实验室取一些碘或碘酒进行研究。在学生确定研究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关注他们的进展 ,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了…  相似文献   

18.
在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复合应用题时,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这两个相关的条件,就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复合应用题就能化“复合”为“简单”,化“难解”为“易解”。反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那末解答复合应用题就会发生困难。正确回答上述问题的能力在什么时候进行培养呢?根据老师们的经验,这种能力如果放到解答复合  相似文献   

19.
一、理解发掘型即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或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概括,或充分挖掘课文蕴含的意义,或充分利用课文所包含的信息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全面性与深入性的结合。封闭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或答案,并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直奔这个指向或答案;开放性则是指学生在论述认识上各有不同,归纳上有多有少。全面性即能针对课文全文内容,是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深入性即是针对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点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例如教学《〈呐喊〉自序》时,笔者曾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20.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理论的特点是严谨、深刻,有前后一致的逻辑结构体系。学生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将来有什么用”?这实际上是对理论学习的迷茫和疑问。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把通货紧缩、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分析,显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案例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