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璐瑶 《大众科技》2014,(8):109-110
院前急救当中应积极运用护理的急救思维,使用高效的护理方法,于院前急症、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熟练的了解院前急救现场及转运途中的监护且及时有效的予以心理护理,明显的提高了院前抢救的成功率,为患者转入医院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莹 《科学中国人》2017,(7Z):56-56
目的:通过实验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98名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抢救转运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将9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名患者,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对实验组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而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则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住院时间、存活率与满意度的比较分析。结果: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发现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活率(P<0.001);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者的满意程度,发现实验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01)。结论:实验证明,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更加明显,能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使其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关莹 《科学中国人》2017,(7Z):56-56
目的:通过实验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98名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抢救转运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将9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名患者,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对实验组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而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则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住院时间、存活率与满意度的比较分析。结果: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发现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活率(P<0.001);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者的满意程度,发现实验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01)。结论:实验证明,与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更加明显,能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使其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规范医院护理应急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组建以急诊急救为主要工作的机动护士库,经过系统培训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结果:三年时间科室申请调动机动护士122次,涉及临床科室22个,调动机动护士248人次,合计869天,共为医院节省资金36万元,使科室床护比由调配前的1:0.34上升至1:0.55,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组建机动护士库,能适应目前医疗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缓解护理人力不足,满足急诊急救护理工作需求,培养了护士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总结分析我院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低年资护士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安全管理。结果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减少了质量缺陷,提高了护理水平。结论对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是控制临床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谈病区安全管理的强化,总结经验,共同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常检查,常指导、抓落实,运用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结果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结论提高护士对安全护理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效果。方法:2013年1月~6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制定药品宣教标准化流程,护士按此流程对患者进行宣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2年6月~12月(实施前)与2013年1月~6月(实施后)患者药品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药品知识知晓情况(实施前88.3%、实施后98%,P0.05),实施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优质护理健康宣教工作中,充分挖掘了护士潜能,发挥护士正能量,有效的解决了药品宣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药品知识知晓率,提高了健康宣教合格率,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模式在提升护士应对上消化道出血救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县人民医院的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TC培训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理论的考核成绩、急救护理技能操作的合格率。结果:接受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和患者体位摆放、采血标本、吸氧操作、心电监护及留置静脉针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PTC培训模式在提升护士应对上消化道出血救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流程建立的应用。方法:通过调查采集有关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相关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建立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的基本流程,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流程进行综合评估、优化流程及流程再造。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循证方法流程管理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发生及暴露后处理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执行率、细菌学检测合格率等各项监测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健全艾滋病院前急救和转运流程,使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状况是多系统、多模式并存,在院前急救系统的设立、组织模式的统一、急救质量的保证和收费等方面都亟须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院前急救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伤患救治的成功率,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就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院前急救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院前急救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及改革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如何通过科学的护理排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方法科室根据护士需求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高原特点改变排班模式和护士的工作模式,全面落实管床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行为。结果改革后的排班方式解决了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使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均得到了提高(p〈0.05),护士对排班也很满意。结论探讨出适应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且护士自己满意的护理排班模式,是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确保重点、薄弱工作时段人员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优质护理的长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我院的实践,总结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经验,探索出适合高原地区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西藏高原地区病人特点,通过全面动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转变工作模式,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各种护理职责,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结果我院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0%升至98.89%。示范病房护士自我认同感增强。结论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理管理职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原地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有自己的特色,应考虑高原少数民族患者的风俗习惯,不能对内地的做法死搬硬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转运存在问题,探讨问题对策。方法:于护理部成立专项改进小组优化安全交接前后,采用问卷形式针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性对护士、护士长、ICU医生、直系家属等103人进行随访,分析和提炼我院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使用两样本均数t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优化安全转运流程后危重患者转运与交接工作得到规范,医务人员根据危重患者的特点,在送接患者转运阶段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仪器的改变、护理级别的变化等方面,使患者转运与交接的安全性明显提高(P0.001)。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转运与交接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新的要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平均寿命的延长 ,大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疾病结构也在改变。如 :心血管疾病的增加 ;外伤在 80年代以前是工业损伤占第一位 ;80年代以来交通损伤占了第一位等。这就给急救医学提出新的要求 ,赋予了更艰巨的任务。1 急救医学的概念急救医学是指对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和治疗 ,急诊医疗的目的是为减少伤残和抢救患者的生命。急救医学包括三个阶段。 (1 )院前急救 :即现场抢救及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方法: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6级110例护理本科生,实施传统分课程考试模式、课堂理论讲授及临床实践教学法;观察组研究对象为2017级110例护理本科生,实施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理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分、实践操作得分分别为(106.11±8.52)分、(105.63±9.51)分,CLEN通过率为98.18%、就业率为97.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CLEN通过率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已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疾病的护理而需要身心的整体护理.良好的护士素质既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形象,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此提高护士素质是很有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听障中职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来指导听障中职生加强自我保护。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自拟急救知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45名听障中职学生予以调查。结果:只有33.33%的学生接受过卫生急救培训及对急救知识感兴趣;掌握最多的急救知识分别为急救电话、止血、中暑、火灾等;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护士的讲解(57.78%)、电视、网络等(53.33%);结论:听障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还需采取各种方法有效提高其急救知识及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梁秀兰  韦仙梅  汪水霞  何斌 《大众科技》2021,23(7):84-86,90
目的:探讨崇左边境地区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及应用效果,为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50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开展护理、心理支持、家庭支持与关怀活动,分析心理、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病毒抑制率等变化,研究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模式对心理、治疗、生存质量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84%的患者有焦虑(抑郁);干预后患者无焦虑(抑郁),病毒抑制率为95.34%,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86%(高于门诊病人81.94%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同样本对于心理评估值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改善患者心理、治疗、生存质量;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