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否定生命的现象不断冲击着道德和法律底线,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文章以心理接受通道假说为视角分析否定生命现象却的本质成因,探析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创新途径,以期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俗文学的兴盛与复苏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读者群体的庞大与读者层次的广泛是其显著标志。本文认为,当代通俗文学潮流的强烈、广泛的美学魅力的存在基础就在于,它的题材选择和情节结构之中蕴含了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期待视野”中共同具有的在人类某些共有特质作用下产生的期待性的自然质,其存在方式则是,广大读者“期待视野”中的上述期待性在阅读通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这种美学魅力之所以十分强烈,就因为通俗作品所能满足的那些期待性隶属于人类意识领域之底层的“情感”层次,是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这种美学魅力之所以十分广泛,则是因为通俗作品所能满足的这些期待性的诱发力量和实质内涵乃是一种人类共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雪莱《西风颂》中的西风表象的诗意接受说明,表象是诗意美的本源。读者解读《西风颂》的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发散性的表象知觉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诗的意耕潜能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可能终 结。这也许是经典诗作永久魅力的本源。  相似文献   

5.
宗亚萍 《教书育人》2001,(19):38-39
在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做老师的感到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有排斥、抵触情绪,思想上不接受。说而不服,服而不信,信而不行也还可以理解,最大的尴尬是学生公开顶撞。因此,不少老师常感叹,现在的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学校德育越来越难搞了。但笔者认为,这并不都是坏事,相反说明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增强了,对老师的教育有了强烈的选择性。不接受,并非意味着中学生不存在德育接受心理。在实际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最调皮、成绩最差或者各方面思想表现最落后的学生,并没有失去上进向善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二百余年绵延不绝的传播阅读史,是中国文学接受研究难得的对象,研究其接受面貌和规律成为有价值而又极富挑战的新领域。咏红诗是《红楼梦》接受反应形式之一,对于探究《红楼梦》的接受心理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咏红诗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红楼梦》阅读接受过程中的补恨心理和崇情心理。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集中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心理研究和群体心理研究两个方面。文章从接受能力、接受动力、接受心态三个方面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作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徐江 《甘肃教育》2007,(4S):30-3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各种新观念也随之而来。而其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作为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所倡导,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和专家所研究的焦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穿越电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充斥于电影院线的一种新类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穿越电影的出现与流行,与受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接受美学角度入手,试从期待视野、潜移互动和艺术共鸣与升华三个方面分析穿越电影的受众心理,为穿越电影从众多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从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主体心理图式及其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冲突有着复杂的原因,更有着从小到偏见、歧视,大到暴力活动的严重后果.一方面,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一种轻易地被观察到的负相关,这种相关对人们熟知的"接触假设"给予了支持: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许多对接触情景的历史与社会学的研究则提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更多的接触产生了更多的冲突.更高水平的接触怎么可能在民族对抗方面既表现出增加,又表现出减少呢?与接触、冲突关系相联系的理论对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13.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文化中的人性假设出发重新审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心理社会行为差异,本研究表明:中国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设使得中国人的心理社会行为出现了一种原发性的焦虑,并造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评价、关注环境影响以及较多防御反应的特点;而西方文化中的人性本恶假设则使得西方人有一种原发性的随意和放松,并造就了西方人关注行为和事物本身特点、关注目标特点及较少防御反应的特点。前者被称为“性善文化”,而后者则被称作“性恶文化”。通过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概念的重新审视,不仅支持了对中西方“性善-性恶文化”的界定,而且也深化了对上述概念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对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及全面梳理西方心理学概念的需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关键。文章建议采取素质拓展的方式来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基础,而平等沟通理念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旋律和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最根本是要把受众置于这样一个新的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能有意的忘却受众,而是以当代中国大众为传播本位,切实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接受方式以及接受指向,进而建构新的契合受众生活境遇、认知能力和接受情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对假设检验的原理给出了解释和理论分析,并对假设检验中的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设定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郭子旻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1):65-68,77
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在理论阐释空间上的突破。认为接受理论瓦解了传统文学阐释追求恒定不变的作者本质的局限性,使读者因素在诸如"期待视野"的心理以及对文本"空白"填补想象中得到凸显,在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作品的意义得到再生产。但是,在这种文学阐释范式的读者转向中",过度阐释"的存在是理论上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