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漫话咏蝉诗     
夏季七月,蝉的幼虫在地下生长成熟,本能地掘松泥土,拱出地面,爬到上枝,蜕去外壳,曼声吟唱。当蝉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就成了描写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咏道:  相似文献   

2.
漫话咏蝉诗     
夏季七月,蝉的幼虫在地下生长成熟,本能地掘松泥土,拱出地面,爬到上枝,蜕去外壳,曼声吟唱。当蝉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就成了描写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咏道: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蝉诗,蝉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诗歌里其寓意是不同的,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各异,本文主要就咏蝉诗里蝉的寓意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蝉诗,蝉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诗歌里其寓意是不同的,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各异,本文主要就咏蝉诗里蝉的寓意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在咏物诗中,对许多绝对相同的题材,艺术创造的结果是绝对不同的。这有利于后人进行比较,分析得失,判断高低,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效果。现在,我们来比较几首咏蝉诗: 蝉  相似文献   

6.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7.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入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解读:蝉儿头上长着的触须像系在下巴下的帽缨,它吸食树叶上清澈的露珠,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树上放声歌唱。它响亮的声音传遍四方,是因为它自己高高地伏在树上,而不是依仗了秋风的力  相似文献   

8.
唐代“咏蝉”诗中以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最为人称道,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相似文献   

9.
咏蝉诗话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呜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虞世南的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景抒怀,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蝉高栖枝头,吸吮洁净的露水,并不时发出欢快的呜叫,悦耳的呜叫从稀疏的桐树中传  相似文献   

10.
咏蝉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28):24-25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鸣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看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诗坛,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相同题材的“咏蝉”诗,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是托物寓意,却显出各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请看这三首诗:  相似文献   

12.
在狱咏蝉     
  相似文献   

13.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鬟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相似文献   

14.
15.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进入诗人艺术视野的意象林林总总,许多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成为诗人情感的触发物、寄托对象和载体,这其中就包括蝉。本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分期对唐代咏蝉诗的概貌和特征进行简要评介,在文本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唐代咏蝉诗托物言志、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加里·斯奈德自幼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终生身体力行,笃信禅宗。他不仅是一位现代化的隐逸诗人,而且吸收和借鉴中国禅宗思想,内化成其自身的禅宗观,并以此来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翻译和创作之源。本文从禅本义的角度探讨了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及其诗歌创作的诗禅意趣。  相似文献   

17.
咏春节诗     
  相似文献   

18.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称“开门七件事”,事虽细小,但颇能扰人。古往今来,当家者皆与这七件事结下不解之缘。这在古人“治家诗”中可见一斑。元人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常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位当家的每天为一  相似文献   

19.
咏苔诗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绿苔”便是对“陋室”的映照,给人以荒芜寂寞之感。唐人李成用的《苔》诗曰: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壤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苔痕看似“闲”、“静”,其实它的生命是在“侵”、“掩”的运动之中。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苔》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痕虽然不起眼,但竟然可以同“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以《滕王阁序》闻名的王勃,曾经写了一章《苔赋》,其曰:“背阳就阴,违暄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