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歌鉴赏中,部分中学生潜意识中以科学"求真"思维(古人谓之"征实")替代文学"审美"思维(古人谓之"辨情"),是意象鉴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难中之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神话思维"作为意象构成之滥觞,仍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复演为审美移情,激活学习者潜意识中复演着的"神话思维"不失为纠误"征实"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史略》对"讽刺"与"谴责"的界定与分析,存在着严重的错位与误读,之所以造成理论上的缺失或谬误,除了方法上的原因,还有时代潮流的潜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的"隐型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演变的重要载体.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分别是潜意识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潜意识有其各自的内容和产生的机制,并且这三种潜意识都与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域文化:作为“集体潜意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性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便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弗洛伊德的高足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的"隐性文化"理论在被接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从“潜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莱布尼茨的“微觉”谈起,通过对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天赋潜能说中关于“微觉”思想的阐述,说明从“微觉”到“潜意识说”是一种理论上的飞跃,同时指出了“微觉”在“潜意识说”上的四点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讲好中国故事"是主旋律电影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故事"要有科学的叙事策略基础,要有科学的叙事策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思想是当代重要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成果,对主旋律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讲述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造林护林的电影《那时风华》》为例,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人性自然生发出的意识,是深藏于人脑中没有表露出的部分,它在人的意识中比重远大于意识。弗氏将这部分意识称为"本我"或"真我",而将受潜意识驱使所表现出的人性称为"假我"。最早意识到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关系,并进行文学创作的是苏轼。苏  相似文献   

10.
正最早有记忆的阅读要算是连环画。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文革"后期,那个时代的连环画有着浓厚的政治烙印。当时主要有三类:一是画幅比较宽大一些的少儿连环画,至今留有印象的是我用卖废品的钱买的《小傻哥哥》,讲的是一个有着雷峰精神的小学生的故事;二是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的一些电影连环画,印象最深的有《叛逆》《铁道游击队》等,通过这些连环画我了解了电影文学,在潜意识里有了"文学人物""虚构""文学描写"等思想,这些都成为后来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潜意识说法不一。人类文化的发展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对潜意识学说进行必要的阐释。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创作。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应有一个较比确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哲学将哲学知识与哲学体系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造成主客体对立与知识的日益独断,对现实人生与个人生命关注甚少,引起19世纪末与20世纪哲学家们对其的批判。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正是在此背景下给近代西方理性哲学以摧毁性的冲击,有着对理性的强烈批判性;但潜意识理论用于分析社会时又有着意识形态的性质,步入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范畴。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必须加以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4.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情结"是心理学术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大多缘起于他们自身的"情结"。"情结"阐释了作家的童年记忆和创伤经验对催生作品不可或缺的意义。纳博科夫潜意识里的流亡情结极大地影响着他的作品,潜藏于其意识中的流亡情结催生了作品,也自然地反映在其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意识与潜意识有三种相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主观虔诚方式、自由思考方式和感性观照方式。艺术和梦虽然一属意识,一属潜意识,但都是人类以感性观照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精神产品。因此,二者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这表现在生活源泉、形象塑造、反映生活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对艺术与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通过艺术了解梦,也能够通过梦了解艺术,从而做到学科互补,在理论研究中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眉山苏轼遗迹大多湮没于历史的风尘,眉山苏轼遗址比较重要的有纱縠行故居、天庆观乡校和老翁山坟茔,它们超越时空、衍生发展,并在符号化的过程中演变成为眉山苏轼符号的标志,眉山苏轼符号具有苏轼潜意识主体的特征,象征苏轼孕奇蓄秀的精神特质和苏轼文化之根。因此,潜意识乃苏轼的文字之根、仁政之根、灵魂之根。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小说,在一个个浪漫传奇的故事中,述说人物的梦境;分析人物变态心理的原因;同时还进行严肃的自我解剖,常常是深入人物的深层潜意识表现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教学边际的超越。文章介绍了六种超越边际的策略:乘数效应、本质回归、开放的连通、有意的无意、建构增值、积累突破。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以不舍的少女情结深入到隐秘的潜意识中打捞女性成长岁月里的生命体验,展示女性酸涩甜蜜的成长之路。欣喜、失落、焦虑、迷茫——少女成长中的种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生命体验始终贯穿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