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一个句子黑龙江德化市教科所朱旗在《一件珍贵的衬衫》中有如下一个句子:“(周总理)……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对此句,单永进先生在他的文章(见《中学语文教学》955)中,认为不该用表转折的副...  相似文献   

2.
王春平 《考试周刊》2013,(86):14-15
“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体现了“大内容”。文章从“星期五”这一角色出发,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种族歧视、人的社会性、殖民主义、宗教文化殖民、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羔羔 《音乐世界》2013,(5):46-47
吴建飞在《盛夏晚晴天》中饰演的莫凌天是一个很“冷”的人,而现实中的他却对表演有着一颗炙热的心,在这冷静与炙热之间,是吴建飞用心的塑造和演绎。  相似文献   

4.
“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常译成动词“看见”、名词“见解”等。但在现行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二册《孔雀东南飞》一诗中,“见”字出现五次,却无明确注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见”究竟属于哪一种用法,学生常常提出疑问。现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介绍 《一千零一夜》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却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天方夜谭》。因为明朝以后称阿拉伯国家为“天方国”.阿拉伯人喜欢在夜间举行晚会,书中的故事又都是在晚间讲述的,所以就翻译成这个书名。“夜谭”就是“夜谈”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一个词,本来只有一个意义,即所谓“本义”,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往往不止表示一种意义。例如“制”,在《商君书·更法》和《荀子·天论》这两篇著作中共出现了五次(《更法》三次,《天论》两次),五次的意义就都各不相同:(1)“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  相似文献   

7.
释“卐”     
释“卐”“注·提”教材《语文》第九册有一篇题为“蛋糕上的字”的课文,讲的是周恩来总理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智斗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的故事。教材给“”的注音是wn,担一般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查不到这个字。原来“”是一个外来...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尊重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爱护学生、忠于职责。有位青年教师在学习了《规范》《义务法》之后,请教另一位老教师说:“调皮生惹得我哭笑不得,只想揍他一顿。爱不起来,该怎么办?”老教师抿嘴微笑,没有正面回答,却为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前苏联著名园艺家米丘林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了许多鲜美诱人的水果,果园附近的一些孩子常常翻墙入园偷果子吃。一天,米丘林在一群偷果子的孩子中间抓住了一个“小首领”。正在这个孩子等待“惩罚”的时候,米丘林却和蔼地对这个孩子说:“这果树是做…  相似文献   

9.
《读者》2004年第3期刊载了马德先生《天底下最美的母亲》一文。作者在文中引用了王萧励同学随笔中的一段话:“每当考完一次试。我的内心就动摇一次……”也许是王萧励随笔中的原话就是如此,也许是作者想要表现一个乡村中学女学生语言的稚嫩,但我却总是觉得其中“每当考完一次试”这句活有些不怎么合适,  相似文献   

10.
杨红 《山东教育》2007,(6):22-22
生命中的38个小时很是平常,生活中的父子亲情似乎是一生下来就拥有且习以为常的。湖南朱爱朝老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却让每一个孩子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在感悟与感动中,不由得便把思考与记忆定格在了那刻骨铭心的“38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解诗二题     
一、关于《西行》中“山裁万仞葱”辨疑197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刊出《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的全文及手稿,其中《西行》一诗的颈联下句,毛主席的手稿本作“山裁万仞葱”,而誊文却作“山栽万仞葱”。同报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在引述这一句时,也都作“山栽万仞葱”。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后来《诗刊》和《人民文学》在刊载这首诗时,校正了这一错误。但在一些报刊上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朴通事》[1]两书,是古时候朝鲜用来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有充分证据表明两书作于元代末期”’,明代经过一些修改,然而修改不是很多,两书反映的大体上是元末明初的口语。两书中的“却”便很有特色,本文拟就语义特征和语用环境两个方面对“却”的用法做些具体分析。一、语义特征“却”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下旬所说的意思与上句不同或相反。在古代,“却”本来是退却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表示转折的副词“却”正是由空虚意义虚化而来.这种庄化大约在唐代就已经发生,到《老》、付P》两书的时代,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作家托马斯·品钦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作家。他很少抛头露面,似乎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写的作品却全都面向社会现实、关心人类状况。收录在短片小说集《慢学者》中的早年习作,虽然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其主题在他之后的鸿篇巨制中却都有体现。通过对《慢学者》中的五个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进行逐个的分析,挖掘品钦作品中所体现的“死亡”、“选民/弃民”、“熵”、“追寻”、“爱与融合”等主题,并探讨品钦在这五个短篇小说中逐步向我们表达的对人类如何在后现代荒原社会中找到出路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小说《围城》利用了西方“流浪汉体”模式作为其小说叙事结构。“流浪汉体”给《围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让其主人公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环境。这样的小说空间布局是很容易被赋予诗意的、浪漫的、不断开拓的特征。但《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却在这一“开放空间”中不断“萎缩”。概因方鸿渐不过活动在一个貌似不断敝开的“开放空间”中,而当时整个中国的“开放空间”不过是大一点的“封闭空间”而已。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在《围城》这部小说中,所谓“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实际上是不断相互转换、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一对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现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赏它的听众而存在。每件艺术品也都是和观念中的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这段话的宗旨很明确。即阅读目的不是发现本中的确定意义。而是要使阅读作品成为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确认”、“自我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灯下漫笔》是收在鲁迅的杂文集《坟》中的一篇,自然是杂文了。什么是杂文? 我们今天的看法,杂文是从散文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可是鲁迅在《 且介亭杂文·序言》中却另有解释,他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 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 ,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以《坟》为例,鲁迅称之为“杂文”,却并不认为 是一种文体,他在《题记》和《写在〈坟〉后面》中一再说明所收系“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 西”,是“古文和白话合成的杂集”。不…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份广东一则报道题为《广东职业技校何以火爆》中,描述一位学生家长说:“真想不到,在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敞开大门招生的今天,我却要为儿子读职业技校到处托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将越米越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相似文献   

19.
《狐假虎威》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许是因为狐狸在人们的印象中生性狡诈、奸猾,“狐假虎威”被人们赋予了反面的寓意:讽刺那些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现象,进而寓言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和谋略被淡化了。受这种语意定势的影响,《狐假虎威》故事中的狐狸也在无形中成了一个反面的角色。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遭遇了一场“意外的尴尬”,不过,这场“意外的尴尬”却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了一段“意外的精彩”。面对学生的争论以及学生“抛过来的球”,  相似文献   

20.
王大力同学问:“《春夜喜雨》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对春雨降临的满腔喜悦之情,即诗题中的‘喜’字,然而全诗却无一个‘喜’字。请问该如何理解这‘喜’呢?”的确,《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虽然是写“喜”却无一“喜”字。但当我们对诗人在诗中所作的形象化描写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首诗虽无一个“喜”字,可全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