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发展史上,有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超科学观等观点或理念。文化心理学现在对上述心理学“现”批判性继承基础上,主张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中,深入探讨文化心理观下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者生存方式应有的内涵,扩展实证科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之一,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继承其中的积极部分,将有助于民族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心理观的历史回顾和心理现象的哲学思考,提出并分析了数学的心理观和心理学的数学观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揭示了两种观念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大意义,进而认为,我国心理学界应该明确树立和倡导这种科学的心理观,为21世纪的国际心理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数学心理观是适应我国心理科学发展的形势要求,在当代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空前的数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当代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数学哲学、实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数学心理观作为心理“量”属性的基本观念、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新内涵,安全具有现实的科学基础。我国新世纪的心理科学不仅应在方法论上确立心理的量化观念,而且应在认识论上确立心理的“量”性本质的数学心理观。  相似文献   

5.
《礼记》记载的居住方式及相应的孝道观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人神共居"的居住方式,人的神灵信仰决定了宅居的空间布局、人们的公共生活和日常实践,引申出"尊宗祭祖"和"生育后代"的孝道观,体现出超验性的特征;其二是"同财共居"的居住方式,宅居和家庭财产都遵循宗法的"亲亲""尊尊"原则,这有利于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发展出以"敬亲""谏亲"等为内涵的孝道观,呈现出经验性的特征;其三是"异财分居"的居住方式,为此曾子将孝一分为三,扩展了孝道的涵容量。居住方式和"孝道"观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和原始佛教的孝道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佛、儒孝道观的融合带来了很大阻碍。最终,佛教依靠它的圆融性,儒家也凭借它的包容性,使两种孝道观相互融合。这种矛盾和融合在目连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新编粤剧《目连救母》依旧沿袭了目连戏"孝"的主旨,但是这部戏较其他地方剧种对孝的表现力度更大。其中佛、儒孝道观的矛盾和融合的也体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论数学心理观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数的性质进行回顾和概括,提出数学心理观作为心理的认识观之一是心理科学发展的历史的必然,并从数学心理观的侧面说明理论心理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提倡人文科学精神的同时,也重视倡导科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仅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文化特征,而且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为研究者及研究活动的文化负载。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文化心理,研究者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心理文化。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体现了心理学文化意识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以期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建设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孝”随着社会文明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有其自身形成,演化的过程,本文针对当今社会人们对孝道不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的现状,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孝”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为脉络,对“亲亲”,“孝养”,“孝敬”,孝君”等具体内容作了发掘,整理,对传统道德的改造,利用做了阐述和分析,对传统考道批判继承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这对弘扬传统美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叙述和评价台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等人从事的有关中国人家族主义与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着重从二者的关系、概念建构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消极孝道对中国传统婚恋心理与行为主要造成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婚恋中爱情的缺失;致使婚恋中男女独立人格的丢失;造成婚恋中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针对这三种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可以调适现实生活中婚恋与孝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岱宗学刊》1999,(2):37-46
本首先界定了关于“日本的中国观看范畴意义,在此基础上,作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依时代递进,分解为六种形态,即“脱亚论中国观”、“亚细亚中国观”、“大东亚中国观”、“反省与原罪中国观“、“革与非革中国观”以及当前以“新民放主义”和“和平主义”为主体的“多元中国观”(因限于篇幅,作对“亚细亚中国观”和“大东亚中国观”作了省略),并分别以充分的史料与作的经验实证对此作了分析与辨证,从而对本世纪日本人的主流形态的“中国观”作出了比较系统的具有科学意义和认识价值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持续深入,双语心理词典这个黑匣子的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虽然现在关于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尚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且确定的理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双语心理词典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内部系统,而是随着二语学习者对词汇的逐步熟悉而变化的。因此对于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必须从动态的观点去分析,才能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英语词汇学习这个持续的过程中去。本文将通过对近几年双语词典的动态观的理论综述,探讨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为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模块心理学"的挑战:反"文化心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的“文化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Mind)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产物。本文试图依据“模块心理观”——它假设人的心理实质上是许多功能上独立的单元(即模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这一心理学主导观念提出挑战。论文表明,文化的变异性、种族的差异性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正是心理的模块性(如语言模块、生物模块、心理理解模块等)使得表面上看起来的文化差异下面存在着普遍性人性。  相似文献   

16.
鲁利亚创建和主张的文化心理观,是其文化历史理论的精髓所在.它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挖掘鲁利亚的文化心理观,解读其深邃内涵,无疑对建设和推动当代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当今,我国心理咨询主要放在“引进”外国的心理咨询上,能否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呢?文章就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从中国传统民族心理文化的维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心性心理学"摆脱了模仿、复制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模式,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理论构建.它的核心内容由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和心理环境三部分构成."新心性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心理学原始性理论创新的先河,推进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进程,更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打开了实证心理学自我封闭的边界,标志着中国心理学正在从依附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19.
发祥于大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在利用水资源并与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水密切相关并具有鲜明水域特征的水域化,水域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在于注重水域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具有水域化特色的传统可持续发展观,其内容主要包括;I主重自然资源的水续利用;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注重保护生态平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反对竭泽而渔;注重长治久安,在水资源仍是人类基本生存资源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困扰甚至造成至造成严重威胁的今天,注重水域化建设,弘扬可持续发展观的优秀历史化传统,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本主义学习观与创造观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第三思潮”关注人的潜能与价值问题,其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实现(self-actualizing)”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