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扣林 《中学理科》2006,(12):61-61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的考查既要落实《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又要为科学探究教学提供导向和帮助.中考对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在逐年加强.本文就中考是“如何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春 《时代教育》2007,(7Z):132-132,135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3.
姚子雄 《云南教育》2004,(31):15-16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科学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4.
姜颖 《成才之路》2009,(22):42-42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一、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6.
姚叶青 《江西教育》2004,(15):48-49
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要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在《自然教学大纲》中。该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部分就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便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教师从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今天.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反思我们过去自然教学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物理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明确指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据笔者了解。目前的探究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能力已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那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开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我们自然教师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既可以使三年级小学生亲身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又可以使学生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既是教与学的方式,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教学的精神.作为教学的精神,科学探究反映的是科学教师积极探究教学问题,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教师的探究精神不但表现为课内的行为,而且更多的是表现为课外的行为;作为教学的精神,科学探究并不受学习内容的限制,也不受学习方式的限制.在讲授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的探究精神.那么,讲授教学是如何体现教师的探究精神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魏炜 《湖南教育》2005,(10):34-34
目前,不少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育行为。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通常处于继承、接受的被动状态,缺少独立、自主、实践、体验的过程感受,学习氛围沉闷,从而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怪诞现象的产生。如何走出这种教育现象的怪圈“?快乐化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两加两减”方面入手,诠释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一、加强科学探究,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认…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把这一新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呢?通过近两年的上课和听课,我发现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大多关注的是“动手”实验和“动眼”观察等重要环节,好像只有“动手”实验了,“动眼”观察了,就是探究,忽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许多教师为体现这一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实践,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绝对化的“走过场”式的探究。如何防止科学探究不“走过场”?这是困惑我们的一个难题。下面略举几例,试作剖析和探讨。笔者认为,要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教者首先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现象]“蜗牛”一课教学,教者布置学生观察蜗牛,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蜗牛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蜗…  相似文献   

14.
沈争光 《成才之路》2010,(35):I0018-I0019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5.
曹功 《教育现代化》2006,(4):100-100
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应该教会学生到“井边打水”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打水”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便成为我们首要研究的问题。为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物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么什么是科学探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7.
赵贞沛 《考试周刊》2014,(43):152-152
在初中物理教学学中渗透科学的方法,不再只是单纯追求答案.而要对探究过程提高重视,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时的新式探究学习中,让他们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样的方法,如此一来,学习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慢慢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综合发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他们的后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秀华 《河北教育》2007,(10):29-3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活动应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体,那如何让科学探究走进科学课呢?我们尝试构建了“探究式”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如何,直接关系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加强自律,善于倾听和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达成《标准》提出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并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把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如何使化学教学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