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几年,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少中小学推行了教师“说课”制度。但从具体实践来看,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就是许多教师不理解“说课”的目的和作用,把“说课”当作上课,在“说课”时或者仅仅说清教学内容,或者简单复述教案,大大减弱了“说课”的效果,背离了“说课”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整合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精品”整合课,这类课听叫好却不叫座,原因是“做课”的成分居多,“打磨”的痕迹明显。为了一节课的评奖,早早精心准备,集众人之力,数月之时,这样的课上出来固然好看,但缺乏实用性,学习和推广价值不大;第二类课是不成功的整合课,施教对整合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曲解了整合的理念,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喧宾夺主,学科教学沦为配角,信息技术成为“整合课”上华丽的外衣。第三类课才真正体现了整合的内涵,不夸张、不做作,符合学科特点,重视教学效果,这样的优秀课才能在常态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可惜,在各类观摩活动中,此类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所占比例目前还不到三分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整合课”的现状怎样 1、目前的三种“整合课”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探索的不断深入,各种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众多的整合课用具体的课例体现关于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操作方法.是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联.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笔者也听了许多整合课.发现目前的整合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精品”整合课,这类课听者叫好却不叫座.原因是“做课”的成分居多.“打磨”的痕迹明显。为了节课的评奖.早早精心准备,集众人之力,数月之时,这样的课上出来固然好看.但缺乏实用性,学习和推广价值不大;第二类课是不成功的整合课.施教者对整合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曲解了整合的理念.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喧宾夺主,学科教学沦为配角,信息技术成为“整合课”上华丽的外衣。第三类课才真正体现了整合的内涵,不夸张、不做作,符合学科特点.重视教学效果.这样的优秀课才能在常态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可惜,在各类观摩活动中.此类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所占比例目前还不到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硬笔书写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顽固性。它们的产生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关,也和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走出硬笔书法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先给出了数学复习课的一些误区,提出了数学复习课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知识的系统全面及评价的激励体制,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社会的共识。不少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趋势:父母对子女由单纯情感的爱向理智的爱升华;家庭教育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从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这是可喜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方澜  宋光芬 《职教论坛》2004,(18):51-52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社会化为宗旨的整体性教育,它是用教育手段在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上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可是,纵观这几年各地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悖素质教育的初衷或曲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以下简称"整合课"),以其互动性强、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整合课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上学年,笔者有幸听了20多节整合课,回顾反思,在看到许多亮点的同时,发现一些整合课也陷入了一些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材中都增设了“语文综合活动课”,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变化,不少教师对这一内容也很重视,并做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等同或混淆起来了“综合实践活动”,它是新课程体系中新开设的专门的课程,它的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说课”,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说课具有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特点,有利于普及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笔者愿就此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一、说课的本质特征及内容(一)我们必须明确说课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对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及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的教研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说课实际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备课情况所作的简明的总结汇报,但不是备课活动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教学方案作出理性的剖析。其二,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既不是一般的教研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备课。其三,在通常情况下,说课活动表现为教研组内部或同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和切磋,能够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其四,说课在于“说”,其基本方式是口头表述。(二)我们必须明确说课的内容说课不同于备课,它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的,既显示着努力的方向,也显示着应该达到的目的。2.说教学方案。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是课堂结构。要有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有逐步推进的教学程序。3.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法的选择与学法的指导,包...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教师的"评述之语"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润滑剂。教师应用好"评述之语",以此助推学生理解计算原理,让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也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获得足够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正>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它属认识的感性 阶段。在这次风波中,许多大学生“跟着 感觉走”,卷入学潮,很值得深思。对于 为什么上街游行的问题,有的同学回答: “大家都走上街头,不参加游行,别人说 ‘不爱国’怎么办?社会舆论不都同情支 持我们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跟着 感觉走”的表现。的确,在学潮中绝大多 数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学潮中能 真正清醒地把握自己,能独立分析问题的 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个性极强,不轻易服 人的大学生会普遍产生一种“跟着感觉 走”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设计背景】面对全球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趋势,教育也面临着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除文体信息外,还有大量的图像、图形、声音等非文本信息,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多类型、超时空、跨语种等特点。多媒体手段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更有利于学习主体对知识的获取和保存。所以,教师要积极实现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力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人生价值观上存在的两种误区。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有利于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实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得到更新;素质教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最具体、最直接的就是德智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16.
洪燕 《考试周刊》2010,(1):10-10
试卷评讲历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新课改后.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师对"基础"课考试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引导学生学好"基础"课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由于部分教师在"基础"课考试的考核内容、考核主体、考核手段和考核时限等方面的理解上有偏差,致使部分"基础"课考试改革的探索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8.
19.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课余时,同学们会谈论这样的话题:某某同学聪明,智商高,边玩边学,成绩也挺好;某某同学真“弱智”,连那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一到期末就扯全班的平均分。那么,智商的作用真的那样神奇吗?是不是有了“超智商”,成了“神童”,就能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心理学上,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是指智力商数,它最初是用个体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100所得的数值。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属于中等程度(100分左右)。智商特别高的(140分以上)和特别低的(70分以下)只占人群的极少部分,两者相加也不足千分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