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2006,(12):26-26
《军事记者》2006年第9期发表贾永的文章《“做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条途径》。 文章认为,首先是主动出击,以快制胜。时间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要素,报道迟缓就意味着将舆论阵地拱手相让。在今天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我们应当树立起“快的就是深的”的理念。一篇先入为主的简短消息,可能比事后洋洋万言的长篇通讯更能引导舆论,更能产生影响。“快些”、“快些”、”再快些”,应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座右铭。应该看到,我们的媒体在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上有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新闻今天报”,还应努力做到“现在新闻现在报”。  相似文献   

2.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我们记者行当谁都熟悉、谁都离不开的话题。从新闻采访的定义来说,种类很多:如“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再如“新闻采访是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为了掌握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热得可以了     
有一阵,全国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比基尼”了。在深圳举行了一次健美比赛,新闻便源源不断涌来,有消息说,光到深圳采访的记者就达三百余人,并大有“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势。又有消息说,记者采访时受到非难云云,已有多家报纸鸣不平。还有消息说:“对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新中国50周年华诞,《扬子晚报》推出了特派记者《来自北京的报道》系列报道,从8月25日至10月1日,平均每周发三篇特派记者在北京采访的庆典背后的新闻,每篇报道配发三到四张图片,文章与图片组合成一个整版。这次报道的成功使得我有机会思考地方记者如何参与重大报道的问题,收获颇多。 思考之一:举国关注的重大新闻题材,地方媒体的记者要有信心报道出声势。 地方晚报,抓动态消息显然不是强项,而且操作起  相似文献   

7.
一、介入的种类1.主动介入法。即新闻记者主动介入新闻事件,顺应新闻事件的发展逻辑,适度发挥作用,促成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写的消息《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对主动介入法的最好诠释。由于记者在凌晨“4时过一点儿”获得这一消息,“中国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没有行人”,所以  相似文献   

8.
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遗憾──在历次举世瞩目的重大战争事件报道中,中国传媒只能采用外国新闻机构的电讯、照片、画面和声音。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叹——外国新闻记者在枪林弹雨中抢新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新闻殉道气概令人叹为观止。曾经,我们有过这样的期盼——什么时候,中国记者出能柏在世养更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现场,让世人一睹中国新闻机构和中国记喜的风采。““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终于,往U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全中国、全世田都看到了这祥的消息和照片。在炮火纷飞的科索沃,中国记…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快,人们对信息的需要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如果说在现代战争中抢先一分一秒就能赢得胜利的话,通讯社抢先一分一秒发出消息就有可能赢得读者。竞争是无情的。谁的消息先到用户面前,谁就争得了地盘。谁慢慢腾腾,谁就失去战机,丢掉读者。笔者在任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期间,曾置身在这个竞争的激流中,力图冲向浪尖。华盛顿云集着几千名记者。他们用各种手段采集新闻,并以最快的方式向美国以及世界各地传送。用一个“抢”字来形容记者采集新闻,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记者在白宫采访,经常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白  相似文献   

10.
准确的第一手消息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 2004年5月10日,在巴格达电站的大火以及几次突发事件中,作为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我比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摄影记者都早到现场,也因此赢得他们的尊重.但是无法避免的是,根据二手消息源采访,很少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此,突发事件的采访,决定摄影报道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一位老记者:“我们能用电话采访吗?为什么领导上总强调不要用电话采访呢?”这位年轻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用电话采访效率高。新闻不是要讲时效吗?为什么有现代化的工具不用呢? 应该承认,电话采访我们有时也是要用的。1986年夏天,一辆载着60名北京游客的大旅游车在去五台山的路上翻入深沟。新华社山西分社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件恶性事故应马  相似文献   

12.
4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济南市出台新闻应急预案,支持记者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消息。消息说,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置事件的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事发地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好新闻发布的责任,济南市委宣传部门还专门制订了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规定对驱逐记者、隐瞒事实真相、蓄意封锁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读罢这条消息,笔者在欣喜之余也不禁产生了一些“更进一步”的期望。喜的是记者的工作再次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虽然这只是济南一个地…  相似文献   

13.
民间有句俗语叫“割草打兔子”,意思是说在割草的时候意外地打到了一只兔子。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有时候也会有这样意外的收获。1995年,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三城会”上王军霞万米夺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位记者说过,新闻是靠腿跑出来的。事实正是这样。要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挖掘出感人的素材,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两年前的一次采访,使我感受颇深。 1985年5月5日,空军工程学院10多名教员、学员与8名男女中学生在西安南郊翠华山上抢救了23名遇险游人。这是一次突发事件,要尽快作报道。由于当时场面紧张,抢险人员对许多情况说不清楚。当时有的同志建议先搞消息,再深入采访写通讯。我们否定了这一意见。我们感到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不能只图快而忽略真实,应当走好深入采访这一步,把好新闻真实的第一关。第二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出台了一个《济南市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处置预案》,其中规定: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事发地的党委、政府,不仅要善待新闻媒体,而且要积极配合、支持各级媒体记者的采访,并及时发布客观、准确的新闻信息。对驱逐记者、隐瞒事实真相,蓄意封锁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支持记者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让市民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看了这条消息,笔者不禁为济南市出台的这一《预案》叫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有关部门的工作效能,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敬业的记者去义无反顾地追寻新闻的终极规律:真实性与时效性。但是,这也无可避免地使记者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离炮火越近,也就是离危险、离死神越近。卡帕本人生命的终结,就是因为他在战地采访时踏响了地雷。据美国一个名叫“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民间组织前不久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2002年,全世界有19名记者在执行采访、报道任务期间遇害,另外17名记者的死因虽未完全调查清楚,但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采写的报道招致报复…  相似文献   

17.
做任何文章都要面对立意。广播电视新闻也一样,哪怕是普通的动态消息。对五个“W”中的“Why”(新闻事件起因)挖掘的深浅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主题内容的确定。刚当上记者不久对一个新闻事件的采访经历使我对此深有体会。1995年7月,我到龙岩市曹溪镇黄洋村采访,看到农民正在菜地里  相似文献   

18.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3,(10):22-23
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拉响后一分钟,中央四套主持人鲁健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41分,美军第一发炮弹在伊拉克炸响后5分钟,鲁健又播出了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就是这两条几乎和战争同步的新闻,刷新了中国新闻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反应速度的记录。在离中央电视台最近的梅地亚宾馆大厅,记者采访到了刚开完会的鲁健。鲁健是那种让人看了很舒服,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央视主持人论坛里有网友说,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谁,第一眼感觉就是很对眼,很有个性的一位新闻主播。鲁健高高的个子有点像运动员,鼻梁上却架着银边眼镜,有着书生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今日谈”和湖北电台“广播漫谈”新闻短论征文评奖揭晓,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来了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征文揭晓不算大事,似乎很难有耍笔杆的余地。因此,照例我们写了一条消息稿,作为“标准件”分发给大家。现在很实行这种分发“标准件”的做法。采访者不需要采访,被采访者也不必费口舌,两下里都省事。记者只须拿了“标准件”揣在兜里,然后去撮“饭局”。回去截长补短,送总编室,就齐活了。界内人都知道,采访而不用谈话,发稿而不用写稿的记者,恐怕是不少的。另一方面,重通讯而轻消息,乃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客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法新社就一篇涉华不实报道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道歉法新社在道歉中说.记者的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失实报道果真只是由于消息来源有问题那么简单吗?一向以“客观”报道自诩的西方媒体为什么总是犯类似的错误呢?标榜尊重事实的他们为什么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呢?我们可以从新闻客观性入手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