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家有三“虫”“:烟虫”爸爸“、网虫”妈妈“、书虫”我。“烟虫”爸爸“咳咳!”爸爸准又在房子里“吞云吐雾”了。爸爸是个老师,对工作很负(fù)责(zé),就是爱吸烟。爸爸吸烟的水平可高呢!吸烟后,烟圈(quān)有时从嘴里出来,有时从鼻孔里出来,像小鱼吐泡泡。因为吸烟,爸爸的手指被熏(xūn)得蜡(là)黄,而且夜晚经常咳(ké)嗽(sòu)。妈妈担心他的身体,劝(quàn)他戒(jiè)烟。爸爸笑呵呵地说“:我知道你心疼我。可你知道吗?烟就是我的命啊!”“网虫”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妈妈迷上了上网。家里的电脑基(jī)本上归她独占。她喜欢玩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十七课《祭妹文》中有句话,“岁寒虫僵,同临其穴”,课本注解“临”为“到”(见 P188),笔者查阅了部分材料,认为此种解释欠妥当,特举证以期商榷:“临”字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读音,一音lín,一音 lìn,读前音时可作“统治、降临、到、照本摹画”等多种解释,因与本文主旨无关,此处不作详叙。读后音时为“凭吊”之意。《辞源·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相似文献   

3.
巧记妙喻     
“鬻”“、囊”、“蠹”的形音义鬻双弓守米箩,下隔缺耳朵,(形)读“yù”不读“zhōu”,(音)鬻姓生来爱卖货。(义)囊一中头,秃宝盖腰,襄字头上不戴帽,(形)读什么?nán*nán*nán*,(音)东西要用口袋装。(义)蠹一中头,秃宝盖腰,石头底下两虫叫,(形)怎么叫?dùdùdù,(音)门轴不转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某些种类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竟形成了特异的“时钟”功能。12时虫这是一种奇异的爬虫,生活在非洲热带的密林里,当地人称之为“12时虫”。这种虫子极能变换颜色,很有规律。当地人便把这种虫子捉回家里喂养,用来做为“活时钟”。  相似文献   

5.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的数学思想方法.近年来的高考时有涉及. 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奠基”和“递推”这两步缺一不可,并需把握好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一“奠基”步不可或缺例1 设n为正奇数,求证,n4+14n2+49是64的倍数. 证明:(1)当n=1时,14+14·12+49=64是64的倍数; (2)假设当n=2k-1(k∈N*)时,n4+14n2+49是64的倍数.令Sn=n4+14n2+49,则当,n=2k+1时,S2k+1-S2k-1=[2k+1)4+  相似文献   

6.
语言王国里来了位大师,他十分擅长做“句子拉面”,据说做出来的面看起来柔韧(rèn)洁白,吃起来津津有味,吃完后还满口留香。溜溜听说了之后,馋(chán)虫就一直在他的肚子里爬呀爬,爬得他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的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一类与新课标接轨的操作型试题.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所提供的素材符合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让同学们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它们不需要很多专门的知识,但却有一定的技巧.这正是命题者的用意———考查同学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例1规定正整数n的“H”运算是:①当n为奇数时,H=3n+13;②当n为偶数时,H=n×12×12×…(其中H为奇数).请解答:(1)求数257经过257次“H运算”得到的结果.(2)若“H运算”②的结果总是常数a,求a的值.(2003年第十四届“希望杯”初一第二试试题)…  相似文献   

8.
六一儿童节到了,大河马原(yuán)想给小朋友们搞一台热热闹(nāo)闹的晚会,没想到半(bàn)路“杀(shā)”出俩程(chén)咬(yǎo)金(jīn),一个高举(jǔ)着翘(qiào)翘辫儿(biànr),一个“扑(pū)鲁(lu)”着鼻(bí)涕(tì)虫(chón),哎呀呀,一大早就(jiù)来抢(qiǎn)山头,真吓人呀!当(dāng)然(rán)啦,今天是“六一”,这呱呱小写手们,该(gāi)当由(yóu)他们来组(zǔ)织(zhī)———我今年差(chà)不多8岁了,是个二年级的、可爱的小朋友。一天,我拉着妈妈的手,半(bàn)撒(sā)娇(jiāo)半认真地说:“妈妈,您有时叫我‘小可爱’,有时叫我‘…  相似文献   

9.
啄木鸟     
《小学生》2002,(10)
啄木鸟是一位“森林医生”。它住在树洞里,喜欢吃树木里的昆(kūn)虫。 啄木鸣的爪子弯曲(qū)锐(ruì)利,上面有四个厚厚的脚趾(zhǐ),两个在前,两个在后。又弯又长的趾甲(jiǎ)能深(shēn)深地嵌  相似文献   

10.
《景阳冈》(人教版小语12册)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写武松因醉正想卧于景阳冈的大青石上,“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恶斗。为什么称虎为“大虫”,大虫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大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luǒ)虫。“大”有长、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排行中第一者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p:0〔}1,2,3},q:必已}1,2,3},那 么() (A)“P且q”为真命题 (B)“P或g”为真命题 (C)“门P为假命题” (D)“,叮”为真命题2.已知映射f:A~B,集合A中元素n在对 应法则f作用下的象为2”一n,则121的原 象是() (A)8(B)7(C)6(D)5,·函数f(x)二厂清面的最大值是 等比中项 (D)b既不是a、。的等差中项,又不是a、 。的等比中项8.已知数列{a。}的通项公式为。。=2。一49, 其前n项的和S,达到最小值时刀的值是 () (A)26(B)25(C)24(D)239.…  相似文献   

12.
虫“钟”非洲热带密林中有一种爬虫,当地人称“12时虫”。它每隔1小时变换一次身体的肤色。有时淡红、有时草绿、有时金黄……人们利用这种虫身上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时间,这种虫便成为有趣的“虫钟”。鸟“钟”在危地马拉有一种鸟,每隔半小时就发出悦耳的叫声,每次误差不超过15秒,就像一架活时钟。这种鸟娇小玲珑,当地人叫它“啼纳鸟”。花“钟”阿根延有一种野花,每到初夏时节的晚上就纷纷开放。而这时正是当地青年男女约会的黄金时间。因此,人们叫它“情人花”。树“钟”马来西亚有种叫“新宝”的树,每天凌晨3时开花,翌日下午4时落瓣,从不误…  相似文献   

13.
三条“虫”     
我家有三条“虫(chong)”,妈妈是“工作虫”,外婆是“忙碌(mang lu)虫”,还有我——“电视虫(dian shi chong)”。  相似文献   

14.
早上小tù(兔)子yù(遇)dào(到)了小鸡。小tù(兔)shuō(说):“nǐ(你)好,小鸡,nǐ(你)dù(肚)子è(饿)了b0(吧)。地上有一tiáo(条)小chóng(虫)。”小鸡shuō(说):“wǒ(我)不è(饿)。”zhè(这)shí(时)天上飞来了一zhī(只)小鸟,tā(它)xiàng(向)小tù(兔)hé(和)小鸡wè  相似文献   

15.
“瞬间(Shùn jiān)”、“刹那(chànà)间”、“霎时(ShàShǐ)”这三个副词都表示了时间极短的意思。但是,却有一定的区别。“瞬间”指一眨眼、转眼之间,“刹那”指极短时  相似文献   

16.
生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在一道病句判断题中,该句被判为病句。请您给解释一下好吗?师好的。在辨析病句时,特别是对一些难以一眼看穿的句子,通常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分析。(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本句成分紧缩后,便成了“嘶叫是家虫”。“嘶叫”与“家虫”分属两类完全不搭界的概念,说“嘶叫”是“家虫”,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所以这句应该判为病句。生可是,这句话摘自教科书中的一篇文章,这该如…  相似文献   

17.
1992年高考数学(理科)第27题,若结合图形,解法就变得简单、直观。题目是“设等差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已知a_3=12,S_(12)>0,S_(13)<0。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指出S_1,S_2,…,S_(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1)由于等差数列{a_n}的通项公式可写为a_n=d·n (a_1-d),所以点(1,a_1)、(2,a_2)、…、(n,a_n)分布在一条直线l上,l的斜率即为公差d,且它过定点A(3,12)。(如图)。由于对称性,当S_(12)=0时,直线l通过线段BC的中点E(6.5,0);当S_(13)=0时,l通过线段BD的中点F(7,0)。因为S_(12)>0,S_(13)<0,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直线在直线AE与AF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18.
鸟钟:在危地马拉一带,有一种鸟每隔半小时就发出悦耳的叫声,每次误差不超过15秒,就像一架活的时钟一样。这种鸟娇小玲珑,当地人叫它“啼纳鸟”,人人都很喜爱它。虫钟:非洲热带丛林中有种爬虫,当地人称它为“12时虫”。它每隔1小时变换一次身体的肤色,有时淡红,有时草红,有时金黄……人们利用这种虫身上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时间,这种虫便成为有趣的“虫钟”。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一章中提到:“n个(n是大于1的整数)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若a_1,a_2,a_3…a_n表示n个(n是大于1的整数)正实数,则仅当a_1=a_2=a_3=…=a_n时,等号才能适用。”这一重要不等式,在证明有关不等式时,经常直接引用,今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数学归纳法由“奠基”和“归纳”两步组成.在“归纳”过程中必须用到“归纳假设”.但是,如何用到“归纳假设”有时是有技巧.下面以均值不等式的证明为例予以展示. 已知a1,a2…,an(n≥2,n∈N*),是n个正实数,求证: 证明:(1)当,n=2时,由(a1+a2)2≥4a1a2可得a1+a2/2≥不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