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本文就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准确测量及仪表选型作一分析探讨,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环境总容量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大气总量控制目标、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主,可突显出大气污染物产生及发展规律。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上海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式进行总结,并从基本条件确定、理想容量估算、实际容量核定、污染消减四方面,论述了上海市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基于改进等比例分配方法,以2010年为基期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分配效率进行研究,并将该分配方案与国家行政分配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SO2和NOx的削减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仅削减幅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省级行政区,西北、西南地区的削减率相对较低。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该分配方案使更多省级行政区处于技术前沿面上,因此其大气环境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基于改进等比例分配方法,以2010年为基期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分配效率进行研究,并将该分配方案与国家行政分配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SO2和NOx的削减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仅削减幅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省级行政区,西北、西南地区的削减率相对较低.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该分配方案使更多省级行政区处于技术前沿面上,因此其大气环境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0)
本文结合南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有效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具有两种途径:一是管理途径,二是技术途径。管理途径主要是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来实现;技术途径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减小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具体措施常见的有消烟除尘,硫化物的控制与脱硫,氮氧化物的控制与脱氮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水体污染的诸多方法中,在污染物总量采取控制和限排的前提下,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对降低水污染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总量分配的方法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侯臻锴 《科技风》2013,(10):270-271
近年来,氮氧化物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已是大势所趋。汽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严重地危害了生态环境,成为电站锅炉烟气污染物主要控制指标之一。为提高汽包炉运行调整水平,提高运行人员控制运行参数、控制降低NOX、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能力,该文通过对汽包炉煤燃烧过程中NOx的产生机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分析,提出汽包炉运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氮氧化物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臭氧生成前体物,也是形成PM2.5和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因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NOx纳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通过分析石化企业加热炉燃料使用情况,得出不同加热炉产生的NOx类型,同时给出了NOx排放现状和执行标准,提出了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全过程降低NOx排放的途径,针对不同加热炉,给出了NOx减排方法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水体污染的诸多方法中,在污染物总量采取控制和限排的前提下,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对降低水污染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总量分配的方法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现状,深入分析"水质达标"考核的不确定性,提出改善河湖水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从河流纳污容量核定、入河污染物总量限额配置、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验证与管理应用三方面阐释如何实现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并提出共享信息促进长江大保护协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 2.5 )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超峰  张裕芬  鞠美庭  冯银厂  刘伟 《资源科学》2008,30(12):1796-180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趋势,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能源利用强度低、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能源消费与区域大气环境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建立社会经济目标(区域规划指标)和环境目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节约思路。同时借鉴国外节能减排措施及经验,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污染源调查及资料收集,获得河池市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计算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排放源排放因子,估算河池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摸清各污染物源排放的分担率。研究发现扬尘源和工业源是河池市大气PM_(10)和PM_(2.5)的重要来源;PM_(10)和PM_(2.5)控制以控制扬尘源、工业源为主;SO_2和NO_x源控制以控制工业源和道路移动源为主;VOCs源控制以管控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为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中污染物排放权管控目标函数设定单一状况,设计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跨区域弹性管控模型。基于公平性、效率和可行性原则,首先对模型构建作出3个基本假设,设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的配额总量和管控路径,确定管控目标函数,包括企业目标函数、公平性函数和政府目标函数,构建跨区域弹性管控模型;然后将多目标管控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模型,并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求解模型的最优解;最后以广州市南沙区某垃圾焚烧厂大气污染影响区域的协同治理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文献方法相比,运用该模型方法对大气排污权管控后,案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更多。  相似文献   

16.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是大气污染预报与控制的核心研究工具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大气污染排放的时空规律,进而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演变、清除等过程。模式开发涉及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生态学、大气探测与遥感、污染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实例,阐述空气质量模式在城市和区域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模式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付晓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59+311-59,311
燃油、燃气加热炉在油田的广泛使用,产生了许多气态污染物。现对大气污染源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物控制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实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重点为:着力抓好黑碳、N2O、CO2与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排放统计、协同控制政策制定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工业锅炉燃烧特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出发,介绍不同类型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及设备,总结其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并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满足日益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正加速工业锅炉改造及减排技术研究进程,未来应大力推广多种污染物联合控制技术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个阶段。该制度虽然对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建立污染物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科学分配以及最终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的核心问题。要在根本上实现环境水质达标.将依赖于实施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而保证该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科学、准确地掌握区域、流域和城市的水环境容量。并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管理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排污总量控制体系,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