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科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科学教育是在伪科学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地发展 ,无论是在培养科学尖端人才方面 ,还是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 ,都不尽如人意。科学教育的困境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 ,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 ,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科学教育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教育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困境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科学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可见,科学教育仍然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科学教育的理念必须符合科学素养内涵与目标的变化与要求。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建立科学教育整体性目标;强化通识教育,建立以适应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价值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后期以来,科学教育经历了探索时期、转型时期、课程改革时期和科学普及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注重知识体系”和“注重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之间呈“之”字形发展。近20年来,科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科学教育应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而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科学教育应该采用探究的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记忆。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科学教育,以更有效地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应给予中学生什么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素养国际教育运动的兴起国际上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从 2 0世纪 70年代就开始了 .“科学素养”成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概念 .在美国 ,像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一样 ,科学教育运动的兴起源于学校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如学生科学业成绩下降、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优势的相对丧失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1982年 10月 ,《纽约时报》发表题为“Sputnik号卫星再现 :科学和数学又有麻烦”的文章 ,便是一个开端 .1983年美国教育优异委员会出版的《国家在危险中》宣称 :美国的教育未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致使美国…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科学家卢瑟福的科学人才观 :面向世界选人才 ;严格要求用人才 ;自由探究育人才 ;勇于创新出人才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与美国等国的公众科学素养对比出发 ,在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中 ,结合总结并借鉴国内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科学界“奥运会”的桂冠.就国别而论,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这一桂冠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就大学而言,剑桥无疑是世界上造就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这所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学何以长盛不衰,何以造就出如此多的科学精英.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源自英国历史与文化的自由、理性所形成的大学与社会相对稳定、持久的制衡关系为大学自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家群体的成长提供了丰腴的沃土;学院制的形成与完善,使得大学与学院在组织机构及相应的权力方面达到平衡,二者的功能相得益彰,为科学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自由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而体现在细微的教学及课余生活中的知性与感性、学习与社交的相互支持与平衡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师生的创造力,使科学大师们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石中英  梁卿 《教育学报》2005,1(1):51-57
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分析了20世纪不同版本历史、语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的思想;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该充分阐明科学的负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应当修正“科学成就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确立“问题史观”,突出科学问题、科学论争与科学家共同体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家的形象表征方面,应该注意表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些专业性品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学教育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现代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进行新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结构设计及人才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已经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现代化根本大计的一个基础。在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安排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系列教学过程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获得诸多成就,但在农村中小学却遭遇种种困难和问题。合格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科学课程资源短缺,缺乏推进科教改革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所用的教材与农村实际脱离以及教学行为滞后等问题困扰着云南农村科教事业的科学发展。面对困境,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农村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等措施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2003年,中国公众达到科学素养标准的比例为1.98%,较2001年增长了0.58%。但是,从总体上看,“与欧盟15国、日本和美国在2001年进行的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结果相比,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还是处于落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6.
“科学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显示着学生亲历科学活动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既是科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小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造力是人类个体在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科学创造活动中,加工、生产新颖而独特产品所特有的智能品质,在培养中小学生科学创造力时,应采取目标导向,学生主体、课堂渗透、师资优化等基本策略,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还要处理好科学创造力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视不够,方法也不得力,原因是高师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缺乏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类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为我国科学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不少的问题和困境。通过对课程设置及教学进行探析,主要存在"学科本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违背了科学教育的本义、科学教育专业与社会环境的不相适应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策略:一是明确科学教育专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二是改革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公众问题意识的缺乏和缺少足够的机会。从小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其实他们就是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泄界。在小时候,他们会经常问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样而那个东西却和它不一样?”,但是,在我国由于公众科学素养和问题意识的缺乏。父母经常会用“这些事情你长大了就知道”“现在我没空,以后再告诉你”之类的话来搪塞,更有甚着,还有一些家长经常以保持干净为由,把小孩用来探究的玩具当做垃圾扔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