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道德的精神根基,它赋予人生以意义,为行为善恶提供最高标准,对人格提升有重要作用,信仰危机必然引发道德危机。我国当前应该重振信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传统伦理文化主导地位的逐渐丧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片面性理解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削弱。共产党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在新世纪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就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重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信仰危机·信仰对象·信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危机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变革在观念层面茫然状况的反映 ,也是个人生命价值追寻中的迷失。信仰危机发生相关的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信仰对象的统摄性 (权威性 )削弱或丧失 ,二是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在与信仰对象超越性有关的“总的假设”论证中 ,明确研究定位是首要的 ,即必须明确信仰不是认识 ,所以不应当、也不可能在认识论中解决信仰和信仰危机问题。引起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的主要原因是 :信仰方式与信仰对象、信仰观念、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契合。反省已有信仰方式的缺陷 ,及时进行调整修补 ,减少盲目性和绝对化 ,是舒缓和解决信仰危机的一个有效路径 ,同时亦有助于信仰主体及信仰观念的提升 ,对社会信仰重建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国家需要信仰,信仰是成“人”之基、立国之本。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青少年的信仰危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科学信仰的迷失和主导信仰的动摇。走出信仰的危机.必须重塑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回归生活;在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仰教育真正成为主体的理性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也存在着诸多信仰危机问题.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中,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是现实精神生活的依托,是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信仰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从大学生的信仰迷失问题开始研究,通过分析信仰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提出了具体路径。以期帮助他们塑造新时期的价值观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我国学术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完整研究系统,涵盖其概念与本质及实践创新等内容。但是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涵义、意义、特征以及危机等方面加以综合论述和分析,深入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有些人却往往能幸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更是因为坚定的信仰。大学生是信仰教育的承担者,他们在教育中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动性尤为重要,关系到是否替国家、民族培育出优秀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更是影响到人类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视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仰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有效地克服信仰危机,正确理解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在主导信仰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信仰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信仰是社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信仰的看法极其复杂。早期因痛惜"中国在昔,本尚物质"缺乏真诚的信仰,遂疾呼"迷信可存",肯定宗教作为向上之民必要的精神诉求。在此过程中,却发现国人的信仰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辁才小慧之徒还是革命小贩,只是徒有信仰的空壳。借主义、成大名是他们最普遍的模式。于是,他对"无特操"表现出的追名逐利、虚伪贪婪等种种行为进行了批判。他主张对信仰采取一种既认真又怀疑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1 997年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蓝图 ,这一目标的确立和最终实现 ,需要依赖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逐步提高 ,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产生足够确信 ,只有这样 ,才能夯实法治的根基 ,建立起“法治国家”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13.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始终是当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倍受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处于发展构建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始终是当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倍受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处于发展构建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仰引导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思想文化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缺失便是其中之一。教育工作者应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了解信仰是人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信仰的生成却不可强迫,只有引导,才能奏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然而"90后"大学生则出现信仰危机现象,信仰呈现多元化、突出功利化、面临世俗化。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信仰教育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主体源于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的极度信服,并视之为具有终极价值以作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思想倾向。当代国人的信仰呈现如下两大特点:一是信仰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并且经验性与超验性趋向统一;二是信仰具有更多的理性精神、多元化倾向和宽容精神。没有能够真正领会和在实践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彻底的批判精神这两大品格,这是产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生活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一个自然现象,道德信仰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在当前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复杂条件下,人们信仰的冲突与危机正经历着不断清洗、改造和选择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摒弃错误信仰,倡导唯物主义精神,反对迷信与邪教,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核心1 .信仰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和追求,并作为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加强党的信仰建设,事关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的实信仰状况有喜也有忧,根据信仰本身的特性,加强党的信仰建设,一是从信仰的认知性和科学信仰的真理性出发,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二是要从科学信仰的现实性出发,注意解决“四信”中后面的“三信”(即信念、信心、信任)进而确立第一个“信”(信仰);三是从信仰的具象性出发,加强信仰教育的“实化”和“物化”。  相似文献   

20.
刘剑 《文教资料》2010,(1):228-229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以其特有的认同、整合、劝导等价值功能,构筑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堡垒,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