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上世纪30年代四川作家的异军突起,以独特的风格在文坛的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着重从作家的出身、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和主要活动区域等方面探悉成就四川作家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无论就其对早期新文学的介入深度,或就其三十年代京派特征的典范性而言,废名都可以视为观察两个十年间新文学差异的典型案例。作为“冯文炳先生”,他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文学革命”式的、与“思想革命”或“伦理革命”的胶着;而作为“废名先生”,他的新文学则响应着三十年代新文学整体的专门化倾向。三十年代前期是这一转变发生的时期,考察这一时期前后废名诗学的变化,有助于把握新文学观念的历史嬗变,从而将之再度历史化、问题化。  相似文献   

3.
4.
邓雪文 《文教资料》2014,(29):79-80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作家自传形成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许多作家书写自传,作家自传在当时文学市场的销售情况也空前火爆。研究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发展,无法回避现代出版对其的影响。本文具体探讨三十年代多种现代出版手段如何推动作家自传的繁荣和畅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声乐创作方面,可以称得上是繁荣阶段。在歌曲创作中,不论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左翼音乐工作者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不仅对抗战起到巨大的影响、鼓舞和发动群众的作用,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声乐作品。在大型声乐体裁创作的领域中,音乐工作者们在创作中不仅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今后这一体裁的创作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开创“五四”新文学的主力军和奠基者,浙东现代作家群为新文学的话语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此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作为20世纪新一代启蒙知识分子,他们面临着文化语境变迁的困惑,中西文化的交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都使他们在个体心理上表现为双重质素的对垒,表现在创作中传达了一种以启蒙为主导的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社会、政治、化语境中,海派作家一度呈现出趋附左翼的政治热情,但这种趋附,并非出自他们内心对无产阶级政治和学的认同,而是源于他们的趋时心态及政治认识上的幼稚。一旦国民党右翼采取政治上的高压政策,海派作家出于对政治的恐惧便有意迴避了政治,转向表面上远离政治的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不合时宜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8.
30年代塞北小说创作,是内蒙古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开端,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塞北小说的创作倾向表现为:一、多集中在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揭示上;二、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抨击社会制度的腐朽;三、反映绥远人民从觉醒到崛起、从自发到自觉的思想历程和斗争历程;四、反映塞北妇女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反抗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9.
胡明树是广西一部分走出家乡,接受了新文学传统影响,获得全新文化理念的作家之一。他的中短篇小说善于从文化批判的视角,反省传统伦理道德及思想观念的合理性,直视社会的阴暗面;并悉心体验战争背景下,古老国土上那些痛苦灵魂的挣扎。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侧重通过离奇的传奇故事和哲理性寓言,表达自己审视人性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写的,作家以自己的改写实践着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从而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这是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进入中学国语课本的新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从选目上能见出编选者对新文学文学观的遵从,包括对“语体文”的捍卫,对被奉为典范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隆重推荐;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1.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萌生酝酿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三、四年间,而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形成全国性的热潮;自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之后,新音乐运动随着抗日救亡的浪潮汹涌而起,全国先后成立的抗日歌咏社团如雨后春笋,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音乐家谱写的抗日救亡歌曲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相对快速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其就业形势却不甚乐观。“毕业即是失业”,使这一问题成为时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政治未上轨道,经济凋敞,高等教育畸形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大学生本身素质欠缺等等。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基于政治、地理及经济等因素,加之世界经济危机风暴的冲击,粤港两地走私现象日趋猖獗。这不但严重影响了粤港间的正常贸易活动,也造成国货滞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岛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高峰景象,形成了教育界的作家群落。一批作家云集青岛大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类文学体裁佳作连篇。青岛的风土人情、学校师生生活成为创作素材,一些作家的创作生命在青岛得以升华。青岛教师作家队伍的壮大和文学创作的繁荣缘于青岛优越的地缘优势、兴盛的城市文化产业,教育的重视与普及为教师作家创造了生存的栖息地,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创办构筑起教师作家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农”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凸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看作是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走过的历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主要取得了十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解严之前,因着两岸特殊的对峙与隔绝限制,1930年代作家作品在台湾不仅长期列入被遮蔽的禁区,无法自由接触和阅读,连带着也使相关的介绍与研究陷入被扭曲的误区,蒙上一层政治色彩而无法拨云见日,还原本来面目。这是两岸敌对状态下的一个乱象,也是双方文化发展的一大损失。虽然禁书与误读已然成为国共斗争历史过程中逐渐远去的记忆,但它也已深刻地成为文学史不能抹煞的一页。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学史的一部分。以台湾三十年代作家为名出版的多部著作为切入点,彰显这些作者对三十年代作家的研究动机、写作立场,并分析三十年代作家在台湾特殊的政治气氛、文艺政策下被误读的原因、被误读的策略,从而体认到,正因为误解的伤害与重重障碍,才更显示出理解的必要与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80后作家承袭70年代作家而崛起,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写作群体相互叠交又风格迥异。论文通过论述两个群体的代表作家成长背景的不同,分析了他们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理想、爱情、家庭等理解感知与行为方式上的异同,并由此推及挖掘了两代作家所代表的各自社会群体的生存心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爱世界都处于一种悲观低调的态势之中,即生存上是“无位置”的,情爱上是“残缺”的.一批敏锐正直的男性作家认识到了上述现实,并以小说的方式反映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