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耳朵经常听到哪些有趣的声音?可以模仿一下吗?  相似文献   

2.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到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耳朵经常听到哪些有趣的声音?可以模仿一下吗?  相似文献   

3.
俞向红 《考试周刊》2011,(16):69-69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4《学会使用象声词描写》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象声词,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恰当地使用象声词。下面是课堂片段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是什么?生(踊跃举手争着回答):耳朵!!!师:是的,我们都有一双聪慧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到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下面呀,老师要来考考谁的耳朵最灵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课件播放小鸟的叽啾鸣叫,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北风吹的声音,汽车喇叭声。)  相似文献   

4.
五、声音游戏一、教学目的: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发声现象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 耳朵有什么用呢? 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放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幼儿:“弹琴声。”“唱歌声。”“朗诵声。”“闹钟声。”“说话声。”“流水声。”“鸡叫声。”“自行车铃声。”“咳嗽声。”“说话声。”教师: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儿:“汽车嘀嘀嘀的叫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相似文献   

5.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声音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一般没有留心去思考过。基于学生这样的实际,教者设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倾听声音”、“制造声音”、“认识声音产生时物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科学结论。一、倾听声音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示意上课铃声)生:上课铃声。师:上课铃声在提醒我们干什么?生:该上课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片段一】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播到外耳道,外耳道传播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耳朵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师:哪位同学再猜测一下?[反思: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猜想:“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然后在以下教学步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目的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  相似文献   

7.
笔者听到一堂高潮迭起的艺术课《生活中的声音》,我们不妨来重温其中的几个精彩片断。 “万音齐鸣”—— 师: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声音,你能制造与众不同的声音吗? 于是整个教室沸腾了:拍手声、跺脚声、笔敲桌子声、凳子砸地声、翻书声、唱歌声、口哨声、呐喊声……学生们个个竭尽所能地制造着与众不同的声音,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声音的海洋。 “骏马奔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英语和肢体动作模仿小动物  相似文献   

8.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问题。那么,声音又是怎样被我们感受到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感受声音的器官——耳朵。耳朵能够感受声音,而我们其他的器官,像鼻子、眼睛就没有这个本  相似文献   

9.
“写音响作文”是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六”的习作要求,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几种声音,再根据这些声音编一个故事。近日,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这一内容,感受颇深。靳家彦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激发兴趣,引发动机上课伊始,靳家彦老师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直奔主题。师:声音世界太丰富了,声音能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声响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听到过无数的声音,现在给大…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中的“解暗箱”课,其 内容是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 感知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 一定的可感知情况去探索研究和判 断,以达到对事物内部规律、本质的 认识,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为攻 克这一难点,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 教法: 一是采用悬念导入法,以悬念 激趣,以趣导思。如讲《耳朵的科 学》一课时,提出:人是靠什么感觉 到声音的?生回答:人是靠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师接着又问:聋子有耳朵为什么感觉不到声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到最佳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注意,处处留神,寻觅答案。 二是巧妙设计,让学生利用眼、耳、口、手、脑一起感知,获取知识。如讲《保护牙齿》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通过挂图、模型认真观察其外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品尝各自带来的苹果、排骨、面包等,体会各种牙  相似文献   

11.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陨落了;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我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不是用耳朵,乃是用心灵。他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以及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实录一、忆亲情1.聆听声音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几段熟悉的声音。边听边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频:婴儿啼哭声;女孩说“我在天上找妈妈,我找到爸爸妈妈了”;妈妈说“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女孩说“妈妈,晚安”;爸爸说“宝贝,勇敢地走过来”;女孩说“爸爸,我会走路啦”。)  相似文献   

13.
案例:《蝙蝠和雷达》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很好。那么谁能读好这一段课文呢?生:“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师:(打断)停。它一边飞,一边从哪里发出声音?生:(做领会状)“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重读)发出一种声音。”师:(打断)叫什么?生:(再接着读)“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重读),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师:(打断)像什么?再读一次。生:(重读)“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师:好!生:(继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  相似文献   

14.
(上课铃响,任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逐渐集中精力安静了下来。)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学生专注倾听,脸上渐渐露出欣喜的表情,有人举起了手。)评:用多种感官研究事物——学生容易忽视用耳来倾听风的声音。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生:是刮风的声音。生:还有风吹在电线上的呜呜声、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的号叫声。师:看来同学们都对风的声音很熟悉。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熏你对风有多少了解呢芽穴板书课题:风雪评:引出研究课题,并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些学…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月亮月光光》师:让我们来聆听歌曲的第一乐段,想一想在夏天美好的月夜,你可能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聆听歌曲第一乐段。)生: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生:田野里有青蛙的叫声。……师:(板书风声、蛙声等)找一找,凳子下面有什么?(长方形的白纸)你想用它表现夜晚的什么声音呢?  相似文献   

16.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要求“根据音响编故事”。一种音响可以编一个故事,也可以另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根据音响编故事,也是一种想像型的作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还能从声音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姿。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就是些声音,从来没有把它们同故事联系起来,怎样“根据音响编故事”呢?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听到“乒乓”的声音,可能会想到正在鏖战的打乒乓球的场面;听到“冬冬”的声音,可能会想…  相似文献   

17.
“听音响写作文”是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六”的写作要求。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几种声音,再根据这些声音编一个故事。近日,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这一内容,感受颇深。靳家彦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独具匠心,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激发兴趣,引发动机上课伊始,靳家彦老师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直奔主题。师:声音世界太丰富了,声音能够引发无限的遐想,声响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听到过无数的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启蒙》2014,(7):6-8
夏点 大家都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因为有耳朵,所以我们才能“耳听八方”。可最近动物王国却选出了一批“无耳明星”,它们照样能听到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师:你们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四面八方。师:你的判断真不错。在说话我们都能听到这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个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我耳朵的?生:声音遇到物体还能传过去吗?生:我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为什么会听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学校没有圆号,所以在教学《法国号》一课时,我出示了圆号图片,并给学生聆听了圆号演奏的乐曲片段,试图创设生动的情境。果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见时机成熟,我范唱了歌曲,并邀请学生模仿圆号发出“翁巴巴”的声音与我一同歌唱。孩子们沉浸在角色中,唱出整齐愉快的歌声。忽然,一个异样的声音传进所有人的耳朵。循声望去,原来这声音是宋衍泽小朋友发出的。只见他将卷起的书紧对着嘴正用力地唱呢。那表情得意极丁。我本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