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玉莲 《新闻界》2012,(23):3-7
新闻评论和新闻消息在关系过程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取向。新闻消息的关系过程存在于包孕语境之中,而新闻评论的关系过程则倾向于主观静态,表示关系过程的动词情态性强,在语义上具有均质、主观、静态的特点,在句式上倾向于非常规句式。  相似文献   

2.
翁玉莲 《新闻界》2012,(17):6-10
新闻评论、新闻消息作为不同的言语体裁,具有不同的言语功能性。本文从言语过程选择的取向、句法语义的体现上分析确立二者的语体标记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闻中的新词新语不是凭空产生的。新词新语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新词新语的创造和理解依赖人们头脑中存储的大量百科知识和进行隐喻思维的认知能力。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使得新概念、新词语不断地产生,人类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当你提出一个笨问题时,通常可以得到一个聪明的答案。而对新闻报道活动,当一个编辑记者用心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多打几个问号时,往往就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因此,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质疑思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种思维方式会对常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出许多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是汉语表达语气的重要形式标志,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功能负载、体现一定的言语功能.由于新闻评论和新闻消息不同的言语体裁性,在功能语气词的选择上会呈现不同的规律和取向,进而成为两种不同新闻体裁从语气表达层面上识别的标志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编程开始由小规模向大规模逐渐过渡,学术界针对这一过渡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过程感知信息系统(Process-AwareInformation Systems,PAIS)。本文通过概述过程感知信息系统(PAIS)中过程的动态演化,分析演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意图指出其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近些年国家关于网络强国建设中的论述和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的语料,运用MIP隐喻识别方法,从语篇中识别出四种隐喻类型,通过分析这些概念隐喻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论述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新闻从业者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新闻从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以下两种思维来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第一是逆向思维,第二是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逆向思维是其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思维方式,就是用相反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写当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围绕新闻采写,分析在其中运行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有机结合,使用隐喻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领会语言信息。针对新闻英语语篇的特点,译者既要准确地理解原文隐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流”传媒,虽然不乏对失业民生的报道,但总体上一向以不可抗拒强势标榜体制优越、国富民强,且有时据此对别国横加指责.然而,2011年7月底,美国债务危机发生,让美国更多民众幡然醒悟,目前协议虽然避免了违约,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没有解决.①甚至,美国军方也担心拖欠军饷.②其实,关于美国金融经济内幕状况,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早有与“主流”传媒大相径庭的悖逆.这一方面说明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敏锐而有洞察力的人士大有人在,一方面表明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并不偶然,实乃必然.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将其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在公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语篇在语言使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均具有特殊性。新闻的特点决定了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存语青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丰十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格托斯哥大学媒体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糟糕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人们不断将实用美学分化,随之诞生了一种合乎逻辑理论追求作为实践的新闻美学。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新闻的美学价值大多数都体现到了意境以及思想深度等诸多方面。新闻的美学价值将美学以及新闻学这二者精华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人们普遍应用美学价值,对于新闻不断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使得在新闻实践过程中,美学能够得到很好体现。基于此,探讨新闻采编中新闻美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收集《中国日报》中2021年有关湖南的英语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基础,以Wmatrix5.0为检索工具,并采用“MIPUV语义识别程序”来识别和总结相关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再结合语境分析来展现其所塑造出的湖南经济形象,探索湖南形象的构建现状,以此探讨湖南该如何利用新闻媒体进一步扩大海外知名度、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魅力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独家新闻,从同题采访中找与众不同的角度;找另类蹊径,构想特别的策划方案——当前的新闻竞争促使记者要想新招数、出新点子,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8.
老一代的新闻家将过去传统新闻采写手法以及新闻文本的形式一起统称为新闻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比如,用事实说话这一新闻采写手法以及逆向思维这一新闻采写思维等等,这两种新闻采写手法,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境界,这些采写手法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是这些新闻采写手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就要不但加强手法的强度,尤其是要强化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对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力。本文中,笔者就对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效果与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奚族的畜牧业即已初具规模,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契丹——辽,臻于繁盛。奚族的物质习俗(衣食住行、交往贸易、婚姻等方面)与其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学术界对奚族的畜牧业及其相关物质习俗专注较少,专题论文尚未经见,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对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效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是否可以无限夸大新闻策划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新闻报道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闻工作。在现阶段新闻策划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六个误区,这些误区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现阶段新闻策划的诸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