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课,是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转岗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我是1992年走上职教工作岗位的,为使自己尽早地适应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也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采用了“约听”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约本学科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1992年,我开始担任电工专业理论课。对我来说,教材及授课对象都是新的。如何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呢?一方面,我在备课时A,将每次课型的构想及教学情境的设计等,向两位老师讲述一遍,征得他们的意见后,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我事先约定同室…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高考由以前的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逐步向实践性和操作型过渡,各省市都加强了对新增内容以及能力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各轮复习时把握好高考的动向,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复习,少做无用功。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做好新课标下的化学复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化学高考备考建议总结如下,供备考师生参考使用。一、重视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该将听和说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幼儿做一个乐于听并善于听的孩子,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方面。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幼儿有意识地听。如教师讲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幼儿会情不自禁地恳求再讲一遍。录音机里放幼儿喜欢的儿歌,他们会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会说、会背。其次,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要设法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有始有终地注意听。如在讲(老虎和黑熊)时,教师先把结尾提示性地告诉幼儿“熊比老虎…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这是每个任教毕业班的教师为之操心的问题。我的体会是重视立足课本,克服以资料代课本的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今年是我第七次带毕业班,在每届高三数学复习中,我都坚持紧扣教材不动摇,做到深挖课本,纵横联系,培养能力。历届高考成绩突出,受到了校领导和社会的好评。下面谈谈高考数学复习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我一直很迷惑,不知道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之后,你听了很多其他教师的公开课,也随同事去一些重点高中倾听优秀教师的讲课,收获颇丰。我内心得到这样一种观念:一堂优秀的课,应该是知识型、有深度的课堂,是教师多年丰富经验的总结,即教师针对每一类高考题型,自己总结出操作性极强的规律性的答题思路模式,通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在1995年高考中荣获广西文科总分第一名。消息不胫而走,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相继作了报道。不少同学向我讨教“状元”的成功之道。说实在的,我的成功,主要靠老师的辛勤培养,也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另外,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我很乐意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学们参考。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听”和“练”,切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里说的基础知识指的是各科课本中的知识点。知识和能力两者关系密切,扎实的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要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好,我的做法就是老老实实的“听”和“练”。“听”就是听好课,听教师讲解、分析,把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复习备战高考的最后阶段,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回归课本,老师们都意识到这一点,但往往对学生缺少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如何利用课本来使自己的复习效果得到升华,把课本从头到尾像看小说一样浏览一遍,时间用了但收获很小.我通过分析多年来物理高考命题的特点结合现行的物理教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基层学校听课时,发现了许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行为,经过反复分析总结,认为以下六种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一一提出对策。一、照本宣科行为描述:教师在教学家务劳动类词汇时,直接出示教学图片或让学生看课本,然后对全班说:Look!Do the dishes!Read after me.接下来是教师一遍遍地领读。还有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不只是考查课本内的内容,还包括更多的课外知识,这给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选择自由,可为什么还存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解,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他们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11.
早想提笔写自己的感受。那时的心情是喜悦、骄傲的,因为我连考两次,及格四门,就连许多人头疼的“中国革命史”也是一次通过。我开始春风得意了。感慨自考毕竟比不上正经大学学府的考试,我再始心存侥幸了。自己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平时将课本通读一遍,无须字句斟酌,主要靠最后两周死记硬背,因为自考题并不灵活。 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开始悠闲地去玩了,想想自己在通过前四门时那个认真劲。不禁暗然失笑:在第一次考“现代汉语”时,感觉许多音节记不住,发音不准,于是抄成无数个小条,装在口袋里,一有空就拿出来,反复地背;自从参加自考以来,放弃掉平时所有的闲聊,连看电视的时间也牺牲掉了;在学习哲学时,感觉那些抽象高深的哲理,怎么也吃不透,于是不厌其烦地将课本一遍遍地读;我还与同学们组成自学小组,随时提问,互相切磋;我放弃了午休时间,专门找来纸张,将革命史中的重大年代,事件、人物,从前排到后,并认真研究枯燥的名词背后蕴含的深层意思,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挑灯夜战……想起来,真不该那样苦自己,其实,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对于填空、判断、选择、简答这些问题,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完成,论述题大概  相似文献   

12.
听是说的前提。我们想让学生说话、写话来表达自己的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听话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讲故事或放故事录音,学生先听,再复述。这种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二是教师读课文,学生听,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在读课文时,语调的抑扬顿挫,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一年级《扫雪》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多冷啊”。我读了两遍,一遍按叙述语气读,,另一遍在  相似文献   

13.
高考试题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基于课本不断的发现,不放过课本上的每个问题,从课本上寻找突破点,让学生自己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通于创新的能力。从这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我们总能够找到许多与教材中的例题相似或来源于教材的试题,这些试题考查的都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教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务必回归课本,重视“双基”  相似文献   

14.
李火忠 《考试周刊》2014,(40):140-140
<正>高考化学复习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重视化学双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高考复习时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用考纲规范和检查自己,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注意它的命题意图与走向,掌握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题型及变化趋势,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作为进入课改第二年的湖北高考,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对它的关注还在继续。它不仅是对我们湖北课改效果的一次检验,还将指引着2014年湖北高考备考的方向。在此,我也就2013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体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2013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回归教材,重视根本2013年的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继续延续了2012年湖北高考出题的特点——注重回归课本。今年高考的字音题也与课本发生了联系,且涉及的范围不仅是课文,  相似文献   

16.
学生都有课本,可以自己看,为什么还要教师讲?如果教师只是照课本复述一遍,或者仅仅改变一下顺序或挑出重点讲讲,那么,学生看不懂的靠教师讲一遍,不见得就能听懂。究竟为什么要讲课呢?因为课本只有一套,而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人看了书可能觉得某处与他的直接经验不符;有人虽然不得不承认书上的推导过程,但思维跟不  相似文献   

17.
地理高考考点多、涉及面广,既要求其与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综合,又要求其和各种生产活动交织;既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注重课本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活动中的运用。为此,在复习中找出规律,总结方法,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急切需要掌握的一门技巧。下面,我就自己在指导学生高考复习和解题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个人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高考总复习要求教师应该紧扣课本,抓好基础,带着学生认真仔细、高质量地梳理一遍,逐步消化其中的知识,夯实基础。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岳岩 《新高考》2015,(2):37-38
高考在即,作为一个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备考心得。我想,依我面临高考的经验,在最后的备考时间里,英语对复习来说无疑会是最简单高效的一个科目。无论是英语成绩出色与否,一定有可提高的空间。我一直觉得,无论哪一种题型,只要多练多思就能提高。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听力和阅读的答题及训练技巧。先谈听力。听了很多遍还是听不懂?问题和录音不能兼顾?那么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在听前浏览题目的习惯?时间太短?没关系,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学历和能力等因素,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都不容易得到重用,这使得那些在校时各方面都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看着其他同事忙忙碌碌,且经常被领导肯定和表扬,事业上的成就感天天洋溢在脸上,此时此刻,他们便会在心里问自己:领导是否对我有看法,于是就有了抱怨。因为不敢去问领导,就会向同事询问,并将这种抱怨向同事倾述。当他向第一个同事询问时,别人听了一遍,自己也听了一遍;当向第三个人询问时,别人还是听了一遍,而自己却听了三遍……于是自己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领导是不喜欢我的,我还能在这儿呆下去吗?接下去要做的事就是:跳槽。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断地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