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芳  杨蓝 《山东教育》2007,(5):21-22
晨间活动时,5岁的丹尼哭着跑到郑老师的面前,一边抽泣一边说:“郑老师,桐桐抢我的玩具。”  相似文献   

2.
玩具商店有只小泥猴,听说幼儿园老师要上“爱护动物玩具”的课,便偷偷地溜进了幼儿园。这不,王老师正在布置明天上课的事呢!“请小朋友记住,明天从家里带一件旧的动物玩具到幼儿园来。”小朋友七嘴八舌地问:“王老师,带玩具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呀?”王老师笑了笑说:“这是一个秘密!”“秘密?几只破玩具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实在不明白。第二天,王老师把小朋友带来  相似文献   

3.
数字想像     
“丁零零”,随着铃声的敲响,郑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郑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已传出了一阵阵叫喊声:“Ye!”“妙极了!”“Good!”郑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首先,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郑老师见大家一头雾水,又说:“这热身运动嘛,不是跑,不是跳,而是猜谜。”大家才恍然大悟。郑老师开始出谜语了:“我这儿有几样东西,用秤钩钩着,你们猜有几样?”教室里沸腾了,“两样!”“三样!”“四  相似文献   

4.
编辑王维郑月进幼儿的表现这是一次家长参与的中班评价活动。活动中,四五个孩子被老师安排在一张桌面上进行“接龙”操作活动,由于“接龙”活动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因此桌面就显得比较拥挤。有些幼儿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就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在解决冲突时,有的孩子就处理得很好,在玩具进入别人的“地盘”之前就开始拐弯了;而有的孩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只会硬碰硬,弄得双方的玩具“人仰马翻”。妈妈的困惑有的妈妈就问了:“既然是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就应该知道,如果空间太小,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上述冲突场面,因此应该尽量给每个孩子宽裕…  相似文献   

5.
刘祎玮  宋芳 《学前教育》2023,(Z4):32-33
<正>孩子们对班级表演区的小乐器兴趣十足,经常聚在表演区叮叮咚咚地体验尝试。于是,老师请孩子们周末跟家长一起尝试制作小乐器。桐桐妈妈说:“老师,我给桐桐做了一个小响板,请他周一给小朋友们分享。”老师说:“真好,表扬桐桐和您的积极参与,桐桐下周一能跟小朋友们分享制作步骤吗?”桐桐妈妈说:“老师,他根本没动手,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放弃了,是我给他做的,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讲明白。您说,孩子遇到问题就放弃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快乐的游戏     
今天的晚自习,郑老师带领我们玩了有趣的“画嘴巴”游戏。只见郑老师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画了一个圆,之后又在圆里画了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三角鼻和“3”字形耳朵,完了又添了几根头发。一画完,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娃娃是不是没画完呀,嘴呢?”有的说:“咱们不会要给它画嘴吧?”谁也不知道郑  相似文献   

7.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8.
安妮 《家教指南》2009,(9):24-26
青青与老师的“官司” “妈妈,老师不好。”这是青青从幼儿园出来跟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妈妈简直大吃一惊。“老师怎么不好了?”妈妈满心惶惑地追问青青。“老师不给我玩玩具。”青青噘着小嘴,泪珠儿滚滚。“老师给别的小朋友玩玩具了吗?”“给了,就没给我。”“你找老师要玩具了吗?”“要了……老师……不给我。”青青更委屈了,小肩膀一耸一耸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的心里开始酝酿一股怨气。这老师怎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9.
镜子篇     
互通情报放学时,郑老师对小强说:“明天下午请你父亲来学校一趟,我要和他谈谈。”小强吃惊地问:“老师,我没犯错误呀!”“老师请家长是正常工作,学校和家庭要互通情报嘛!”第二天下午,小强的父亲请假来到了学校。郑老师热情地寒喧一阵以后,又神秘地说:“您在副食店工作,我弟弟下周结婚,麻烦您给办点好鱼。”“……”“给他记公假”早自习下课铃已经响过,小明还没有到教室,考勤员小英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他记上  相似文献   

10.
同剑侠 《师道》2006,(6):8-8
一天晚上,女儿支支吾吾地对我说:“今天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去上厕所,回来后,他的玩具不见了,硬说是我拿了他的玩具。”“那你到底有没有拿他的玩具?”“我没有。”“向他解释了吗?”“说了,他不相信。”“那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说服他。”“我不敢跟老师说。”“为什么?”“我怕老师也不相信我。”丹麦作家安徒生在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安排一个小孩子站出来讲真话,而我们的孩子,竟然因为对周围人的不信任而不敢讲真话!到底是谁,降低了我们的信任指数?孩子看到一个新奇的玩具,眼睛中透出无限的渴望。父母急着走…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通过运动觉、触觉掌握“1”和“许多”。教学准备:玩具熊猫一只,花生米一小袋(半斤),小盘子两只。教学过程: 1.通过拍手游戏掌握“1”和“许多”。老师出示玩具熊猫,说:“今天熊猫到我们班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熊猫说先和我们一起玩拍手游  相似文献   

12.
援藏的郑老师头发长长的,自然而然地卷成了一束束小辫子:皮肤黝黑黝黑的,脸颊上似乎还有高原红。在包厢里,大家要求郑老师讲讲在西藏支教的故事,还有人开玩笑问他在西藏有没有“艳遇”。郑老师听罢,说真的有一次。  相似文献   

13.
“同样一件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者在不同的地点,价格往往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在社会课结束后, 方方带着疑问来到郑老师的办公室。“郑老师出差去了, 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办公室一位老师告诉圆圆。  相似文献   

14.
"懒"老师     
两个星期下来,孩子又将那几种老师整理好、分类好的桌面玩具混放在了一起。下午游戏活动时,我把混放的玩具拿出来让小朋友玩。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报告:“老师,我找不到轮子。”“老师,雪花片不够了。”老师请小朋友停止游戏,问: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晚上,朋友送给我3岁儿子小宇一支冲锋枪。这支枪打起来声音清脆“嗒嗒嗒嗒”,同时还会发出火一样的红光。这下子小宇可高兴了,一个劲地说:“太棒啦!”第二天一大早,小宇对我说:“妈妈,我想把新的冲锋枪带到托儿所去,好不好?”以前,小宇有了一件新玩具总是希望能带到托儿所去让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可小宇的老师们并不欣赏这一点,有几次小宇曾带了玩具到托儿所,但一进活动室,玩具就被收起。想到这里,我干脆地回答小宇:“这次不要带去!”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做出一些有违活动规则及要求的事,如游戏时乱扔乱抢玩具,吃饭乱撒饭粒。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些老师的反应往往是脸沉下来立即大声制止:“×××,不要……”有时,小朋友还能听从老师的“圣旨”,及时停止不该继续的行为,但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形,孩子视老师的命令为耳旁风,任凭你老师说“不要”,他却还是“要”。如有一次,两位小朋友为争同一玩具吵得面红耳赤,老师发现后,  相似文献   

17.
一字之师     
今天,唐老师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玩动物玩具》。课上,老师给大家演示了许多玩具,有“会翻跟斗的小狗”,有“会下蛋的母鸡”,还有“会唱歌的米奇”,真是五花八门,热  相似文献   

18.
下午游戏时,第一组的值日生刚把宝高玩具放到桌上,小波便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这组不能玩宝高玩具。”我吃惊地问:“为什么?”小波说:“因为每次玩宝高玩具时,小冬总把它偷偷放进口袋带走。”真是这样吗?我不由地一愣,另一孩子插嘴说:“现在宝高玩具越来越少,轮子没有了,底板也没有了,好几天中午睡觉时,我都看见小冬的床上有几个宝高玩具。”我转过头去看看小冬,他低头拨弄着手指,一声不吭。我心里有了数,不动声色地说:“那好,你们换个玩具吧。”值日生换了个玩具,孩子们高兴地玩了起来,可我心里不能平静了:  相似文献   

19.
刚刚上完“我和玩具交朋友”的活动,“玩具乐园”里摆满了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玩具:有憨态可掬的毛毛熊,有会哭会笑的洋娃娃,还有声控大汽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自选游戏时文文和小佳在“玩具乐园”里尽情地玩着,文文拿着一辆小汽车爱不释手。文文家里有许多汽车,他从小喜欢汽车,为此,爸爸妈妈给他买的各种汽车可以开个展览会,可是他还没有过这么精致的小汽车,只有手掌大小却各种零部件齐全。这辆汽车是宏儿的爸爸从国外给他带回来的礼物,宏儿带来时可自豪了,文文看着真羡慕…… 收玩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迅速地把手里的东西物归原处。孙老师正给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倒水,忽然听见宏儿带着哭腔的喊声:“孙老师,我的小汽车不见了。”孙老师忙过来边安慰宏儿边问道:“谁看见宏儿的小汽车了?”大家的视线都集中过来,活动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小佳站起来说:“我刚才和文文在‘玩具乐园’玩,收完了玩具就去帮‘小餐厅’扫地,没看见宏儿的小汽车。“孙老师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文文,文文紧闭着小嘴一声不吭,手却下意识地捂住了口袋……若您是孙老师,将怎样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感谢《小学教学》编辑部的领导与编辑们给我机会,使我能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郑桂元“观察的范围”这一课。听郑老师讲课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享受着郑老师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美丽.享受着学生在探索道路上演奏出的那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这些享受都源于郑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恰当引导。郑老师的课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