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     
新闻五要素新说叶春华在《新闻写作》一书中认为:五个W不是新闻五要素,而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他认为,新闻的要素也有五个,它们是: 具体性,“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具体的,它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真实性,“指的是这些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  相似文献   

2.
杨:许多新闻工作者认为,构成新闻基本要素的是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如何(How)。其实五个W又何止于新闻?如果广而言之,从人类思维的整体特征上看,这五个W也是我们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五种模式和五个角度。最近陆续听您谈到一些有关外国文学出版工作的设想和思考,归纳起来,似乎也有这样五个W。比如。目前出版界都在搞优化选题的工作,而究竟什么是优化选题,恐怕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是否  相似文献   

3.
认真     
新闻学中有所谓五要素,也称五个W,这是弄新闻的人们的常识,也是新闻的起码要求。《解放日报》1945年12月13日社论《从五个W说起》就曾指出:“五个W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据内行说,在国外,五要素缺一,是不被视为新闻的;倘若不小心登到报纸上,轻者被打假,重者吃官司,再牛的编辑记者也不敢小看这五个小小的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抢新闻”成了贬义词。一提“抢新闻”,往往同不择手段、“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作风”联在一起。报上出现了失实报道,领导会批评:“谁叫你们抢新闻的?!”甚至连一些新闻学词典一面肯定“抢新闻是与新闻报道的时效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分不开的,另一面也认为:“由于片面求快抢快,记者采访往往草率从事因事实不准确而毁及报纸声誉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注)一句话,“抢新闻”在相当一部份同志的眼里是个不祥之物,工作中常常忌讳它。  相似文献   

5.
凡做新闻工作的同志,只要一提起新闻的写作,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它有五个“W”。有人把这五个“W”比作人的五官一样,缺少了一样就会不成为新闻。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因而,人们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往往在导语中交代时间和地点,背景中交代人物、叙述事情,结尾中阐明为什么。久而久之,使  相似文献   

6.
尽管消息有多种多样,写作也各有差异,但是不论写好哪类消息,都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应具有新闻的要素。所谓新闻的要素,一般是指“五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写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报道的事实交代清楚.读者看到它便明白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为什么。这五要素的每个英文单词,都以英文字母W开始,因此在西方新闻学上又称它为“五个W”。早在1945年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中央的报纸——延安《解放日报》就以《从五个W说起》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那篇社论专门论述消息写作中五要素的作用,认为这五要素“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最近撰文谈“人工智能正在怎样颠覆传媒业”.以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例,他发现五个传播链条里,除受众之外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被颠覆.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学研究“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在他看来,“一个学科只有不断有新问题提出才有存在必要和发展可能.而新闻传播学正是这样一个面临全新问题挑战的学科,这也是新闻传播学的未来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第2期载刘广金《“标题新闻”要名副其实》一稿,针对“标题新闻”提出了三点意见。前两点,我深表赞同,但对第三点,我则不敢苟同了。刘广金认为:“《标题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不能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新闻要素不全是一大通病,有些新闻时间、地点不清,使读者难以推测。”如果按这个要求,标题新闻只有五个W(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也不成,还应该有一个H(什么结果)。五个W和一个H加在一起,才是完整意义的新闻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在我国新闻界流传广,影响大。有的新闻论著对它进行了肯定,但也有的论著对它提出了异议。例如,叶春华同志在所著的《新闻写作》一书中说,"五个W不是新闻要素",他认为新闻五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的说明,是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自然情况、人物简介、地理背景、知识资料的介绍和解释。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新闻的六要素(通常说的五个W和一个H)中,“何事”和“怎么样”这两个要素,常常要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出来并表达明了。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新闻的构成,离不开五个要素: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为什么;亦即5个W:WHO、WHEN、WHERE、WHAT、WHY。在一般情况下,5个W缺一不可,就像人的五官,缺了哪样都不健全。从这个意义上说,5个W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但是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谁想用最简捷的笔墨描绘出一个人,那就画他的眼睛。”可见眼睛对人有独特的作用。那么窃以为,在5个W中,WHY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之所以具有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功能。跟其中包含的“五要素”分不开。这五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W”,新闻五要素又有“五个W”之称。一则消息能够交代清楚这五个要素,一般就能使读者明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对一幅新闻照片来说,表达新闻的基本要素亦应是起码的要求。只不过图片表达新闻要素的方式是直观可观的形象,而不是由横、点、撇、捺构成的文字符号。大家知道,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文字描绘的形象总是难以完全取代真形实象的。即使有人用洋洋万言的篇幅来详尽描绘某一人物的形象,而没有此人的照片作“插图”的话,此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15.
谢顾问:初学新闻写作,刚知道“五个W”。为把“五个W”说全,我总是在写稿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详尽。可把稿子拿给编辑看,编辑老说我写得太啰嗦,为什么我的稿子总是啰嗦呢?54648部队付珂炜付珂玮同志: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时间给人希望,时间使人成熟。时间也检验着人的一切,给人做出权威公正的结论。出版与新闻都要讲政治讲质量讲时效,两者的首要区别在于出版侧重文化积累。一本书、一张光盘,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有较多的知识、信息、思想的提炼与积淀,能比较久远地流传下来,而不同于侧重为当前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延续了百年的传统新闻写作理论中,大家都知道有关“新闻五要素”(简称“5个W”)的理论对新闻记所产生的专业影响力。近来,读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一书,则对书中首次提出的“新闻5个SO”产生浓厚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十分讲究时效性。如果时效性太差,也就不是新闻而是历史了。杂谈文章呢?它也是注重时效的。当然,它的时效性不应该像对新闻那样去作要求。如果说三五天前的事实已算不了新鲜的新闻;那么三五个星期之内的事由杂谈文章引述出来作为“由头”,也不算太陈旧。 如果说把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称之为新闻性的话,那么杂谈文章的时效要求可以称之为现实针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也就可以认为具有了时效性。当然也还要求引述以作为论据、特别是作为“由头”的事实,不能是太陈腐的、人所周知的故实。 白居易有一句名言:“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这里的“合”是“应该”之意。由此可见,“为时”历来都是  相似文献   

19.
博览     
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庄凯勋在《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一文中提出:数学与新闻学能否合流而产生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呢? 模糊概念的运用,是新闻报道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传统新闻学要求导语中交待清楚五个W,但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五个W往往被模糊概念所代替,如“最近、近日、近来、近年来”等等,而报道本身也没有因此而丧失新闻价值。有趣的是,传统新闻学对模糊概念在表达人物或交待消息来源方面的应用,如“有关方面人士、权威人士”等,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同它对时间的刻意苛求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时效意识”,即指时效性。新闻都应追求时效性,尤其是社会新闻,大都属突发事件性新闻,时效较短,有的稍纵即逝,时效一过,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快速到达采访现场。抢发当日新闻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要求写新闻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文字,来描述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如今是信息时代,新闻竞争异常激烈,随着现代化交通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瞬息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