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葛佳慧 《新体育》2013,(11):40-41
十年前,中网总监张军慧意气风发,满怀着梦想打造“第五大满贯”赛事。首届中网赛事如期举行,他曾询问场馆周围的小贩,是否听说过中网。小贩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听说过,  相似文献   

3.
中网自创办伊始,就喊出了"打造第五大满贯"的口号,目标不能说不明确,志向不可谓不高远。虽然与百年经典的四大满贯影响力相比,中网尚且无法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网组织者兢兢业业的奋斗;虽然比赛的档次与大满贯相距甚远,但是我们看到了男女单半决赛大满贯级别的比赛;虽然比赛的进程不够完美,但是结局的叙写却很精彩。  相似文献   

4.
《网球》2006,(9)
8月10日的中网新闻发布会,会议主持人竟然是黄健翔,而在此之前的另一次中网发布会,主持人也是央视名嘴刘建宏。上个月刚度过一场"激情解说"风波的黄健翔,此刻穿着休闲西装,看起来潇洒镇定,在他的指挥下,中网的11个赞助商——亮相,其中包括今年新加入的劳力士和5100冰川矿泉水,同时还有新生的中网宝贝"大力"和"小美",当然还有网球热舞。这些前两届中网没有的娱乐元素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感觉到了主办方的用心良苦,刚度过话语锋头的黄健翔用一句:"足球饭吃不好,我又来吃网球的了"引来满座哄堂大笑。此刻,大家关于中网的焦虑感烟消云散,这正是中网三年级所期待的氛围,轻松,愉悦,中国网球公开赛在第一年有过"第五大满贯"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二年有过赛事管理公司变更的不适,第三年,在"大力"和"小美"的伴舞下,中网越来越像个节日了。  相似文献   

5.
人说“七年之痒”,这话在今天恐怕已不合时宜,日益浮躁的生活哪里还熬得过七年考验?2010年——中网正值七年,如何给正高速驶往未来的“第五大满贯”加足马力,这是一个摆在中网面前的难题。好在“粉色风暴”如期而至,就如一把给劲儿的痒痒挠,在划出道道印痕的同时,也给“最顶级”定下夯实的基调。  相似文献   

6.
路边树 《网球》2008,(3):95-95
这看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目前谈论这个没多少现实意义。记得中网刚开始办的时候,因为提了个"第五大满贯"的口号,就曾引来许多批评,所以你夜里梦到中国举办大满贯这样的事儿不是没可能,但谁真把梦话说出来就会立即招来斜目。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网四岁生日,与网球强国动辄上百年的职业网球史相比,中国开展职业网球的时间还显得太短。中网举办之初,曾将目标定位向"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发展,如今虽然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网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短短的四年间,无论是从参赛选手、赛事组织、场外活动,还是从赞助商踊跃加入,观众素质的提高……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中网在一步步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天涯 《网球天地》2008,(4):57-59
当年,萌芽初创的中网喊出"打造第五大满贯"的豪言壮语,相比于它的实现可能,这更像是一个崇高的奋斗目标。其实放眼世界可以发现,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雄心万丈,欧美赛事中"心比天高"者同样不在少数,很多巡回赛都在力争用一个响亮的口号来包装自己的品牌,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佳句,但也有平淡乏味乃至留下笑柄的。  相似文献   

9.
中网一开始就摆出了很高的姿态,说要办成与四大满贯比肩的第五大网球公开赛,在吊高了观众胃口的同时,也把强大的压力加到了自己肩膀上。虽然她的整体筹划、运作是由一个外国人领导的外资公司来全程运行,但是大赛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如果有任何闪失,人们总是先批评、联想中国人的能力,就像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项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但中网依然朝着大满贯的方向坚定地行进着。如今,中网3岁了,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创业,球迷们也衍生了这样的疑问:中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票价不菲的中网何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网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中网作为"奥运热身赛",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1.
《网球天地》2010,(10):48-50
作为亚洲顶级的网球殿堂,中国网球公开赛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参赛选手,而本着全民共娱的办赛理念,旨在打造“第五大满贯”的中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嘉年华活动。9月25日-10月10日,每天一个主题日,为少年儿童、社区群众、大学生、超级球迷等不同阶层的网球爱好者准备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2.
玩转中网     
《体育博览》2010,(10):80-81
作为亚洲顶级的网球殿堂,中国网球公开赛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参赛对手,而本着全民共娱乐的办赛理念,旨在打造“第五大满贯”的中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嘉年华活动。9月25日-10月10日,每天一个主题日,为少年儿童、社区群众、大学生、超级球迷等不同阶层的网球爱好看准备了一片可以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期间,  相似文献   

13.
涛哲 《网球天地》2013,(11):96-97
9月28-10月6日,中国网球公开赛走过了第十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中网吸引了国内众多网球推广者和网球爱好者前来交流和互动。超达国际网球学校作为国内大型的民营网球培训学校,在十五周年之际受到中网组委会的青睐,成为本届中网唯一一所拥有现场展位的网球学校,显示了中网对普及基础网球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超级女生     
杨斌 《新体育》2006,(3):2-3
“澳网2006”将成为中国网球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举办到第101个年头时,终于迎来了第一对在正赛中捧起冠军奖杯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澳网2006”将成为中国网球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词。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举办到第101个年头时,终于迎来了第一对在正赛中捧起冠军奖杯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网球的赛场上,有一类人总是“隐身”在幕后,不显山露水,但它永远是高水平职业赛事的“贴身护卫”,不可或缺。这就是职业穿弦师。在立志走向第五满贯的中网赛场上,职业穿弦师不但有,而且不止一个两个,来自世界各地的10名穿弦高手此次携手集合在世界著名网线品牌“力仕浪”的麾下,组成了一个大师级的穿弦团队,为中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进入到第3个年头。自诞生之日起,中网就一直向着既有国际赛事水准又有北京特色的目标而努力,而吉祥物的征集、"网动中国"活动的开展就是为此做出的重要举措,在票务方面,多档次的定位也显示了中网贴近网球爱好者与普通市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李瑛超 《新体育》2012,(11):88-91
步入第九个年头的中网,终于没有延续往年大牌球员退赛,本土球员过早出局的尴尬。李娜跻身四强,男女单打决赛阵容堪比大满贯,超过24万人次观赛,单日入场观众量再创新高,商务开发实现赞助商满额商业结构,官方纪念品销售增长60%……中网组委会公布了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证明着中网在赛事升级上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9.
黄马褂     
谢明 《网球》2013,(4):12-12
上月《TENNIS》网站最著名的专栏作家有一篇奇文,追问是否可以再增加一个大满贯,第五大满贯,原因是四大满贯当初代表着网球的成就和荣誉,现在可不一样了,它既不能代表网球现在扩张的版图,也不能代表新兴市场的巨大力量,无论是马德里的提里阿克,迈阿密的布奇赫斯还有印第安维尔斯的埃里森,都有要求弄一个第五大满贯,他们背后的动机不是利己主义也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是所有陈旧的事务都有内在的革命需求,网球需要前进,观众需要新的出口。文章例举了这个事情一些技术上的难度,赛程表啦,网球市场啦,球员需求啦,弄个赛季末的大满贯,亚洲  相似文献   

20.
火车 《网球》2011,(11):42-43
除了四大满贯举办国以及西班牙,中国已经成为拥有职业网球赛事级别最高的国家。中网04年开始铺垫,上海先有大师杯烘托,短短几年内便成了令其他国家羡慕的顶级赛事。 中网2009年升级加迁址后,这三年每年看起来都很热闹,球场外的摊点种类和活动花样令人应接不暇,可场内观众的数量尤其是中央球场的上座率却连年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