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中后期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在死刑立法上也对《唐律》作了很多改变,首先是加重了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的处罚,其次是《唐律》中一些没有规定死刑的罪名增加了死刑,再次是《唐律》中一些原有死刑的罪名加严了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后期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在死刑立法上也对《唐律》作了很多改变,首先是加重了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的处罚,其次是《唐律》中一些没有规定死刑的罪名增加了死刑,再次是《唐律》中一些原有死刑的罪名加严了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3.
抢劫罪是一件性质和危害均较为严重的财产型犯罪.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历来是司法实践中严惩的重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问题得到社会关注度加大.从立法上规定死刑判处,但死刑应予以限制.本文试从抢劫罪犯罪构成认定及抢劫罪的犯罪形态人手对抢劫罪的死刑司法限制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4.
葛雅兰 《兰台世界》2012,(24):22-23
我国古代死刑复议制度在秦代便有记载,但直到明代才从司法制度和国家立法等方面建立并明确了死刑复议的制度。那么,明代死刑复议制度具有什么特点,包含了哪些形式,其研究意义如何?这些都是本文分析与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邵云强 《大观周刊》2011,(44):36-36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践行这一理念:死刑从存在到逐渐加以限制直到最后被全部废除。本文从我国刑事立法进程、法环境和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也必和世界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6.
王梅 《大观周刊》2012,(43):100-10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限制和废除死刑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各国刑事改革的重中之重。限制和废除死刑似乎是文明发展的趋势,且世界上已经过半数的国家废止了死刑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范围广泛的国家,学界对死刑的存废亦争论不一。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揭示我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3月1日起,成都中院决定全面废止枪决这一传统的死刑执行方式,取而代之以注射执行方式。 世界各国的刑罚发展趋势是人道化,表现在死刑上,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据国情走上了废除死刑之路,另一方面是那些还保留死刑的国家也纷纷对死刑的执行方式进行改革。我国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死刑用枪决的方法执行”改为“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相似文献   

8.
死刑不是惩治罪犯的灵丹妙药。对于刑事犯罪。中国的《刑法》并没有停止过“升级”。但却没有遏止犯罪率的持续上升。江西律师李云龙认为.中国应该酌情减少死刑.尤其经济犯罪并没有危及生命.应当不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9.
死亡,尽管显得那么冷峻而遥远,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自从二百五十年前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以来,死刑就在废除还是保留的问题上承受了法律与道德最为集中的关注。死刑废除论者高举人道的大旗,坚持认为包括死刑在内的一切杀人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死刑保留论者则在保卫社会的立场上毫不松动,坚持认为死刑乃是保卫全体人民人权所必  相似文献   

10.
孙燕 《大观周刊》2011,(39):29-29,119
死刑是人类最古老的刑罚种类,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占据过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了广泛质疑。本文分析了各国的现行死刑政策,死刑存废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死刑政策的研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惩戒犯罪者的最高刑罚是死刑。然而,是否应实行死刑,却是一个引起争论,见仁见智的课题。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实行死刑,我国就是一个例子,有的则废止死刑,比如说英国。美国呢?它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因为在“各州各法”的美国,有不少州已废除死刑,有的还保留着,佛罗里达州即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观察文萃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当前,中国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尚不具备,运用死刑惩罚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仍然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肖扬说,“保留死刑”与“严格控制死刑”是有机整体。当前,中国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尚不具备,运用死刑惩罚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仍然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同时,要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严格掌握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  相似文献   

13.
《档案法》第二轮修改在立法理念及《档案法》的宗旨定位上将明显有别于第一轮修改。修改的重点应该围绕移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确立的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立法精神、电子文件如何入法、如何从立法技术上保证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开展等问题展开。本文提出修改《档案法》时要借鉴国外档案立法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应该知道新闻的取舍与短长。在旧社会流行的一句口头语:新闻记者有闻必录,是不对的。凡不利于国家与人民的消息,有闻也不必录。当年我在上海新闻社主持采访工作时,太湖中的一个剧盗太保阿书被逮捕,审询终了,国民党当局判处他死刑,这死刑,在布告上是枪决,实际上是杀头。消息一传开,上海的《申报》、《时报》、《时事新报》,在执行之日,都派记者到现场去采访杀头的情景和摄取杀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判处和执行死刑人数较多的国家。专家认为,犯罪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死刑只是一种有消极作用的治标之举  相似文献   

16.
自先秦开始,在法律上就产生了"慎用死刑"的思想,汉代以后,这一思想被不断继承和发展。死刑复核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这一制度更加完备,唐代死刑复核制度对后世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赛刚 《兰台世界》2016,(9):151-153
我国春秋时期就有了限制和慎重使用死刑的思想,我国唐代则出现了死刑废止的实践与思想,清末由于受西方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死刑废止思想。然而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废止思想的影响非常有限,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有着强大的传统伦理刑法文化。我国传统伦理刑法文化重视内心、重视教化、重视国家,它抑制了死刑废止思想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6岁的陕西青年董伟,在死刑执行倒计时4分钟的时候,被一种没有及时启动却阴差阳错而启动的制度——死刑复核制度——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董伟是否能最终保有自己的生命,还要等法律按照程序和事实给出裁决。但如果4月29日他就失去生命,就无法引起国人对于一种制度的检讨。 这种制度就是死刑制度。 中国是保留死刑制度的大国之一。保留死刑,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的需要。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制度在审判和复核上,曾经出现问题,曾经制造过冤魂。 最根本的是,中国现在的死刑太多。罪名从28种增加到73种,思想在依法和“从重从严从快”间摇摆,但也没有制止犯罪的增加。 我们不主张现在就放弃死刑。我们主张尽可能地尊重人的生命的权力。 “谨慎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的死刑制度的时候,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柏克的话,听来有点让人心痛。  相似文献   

19.
肖闻秀 《大观周刊》2012,(52):38-38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诉讼程序中的一项特殊程序,是每个死刑案件所必须经过的程序。本文着重分析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不足和相关具体的完善,从而使死刑复核程序能起到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该历史地看待文强”——当文强7月7日被执行死刑后,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如是说。回顾文强这一生,我们看到了一个腐败官员的生命之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