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外企老板坦率地对中国税务人员说:“偷税、漏税我不干,但是避税我肯定要干。”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1938年6月,我在汉口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遇到一位笔名“老百姓”的青年,他原名徐师梁,江苏人,在汉口帮助朋友编《大众报》七日刊。他外表温文儒雅,但胸怀大志。他看到河南一带,自我军徐州突围之后,大军云集,而当地报纸奇缺,消息闭塞,就在7月份,毅然离汉北上。临别,我们问他:“你单身去前方,凭什么来办报?”他慨然回答:“我只带一支铁笔,一块钢板足矣!”他进入中原战场,初在当地游击队中奔走,然后找到同伴三人,即开始编辑发行油印的《大众报》,从印几百份开始,逐步发行推销,最多时竟达到一万份左右,这真是战时力、油印报的一大奇迹! 这位“老百姓”记者,不仅精通编辑、采访业务,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网名叫“范泥泥的润”。知道那个男生已经很久了。他一袭精致的打扮,手挎公文包,微扬的胡须鲜明地表达了他的个性。看情形,像是个外企白领,但实际上他什么也不是,他刚刚辞职。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美好     
一个儿年前看过的文章,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个片断:夜深.散场,他在远处打着了车,汽车的大灯,在黑暗中对着她的背影,闪烁了三下,像他明亮的眼睛。她知道,他在说“我爱你”,她微笑,但没回头,心里留下了一份缱绻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7.
一天,邮递员递上一份稿费单让我签字,一边喃喃而语:“这家报社怎么这样没出息!”我一看,汇款金额:2元;汇款人名址:攀枝花市日报社;附言;补上月稿费。开始,我也很纳闷。但又一想。不由得向邮递员解释起来:“这家报社不是没出息。而是精神很可贵。”  相似文献   

8.
37万字的《李元伟篮球风云路》,是一份难得的一位体育制度中官员改革探索的心路历程。他把其视为是“对中国篮球发展尽的最后一份力”。而如果每一个官员在离职之后,都能扪心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中国体育的变化远不止此  相似文献   

9.
刚刚给孩子讲完连环画《神秘的<蒙娜丽莎>》,我蓦地想起了南方某报刊载的一篇短文,题目叫作《名画<蒙娜丽莎>失窃真相》,便急忙到剪报堆里去寻找,竞终于找到了。短文说,据美国出版的《美国罪犯百科全书》透露,当年名画《蒙娜丽莎》从巴黎罗浮宫失窃一事,与一起诈骗案有关。作案人谋取了罗浮宫工作人员的职务,并雇人伪造了六幅《蒙娜丽莎》的赝品,在他盗窃了罗浮宫的真迹之后,便将赝品分别卖给了美国的六位百万富翁,他获得了当时币值相当现在十  相似文献   

10.
我有位朋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浏览报纸。一日,陪他到报摊挑选报纸,有的他爱不释手,有的他扔到一边。我问他为什么讨厌那几份报?他说:“这几份报‘看人下菜碟’,太势利眼!”我是搞新闻的,很有兴趣听他对“势利眼”的解释。他边走边罗列了“势利眼”的种种表现。我归纳起来,主要“症状”是:一曰嫌贫爱富。对财大气粗的企业,腰缠万贯的大款,左一篇通讯,右一篇专访,篇幅长似“床单”;而对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则连一个“豆腐块”也舍不得。二曰  相似文献   

11.
张琪玉 《中国索引》2003,1(4):44-44
前不久,台湾有几个媒体曾发表过几篇“要不要编制书后索引”的讨论文章。其中,陈颖青先生提出一种新思路:将索引脱离原书放在网上让读者需要时自行下载。并且,他还就此进行了实践:将他主编的《蒙娜丽莎五百年》一书的注释、索引等放到网上。我们学会葛永庆先生认为此法不可取,不能用此法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专著索引)(见葛永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图书索引编制》一文,载《中国索引》2003年第3期)。用索引上网的方式来取代附于书后的图书内容索引,我也觉得不妥。专著索引还是应该随书刊印,以方便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报道:10月24日,一份加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报告编委会、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中国诗歌学会鲜红大印的获奖证书“飞”到空降兵某团报道员、三级士官何远生手里,他的对联“华夏盼奥运、军徽耀五环”荣获优秀奖,并被编入《民族复兴的里程碑》一书。报道员何远生喜获“申奥有我”征文活动优秀奖@张传江 @张伟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2):59-59
“高见” 一位商人和他的朋友应邀到一位教授家吃晚饭。席间,一位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  相似文献   

14.
段存 《新闻世界》2008,(2):39-40
很清楚地记得在“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马云被主持人称为“蜘蛛侠”,听到这个称呼,马云一脸讪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比他的回头率更高,因为我的样子比他更怪。”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6.
苦肉计     
我不是新闻科班出身,但记住 了一句格言:“人家把你从前门轰出来,再从后窗跳进去。” 那回去采访刘源,非常想“再从后窗跳进去”。当然,我不可能真的动“跳后窗”的脑筋,具体的做法是等,等在门口,以“跳后窗”那般的执著,我一口气整整等了两星期。 长话短说。我想采访刘源。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人代会上(1988年3月),农民代表们“揭竿而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年仅37岁的他推上了“副省长”的岗位。他是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儿子,他是中国最年轻的省部级领导,突如其来的当选使他成了一颗万众瞩目的政坛新星。 得知消息后5…  相似文献   

17.
非绝密档案     
非绝密档案李国文第九件几份外调材料:乙三──陆大河证言的一部份。毛王席教导我们,“共产党人应该襟怀坦白,”他老人家又说:“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通过文化大革命,在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战友的关怀下,我又一次沐浴在党的雨露阳光之下,我的思想水平在不...  相似文献   

18.
这是21世纪初中国民众第三次大规模抵制洋货,矛头指向法国在中国最真实的存在——遍及30多个城市、拥有112家分店的家乐福超市。传导链条则是人们熟悉的渠道——网络社区、QQ、MSN。事件发生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前往北京、昆明、武汉等地.对“抵制家乐福”的人群、原因和背景进行了调查。一群生于1980年前后的白领阶层是抵制的骨干——他们毕业于外企和外国文化涌人中国的这10年.对自由、民主、法治的认知并不缺乏:而对与中国建交44年的法国也不无好感。但这次火炬传递中的;中突,让不少人”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他们选择抵制家乐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此间.法国高层频访中国,试图修补双方关系中的裂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说,他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民的心情。“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共同往前看……而且我相信.这种看法和中国政府的愿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20.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