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4月5日,塔斯社从喀布尔报道说,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批准了苏联军队的有限人员暂时留驻阿富汗共和国领土上的条件问题的条约(以下简称苏军暂时留驻条约)。刹时间,苏联宣传工具放出的愿意谈判,考虑撤军的烟幕消散了。这条新闻明白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2,(6):116-117
<正>本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东线战场上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残酷厮杀为背景,从德国闪击苏联,到斯大林格勒大反击,从库尔斯克会战,再到苏联最终攻克柏林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截取了战争中的十几个关键点,并加以重点描述和连接,贯穿起了整个苏德战场的主线,创作了一部极佳的苏德战史“精读本”。苏军坦克劣于“虎”“豹”,只得以数量对质量1943年7月初,库尔斯克突出部还是一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景色。7月4日,德军打破沉寂,派出几个营实施战斗侦察,以探明苏军在阵前的地雷阵和工事情况。战斗中苏军抓到的一个俘虏供称明天早上会转入进攻,当天又有几个德国兵投诚(系原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报告了同样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李明美 《出版参考》2011,(11):26-26
苏联一溃千里 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起进攻时,苏军措手不及。虽然苏军的装备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一上战场,苏军竟然一触即溃,德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歼灭了100万、俘虏了200万苏军,势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  相似文献   

4.
苏联一溃千里 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起进攻时,苏军措手不及。虽然苏军的装备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一上战场,苏军竟然一触即溃,德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歼灭了100万、俘虏了200万苏军,势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  相似文献   

5.
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三次讲话中多次提到“苏联”。如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有四处提到“苏联”——“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远东国际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然而,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前苏联民歌…  相似文献   

6.
魏庆 《航空档案》2005,(8):23-25
中俄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05”于8月18日举行。俄军第76空降师参加演习全程。该师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出来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0多位官兵被授予了苏军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10,(10):31-34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伪满垮台后,伪满“皇帝”溥仪的命运如何呢?随着俄罗斯解密档案的公布,揭示了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在苏联远东地区特别监狱中的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了,围绕着谁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问题的争论也随之开始,而且至今尚未结束。有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大致有四种:一是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华军队有生力量,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二是苏联学者认为苏军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相似文献   

9.
Major 《航空档案》2009,(9):19-25
重型直升机对苏军西欧作战的意义 纵观整个冷战史,只有苏联一家发展出了Mi-6这种级别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实际上是超重型直升机,CH-53与CH47与之相比要差半级),从技术角度来讲,这种现像其实是反常的。事实上,美国或西欧并非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去研发类似的重型直升机,那为什么Mi-6仅仅出现在铁幕的内侧呢?这其实与苏军战后奉行的作战理论大有关系。可以说,对其他国家而言,Mi-6只是一架多少有些夸张的巨型直升机而已,但对苏军却不是这样简单。事实上,Mi-6是整个苏军进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放在这个大系统下,苏联人研制Mi-6的真正用意才能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叶 《湖北档案》2014,(12):42-43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相似文献   

11.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强人文中心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在人文中心展出的有关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史料和文物中,引人关注的是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的档案。中国国内曾有说法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曾任苏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并参加了多次战役,甚至打到了柏林。然而,一份右上角标注“秘密”字样的档案,却给出了不同答案。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紧张。1969年3月发生珍宝岛事件,解放军以一个营的兵力,用血肉之躯和简陋装备,击败了苏军用坦克、装甲车等先进武器装备的一个步兵加强团的挑衅进攻,保卫了国家神圣领土和主权,取得了胜利。同年8月,苏军在中国新疆地区挑起铁列克提事件,进行报复。随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并企图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在苏联核威胁、核挑衅面前,毛泽东无所畏  相似文献   

13.
苏联对日宣战与苏军进驻哈尔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根据秘密缔结的《雅尔塔协定》,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后贝  相似文献   

14.
军事“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支军队基于其建军性质宗旨、军事战略思想、军事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规范和军队自身形象等,所形成、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对己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创造力,对敌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瓦解力。在信息传播全时空,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传播积极推进我军软实力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潘玲 《兰台世界》2001,(8):38-3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苏联红军的空降兵在旅顺和大连机场着陆,解除日军武装,标志着大连的解放。两天后,苏联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首批坦克抵达大连和旅顺。从此,大连地区则是“苏军控制下的新民主主义解放区”,我们党迅速地在大连建立了中共大连市委(后改为中共旅大地委),“党便……  相似文献   

16.
苏-15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在上世纪60年代专为苏联防空军设计的截击机。在苏联防空军最鼎盛时期拥有的2600余架截击/战斗机中,苏-15的装备数量达到了850~900架之多,约占防空军战斗机部队总装备数字的1/3左右。其在防空军装备中的主力地位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苏-15在铁幕重重的苏联时期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其生产总数虽然有约1400余架,但却从未出口到任何国家,甚至从未随苏军部队派驻到国外基地。而这一神秘的飞机,却因为两次痛击民航机的“战绩”而成为苏联防空战斗机中最特别的机种。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朝鲜一直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苏联与美国商定,以朝鲜半岛上的北纬38°线(后称“三八线”)为界,北部地区为苏军对日受降区,南部地区为美军对日受降区.1948年8月,南朝鲜在美国的扶植下,成立了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又称韩国)政府.9月,北朝鲜在苏联的扶植下,也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又称北朝鲜)政府.从此,朝鲜就分裂为两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F-22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苏争霸达到一个高潮。苏联设计师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在很多领域可以与美国的设计师们一较短长,同时,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军中推行的改革也初见成效,苏军改变了一直以来的数量原则,开始在质量上追逐美国,但并未完全放弃数量保障。  相似文献   

19.
鹰翔 《航空档案》2007,(3):76-85
“米格”-23战斗机是苏联“米格”飞机设计局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苏联空军所开发的前线战斗机,西方称其为“鞑靼者”。作为与西方国家所装备的F-4“鬼怪”Ⅱ和幻影F1相抗衡的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正是从“米格”-23战斗机的设计开始,改变了空军前线战斗机一直坚持的简单、轻巧和大量生产的思想,开始从技术上重视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苏联军队在大规模战争中执行高强度作战的需要,在设计上大幅度提高了前线战斗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航程和作战半径。  相似文献   

20.
里根的政治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普遍认为,是里根政府的强硬政策,给苏联带来了军事开支方面的压力,最终压垮了苏联经济,实现了美国所期待的苏联不攻自溃和共产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