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组织在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众多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引入到传媒组织的管理程序中,其中就包括被称之为企业发展灵魂的“企业文化”或称之为“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以“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视角分析韦伯“档案观”的同时,也借韦伯组织理论中的档案思想回望“档案双元价值观”。文章认为:首先,在韦伯的理论中,“档案”是作为工具理性的载体,是客观性和实证主义追求的必然选择;第二,韦伯在组织理论中强调“档案”要素,是因为其组织的“合理性”体现为以知识为依据的管理,而档案恰是组织特有的一种元知识;第三,韦伯组织理论的“合理性”体现出“技术化倾向”,而“精通档案”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技术;最后,韦伯重视档案的情结还源出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故“档案”二字在韦伯的组织理论中被强调,实则是其组织理论建构的逻辑必然,也是其行政组织体系之所以被称为“理想”的一个重要表征。“档案”这一要素是作为组织管理“非人格化倾向”之体现、作为“客观化”或“实证主义”管理风格之载体、作为纯粹理性主义的“工具———目的”的一种“知识”(信息)与“技术”(工具)的结合而被嵌入这一理论的。“档案”在韦伯的理论中,可以认为是一种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相结合的管理要素,即本文作者所持的“档案是作为行为方式(工具)和作为对象实体(信息)的双元价值结合体”。  相似文献   

3.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繁 《兰台世界》2010,(2):58-59
高校学生组织档案有助于丰富高校档案内涵,普及档案意识,提升高校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水平,故其应被纳入高校“学生类”档案范畴。当前,高校学生组织档案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较多不足。  相似文献   

5.
栾轶玫 《今传媒》2006,(12X):18-19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等特点,是媒介符号化的社会体征。  相似文献   

6.
近日,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晓海因组织“换妻”活动,包括他在内的22名被告人被南京秦淮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起诉。在这22人中,女的8人,男的14人,年龄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两年时间内这些人共聚众淫乱35次,其中马晓海组织或参加“换妻”活动18次,在他家就有14次,这22人中真正是夫妻的只有两对。  相似文献   

7.
获奖     
《视听界》2013,(3):8-9
“五个一工程”奖 近日,南京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南京广电集团获得了惟一的“优秀组织工作奖”。同时,集团一批作品被表彰,集团参与投资的电影《辛亥革命》因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荣誉金奖”;广播剧《一把铜哨》因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荣誉奖”;电视专题片《重读南京》、《风范》、《镜鉴》、(《金陵旋律》,电视剧《大女当嫁》,广播剧《吹笛人》,获得“人选作品奖”。  相似文献   

8.
论"学习型组织"理念对图书馆员培养与提高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管理理论的新典范,学习型组织的思想融合了当代终身教育思想以及视学习为组织生命源泉等理念,在管理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付诸实践,本文就“学习型组织”理念对图书馆员培养和提高的观念,基础,动力,形式以及途径上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力图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理念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培养与提高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组织,或是一级政府,都可能会遇到被媒体曝光的情况。当媒体报道一个事实准确的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危机”,危机出现之后,如果处理失当,对组织的损伤将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事件呢?下面笔者以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假货风波”的事件为例,对具体过程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煜 《航空档案》2004,(9):51-53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点,结合肮空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创建“学习型组织”后必然要进行绩效评估,有必要对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作为底层逻辑建构起一个人人连接的去中心化关系空间,个体意见在群体互动和集体行为中显现为某种规模力量,即“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是网络空间中规模力量的典型表现。如何对其进行应对和引导,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后疫情时代背景,观察由流调引发的网络舆论,发现其中蕴含着“凝视、消费与建构”三重力量,并通过分析这种“无组织”的组织过程及“组织力量”的社会作用机制,探讨其蕴含的公共价值及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与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兴的人本管理模式,作为现代管理的典范,它融合了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及视学习为组织生命源泉等理念,在管理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付诸实践。本文在阐述学习型组织含义及其内在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义和作用,并重点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管理理论视域下的图书馆管理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提出图书馆所需要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实践核心的基础上,从“前提条件”、“关键因素”、“组织保障”3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重构和组织结构重塑对于图书馆管理革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柔性组织是对直线制组织结构的颠覆 19世纪后期扩散开来的直线制组织结构曾经被认为是一项伟大的组织结构创新,“通过组织劳动分工、制定管理决策以及制定一种程序和一套规则是各类专家可以齐心协力地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直线组织结构极大地拓展了组织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第75页)直线制组织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一种效率很高很实用的组织结构,社会学家总结这一组织结构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是扩大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四大经典受众理论观点,建立起“微观-中观-宏观”受众理论分析框架,从受众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上海社会组织的传播已初步建构了涵盖主体、受众、媒介、内容的工作体系,但尚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忽视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了改变社会组织的“弱传播”,社会组织既要“走新”又要“走心”,还要尝试将“粉丝”转化成“粉头”,不仅要“留住”受众,还要将社会组织所推崇的理念“留驻”于受众,进而有效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专业图书馆如何"专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的“专业”核心是立足于网络平台进行专业范畴的知识组织,从而为特定服务群体的知识自组织提供知识保障。专业图书馆的“专业”优势在于知识组织的系统性和知识保障的针对性。专业图书馆优势的形成在于突破馆藏的“固态”和“封闭”,跨越“隶属”的条条与块块,走向网络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不断发生“慈善风波”,引起媒体的热烈报道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先是有北大受资助研究生中途退学,用捐助款办公司,捐助人强烈批评,并扬言要诉诸法律解决;接着有山西患病女孩被指责携带捐助余款“潜逃”,被组织募捐的网友广泛声讨;然后有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被指缺乏感恩意识,取消受助资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除了已经在朝鲜政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外,金正恩周围,还活跃着一批和金汝静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的组织被称为“烽火组”。这个组织由金正恩的二哥金正哲领导,成员分布于多个重要部门,未来可能成为朝鲜政坛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璜 《传媒观察》2006,(8):43-44
新闻学视阈中的“妖魔化”,如今被归结为一种典型的“负传播”,指媒介在新闻报道中既有丑化、矮化报道对象的主观故意和组织行为,又存在报道片面、报道倾向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围绕新闻生产而进行的组织沟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近年来有关媒体机制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诸多报纸组建报业集团之后,集团层面的组织沟通问题更为突出。比如,集团组建过程中的“简单化合并”、“集权”与“分权”问题,等等,往往成为许多报社或报业集团的困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被称为“东南亚报业巨无霸”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SPH)在这一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或许能够对我国报业组织沟通机制的创新与效能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