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上起着重要作用,她在都市小说的主题表现、小说的创作目的、小说的表现方式上对中国当代女性都市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们继承着张爱玲以来的文学追求,不断进行着探索与超越,拓展着都市文学与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自“语文”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文学和语文的地位之争,文学大多处在下风。50年代,“文学”专列.取得了与语文平起平坐甚至主体地位,可惜,由于时代的原因,昙花一现,后来语文与政治倒几乎“合二而一”。进入新时期,文学逐渐复苏繁荣,在语文教育中的领地星加速扩张的趋势。此时,文学主导语文,文学替代语文的呼声时起,不过反对的声浪更高。强大的传统观念依然在支配着人们,文学的附庸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语文离文学还很远!  相似文献   

3.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空间,与中国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书写有着质的区别,它实现了文学立场由人本主义到生态主义的转变,实现了文学视野由生活到大自然的扩展,也具有着跨文体写作的探索性,同时建构了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美学通道,实现了儿童文学的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4.
技术理性时代的“泛文学化”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化社会的文学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文学十分相似的“泛文学”现象,这种“回归”的背后隐藏着实质性差异。通过当下“泛文学”与古代“大文学”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认当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虽然翻译文学在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却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对翻译作品进行定位、如何看待翻译文学与原有文学(包括源语文学和宿语文学)的关系已成为当今文学界,尤其是比较文学界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联系翻译的过程尝试分析译作的实质,再进而探讨翻译文学与原有文学的互动性与一体化,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翻译文学的特征、功用以及世界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个性与城市文学发展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个性深刻影响着城市文学的创作,城市文学的创作也能动地影响着城市文化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城市和谐社会将是巨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观念始终徘徊在文学与政治、审美与实用的二元对立之中,或者说,20世纪的中国作家是在顺从政治的自觉中认识了文学,同时又是在掌握了文学的真理后去反思政治的。百年中国文学正是以这种充满着内在矛盾的运动方式,向世界展现着它现代化的奇特历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后文学作为一种新文学现象,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引起人们的关注。何谓“后文学”呢?本文认为:它从学术的角度,端正人们的理性意识,又以情感的力量,特殊的文学样式,填补着我国文学界特定时期的某种空白,支撑着人生信念,维系着“人学”的延绵,孕育着文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9.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数学与文学毫不相干,要把高度抽象形式化的数学和形象化艺术性的文学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在种种表面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数学与文学极其丰富、深刻而美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但我们对小说的要求却也越来越苛刻,在很多时候,阅读的体验是厌倦多于兴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说长篇小说营造出空前繁荣,同时也埋伏着隐忧和危机。影视、网络与大众近了,文学与读者远了,常说的纯文学越来越成为一种高蹈的存在。文学究竟如何生存?该怎样反思我们的文学传统?文学还有多少新的可能性和多大新的空间可供开发?这些已成了每个作家和评论者不能不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西方文论之间存在着“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差异,但二者对文学仍然存在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文学要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来自心灵的寄托和思索。与以往的手工时代不同,在机器复制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层面存在普遍雷同,人们穿着同样的服装,乘坐同样的车辆,享用同样的饭菜,观看同样的肥皂剧,言说同样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2.
迷失的市场自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进入了市场自由叙事,就进入了整一性现实意识控制,它们忽略了诗性、人性和历史叙事的更大可能。具有小农气息的市场化生存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叙事,狭窄意史上的现实控制着文学叙事不断失去真诚和真实,制造出平庸化、日常化、个人化、身体化等来迷失自己。从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内外的历史与想象、人性与审美立场去观看它,与现实构成单方面一致的市场自由叙事就不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文学价值结构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意义关系,是由认识价值、评价价值、愉悦价值、符号价值所组织的四元复合系统。审美是这一复合系统的中介,它以独特的精神实践方式消解着四元之间的冲突并使之成为浑圆的整体。因之,以审美为特性的文学的认识价值与评价价值不同于科学认识与科学评价,内中蕴含的自由精神创造之审美张力在文学的愉悦性与符号性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充分。文学价值结构在文学接受中运化为文学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明代万历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诗经》文学评点著作。明清之际《诗经》文学评点的兴盛,与宋代以来诗话对《诗经》的文学阐释,晚明评点学的繁荣,明代心学的盛行,及八股文取士等因素有关。评点《诗经》是一种文学读法,但也保留着传统经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大文学现象。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20年代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冀文学、40年代的工农兵文学。这三个阶段的文学,尤其是左冀文学,被不同政治倾向与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叙述着。缕析纷繁充满是非恩怨的历史叙述,对于建构新的研究文本与推进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传播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当今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并波及文学创作,文学的神圣化与文化霸权遭到强有力的挑战。面对网络这一新媒体,正确的态度应是理性对待,并认真研究网络时代文学的全新命题。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环境对文学之影响魏梓桂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气候风情、山水田园构成的特定环境,哺育着生存在这儿的民族,孕育出一种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拟就自然环境对文学的影响略加论述。自然环境影响文学,历代文...  相似文献   

20.
面对滚滚而来的文化冲撞的大潮,围绕着文学的目的和功用、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几个根本问题,茅盾冷静审视,大胆探索,慎重抉择,明确提出并实践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而且,通过对外来文学思潮和世界进步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的评介和翻译,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