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体现着特定社会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与一般社会道德一样,社会职业道德包含着双重内涵。—种是“不应该……”,即为最低限度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设置的道德禁制;一种是“应该……”即在高层次上使人们之间的关系这到和谐一致,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高度统一,使个人理想抱负、精神品格、价值追求趋于完美的首先理想。由此便形成了职业道德的两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吴捍列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造成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由此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新的物质利益观念、竞争观念、公...  相似文献   

3.
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经济基础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其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国家的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推动基本利益关系和基本行为准则的调整,重塑社会成员的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黄彦华 《文教资料》2011,(17):113-115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推动,道德的进步也不能脱离经济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人来实现。进入知识经济领域的人,在作为经济人的同时,也必须是一个道德人,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德性人格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性要求,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它也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把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变成人们内在的道德信念,进而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德性人格和良知,把市场经济的要求由外在的行为准则变成内在的道德律令。  相似文献   

5.
榜样教育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德育方法.榜样教育是一种教化手段,其实质是控制.道德 的本质是自律,控制会使德育变成为"他律".将榜样教育的方法运用于学校的德育之中,会将讲道德等同于崇高、牺牲和义务,会将讲道德等同于获取利益的手段,会将讲道德等同于守,矩和做个好公民,因此它不适合在学校的 道德教育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标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如果脱离儿童的生活讲道德,讲行为准则,他们习得的往往只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而不是丰富的生活。新课程正是体现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道德领域中引起的最深刻、最重大的变革,莫过于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对于处在利益多元化和道德观念多层次中的不同利益主体,也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与分析。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道德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同,道德所包含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的行为准则和行业模式就有所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去教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道德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长河中,大学一直是一个充满道德优越感的地方,曾被誉为社会的良心、道德的领袖.但17世纪以降,以牛顿的经验主义与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主义范式逐渐控制了知识界,事实与价值、知识与信仰、科学与道德开始分道扬彪.从此在价值问题上理性必须保持沉默,知识不再意味着美德.19世纪以后自洪堡到纽曼都主张,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时至今日,随着大学里科研至上、系科主义盛行,加之教学科研活动中对价值中立的制度性诉求,道德之于大学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或装饰,大学已日益成为一个不讲道德只讲真理的组织机构.今天的大学越来越成为科学探究的场所.大学教师越来越倾向于放弃道德教育的责任.道德探究与德性践行的缺失使得现代大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今天以及未来,单单凭借对高深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大学已不足以赢得人们的尊重.如果大学不能恢复对于道德探究和德性践行的热情;如果仍然是只讲真理不讲道德,那么,人们将很难信服在未来大学继续有资格在各种社会组织中拥有诸多的特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经济基础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其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国家的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推动基本利益关系和基本行为准则的调整,重塑社会成员的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经济矛盾性和一致性不在于它们的本身。而在于它们所依托的外部经济环境。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与道德的要求有着内在的在矛盾。以致计划经济的道德只能作为外在力量,使信奉和实践勉为其难,道德的本身也难以长期持续稳定。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能够生长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甚至情感方式,只要在人们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方程中加入足够多的变量,这就表明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与经济的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要提高我国社会的道德水准。不是退回到传统的计划道德中去,而是继续推进和深化经济改革。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建我国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1.
法制和道德是市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在道德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认识上的不清楚。不正确、不深刻。所以,欲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走出道德建设"无用论"、"代价论"、"自发论"、"先后论"、"软任务论"等一系列认识误区。其一,走出"无用论"的误区。"无用论"者认为,讲道德会限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益。这种观点没看到道德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片面的,也是幼稚的。首先,应当承认,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条件下讲道德…  相似文献   

12.
市场体制发展与机制运作,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都包含诸多矛盾。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倾向,是道德调控在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讲道德,才能实现有秩序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的共生物,以经济行为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追求导向经济的运行是人类经济活动过程的自发产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利用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的评价必须坚持经济评判标准与道德评判标准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认真学习决议更新思想观念要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思想,改变那种一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认为是“收”的思想;要树立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思想,改变那种“先破后立”、“只破不立”的思想;要树立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为最高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改变那种离开现实斗争讲理想的思想;要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必须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思想,改变那种脱离现阶段经济基础抽象讲道德要求的思想;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观念,改变那种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只讲“人治”不讲法制的观念;要树立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造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改变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交往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系统中的一个层面,其基本原则是经济交往中的利地原则,这最能再现道德境界的利他。利他原则的确立反映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经济交往领域的道德准则,突出了特有的利益关系在道德上的要求。利他原则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与社会集体主义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时下,有的同志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其立论依据乃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本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弊端。针对这种“代价论”,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怎样?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讲道德;(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应遵循哪些基本思路?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讲什么样的道德。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引导。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生活在一定的道德关系中,其行为受一定道德意识的…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术期刊的二难选择高冬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学术期刊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讲文化事业性,而不讲企业性的局面。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趋利经济,它迫使学术期刊追求经济效益,为了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使学术...  相似文献   

18.
正以迅猛之势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从哲学的角度讲,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之上,并以个体(及由个体构成的生产者群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作为基本推动力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际上是利益主体的转变。在原有的计划经济运转过程中。基本的利益主体是国家以及由计划导向人为组成的生产者集体。在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中,生产者个体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被置于次要地位,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19.
浅谈德育     
中华民族的先辈们讲:人生在世有两件事,一是要学做人,二是要学做事,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现实中的无数事实也证明,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新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优秀的思想道德水准,二者缺一不可。应该看到,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种种因素,出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才轻德、重专业轻教养等问题,致使不少学生只讲实惠不讲道德,会做事不会做人,对党、对国家、对民  相似文献   

20.
道德责任与行政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效能的提高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完善要求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以较高的素质水平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提高行政效能水平,行政效能主体道德责任水准的高低,对能否合理实现行政效能主体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能否提高行政效能主体的行政效能水平及促进社会道德责任水准都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主体(社会成员)活动的层次性与此相应利益多元层次性也十分明晰,如何整合社会成员利益的多元层次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因而利益整合过程中行政效能主体道德责任的完善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需要社会成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其中行政效能主体的道德责任通过与行政效能客体,环境的互动会不断完善,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