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韬奋与斯诺     
韬奋与斯诺,中外千百万读者熟知的两位著名记者.人们知道,斯诺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时候,曾同鲁迅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密切的交往,并翻译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的部分作品.人们也知道,韬奋对斯诺这位以《西行漫记》闻名的新闻界"哥仑布"十分钦佩,并多次在与读者通信中推荐他的作品.但这两位名记者究竟有那些具体交往,想必是人们感兴趣的.韬奋主编的《抵抗》三日刊第二十号(1937年10月23日),发表了他的《访问美国记者谈话记》,称这位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3.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就知道河北省隆尧县有一个名叫恩润的书亭。恩润是邹韬奋同志的学名,为什么这个书亭取用恩润这个名字呢?因为主办这个书亭的是隆尧县委宣传部长马冀夫同志,他对韬奋同志一生为我国革命的出版发行工作,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极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04,(3):72-72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恩润,笔名韬奋。韬奋先生自己说,他最初随便取的“谷僧”笔名在上海《申报》上发表过文章(虽然至今还没有查到署名“谷僧”的文章)。早期编著、编译的《职业教育研究》等几种书,用的是“邹恩润”原名。后来就一直署名“韬奋”,并以此名行于世。郭沫若曾经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是以韬奋名字为句首的嵌字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者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者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7.
《出版科学》2004,(6):56-58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8.
景仁 《出版科学》2005,(3):61-61
为了纪念韬奋,学习韬奋精神,本刊2004年第6期刊出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由韬奋纪念馆命题)。广大读者踊跃答题,并给本刊寄来答卷。经认真阅卷,评出获奖者如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知道邹韬奋的名字,还是在“十年动乱”初起之时。是时,百花凋零,万书俱焚。偶从家中残存的一册中学课本中读到韬奋的遗嘱,虽寥寥数百字,然言简意赅,回肠荡气,至今难以忘怀。从那时起,先后读过先生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诸书,仰慕可谓久矣!长成,阴错阳差,居然也干起新闻记者的行当,更是把先生视为学习的楷模。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诞辰95周年。初夏的一个上午,我来到重庆南路205弄54号,轻轻地叩响了韬奋故居的后门……  相似文献   

10.
1944年,周恩来同志在延安纪念与追悼韬奋办法中亲笔加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主席批示表示同意,表明了党中央对韬奋的高度评价.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也先后为韬奋题词,对韬奋继续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世纪90年代,国家又设立了"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作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最高奖励.这些都说明韬奋在新闻出版界的崇高地位,向"出版事业模范"韬奋学习是每个出版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韬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位伟大先行者.在纪念他诞生110周年之时,我们老一辈出版人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不少人思绪万千.我们不仅期望韬奋精神能浩然长存,韬奋著作能永垂青史,更期待今天的出版界,涌现出像韬奋一样优秀的出版带头人,领导从业者开拓新局面.希望他们不仅学习韬奋的精神,还要研究借鉴韬奋创造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他倡导的优良敬业传统,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求得出版业的大发展、新繁荣.  相似文献   

12.
在第十个记者节前夕,我荣获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山林里奔跑,猛然撞到了一颗硕大的果子.很是惊喜.回望漫山林木.我知道.这颗果子来源于他们.  相似文献   

13.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韬奋先生的赞誉和对韬奋精神的概括.出版界设立韬奋奖,宗旨也是在表彰出版、编辑领域为人作嫁、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4.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9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韬奋出版奖发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以韬奋为出版事业的模范”,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以韬奋的名字设奖,在全国是首次,是出版界的大奖,是出版工作者的最高荣誉。首届韬奋出版奖评奖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10位获奖者。这10位同志长期从事出版工作,成绩显著,作为出版战线的模范,是当之无愧的。表彰他们,学习他们,对全国出版界的同行是一个鼓舞和鞭策。本刊简要介绍他们的工作成就,以求同广大出版工作者携手共进,使韬奋精神在出版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个出版者,要开展自己的出版事业,首先要找到读者,与此同时,还得找到作者,只有与作者、读者密切配合,出版事业方可能成为现实,从而取得应有的成效. 韬奋办刊开店,围绕在他周围的作者可谓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单就是加盟书店紧密合作的张仲实、金仲华、钱俊瑞、钱亦石、杜重远、毕云程、艾寒松、王纪元、林默涵等作者就具有很强的实力,更何况长期在店外替书店编辑刊物和撰写书稿的作者更是一个十分强大的阵容,主要有胡愈之、茅盾、郑振铎、傅东华、陈望道、黄源等.还有一支为书店撰稿的著名作者队伍,更是遍布各地,主要有鲁迅、夏衍、胡绳、薛暮桥、巴金、郁达夫、叶圣陶、老舍、端木蕻良等.可以说,这个强大的作者群,都与韬奋交往多年,其中许多人与韬奋称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文坛挚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七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消息,我的名字有幸位列长江奖系列。此后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摘取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桂冠——长江韬奋奖的?”回顾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采访作风一定要扎实,要深入一线跑新闻。  相似文献   

19.
蓝真 《出版史料》2008,(3):21-23
1947年冬我在持恒函授学校学习和工作。“持恒”是当年生活书店为纪念邹韬奋先生创办的。原定名为韬奋函授学校,后因考虑到国统区及海外一些地区的青年就学方便,韬奋名字太响,故定名为“持恒”,寓“持恒求真,精进不懈”之意。全盛时期各地校友共二千人左右。翌年夏天.“持恒”导师们陆续北上,参加解放区各项工作,学校结束,我遂转入生活书店。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在近期公布的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名单中,有一个名字赫然出现,他就是安徽铜陵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刘宇飞。在获奖者中,其他人都是来自于中央媒体或省级媒体,而出自于地市报的只有刘宇飞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