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十六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晨,爱因斯坦拿着鱼竿正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相似文献   

2.
自己睡     
正1月10日晴每天晚上都是妈妈陪我睡觉,给我讲故事。今天放学路上,张枫说他早就自己睡觉了。我低着头不说话,我心里想:怎么办呢?晚饭后,我向全家人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自己睡觉。"走进自己的房间,我先把窗户关得很紧,再把窗帘拉得很严,然后,把大椅子顶在门后,我心里想着:关灯后,可别害怕!  相似文献   

3.
放低自己     
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表演了小品《说事儿》。演出结束之后,宋丹丹谈了对她的老搭档赵本山的印象。她认为,赵本山与七年前演小品《昨天&;#183;今天&;#183;明天》时相比,不但饰演的角色更平实,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也更平和,“他是一个能放低自己的人”。她还举了个例子:遇到熟人喝多了酒,拍他的肩膀,对他推推搡搡,直呼其名,他全不在乎,一点不耍明星的派头。  相似文献   

4.
在小城苦熬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窝,房子不大,两室一厅,但我很满足了,好歹也是乔迁之喜吧。搬家那天,很热闹,楼下拐角擦皮鞋的小四也跑来搭帮手。小四我知道,刚摆摊不到两个月,手艺很生疏,这不怪他,先前他靠乞讨为生呢!上次把我的一双花花公子袜子擦得黑不溜鳅的,气得我当时砸出两个硬币在他脚下,一言不发走了,换别人,他恐怕一分挣不上还得挨通训。  相似文献   

5.
我记事的时候,家里就拥有一把古椅,爷爷说是他的爷爷流传下来的,是什么檀木做的,椅子遍体有雕花,工艺绝伦。  相似文献   

6.
佚名 《课外阅读》2009,(20):15-15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年,现在他准备把胡子剃掉,可是他又有点犹豫:朋友、同事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取笑我?  相似文献   

7.
朝阳  桃子 《师道》2004,(4):1-1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能否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他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要和大家伙说的,是一个在近期各大媒体上频频露面的年轻的小伙子——只和老师我一般大小。他叫张立勇,在他未成名之前,他是清华大学食堂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当然,他现在仍然是。  相似文献   

9.
成为你自己     
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沦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的个体。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正李海又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了,英语老师气呼呼地把他交给了班主任徐老师。徐老师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地望着李海。但是,徐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用一种舒缓亲切的语气说:"李海,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徐老师微笑着,轻声细语地讲述着,"很多年前,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耍弄小聪明的孩子,他特别讨厌考试,遇到考试,他的独门暗器就是作弊。"李海渐渐抬起头。很明显,他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次普通的语文测验。语文老师照例将试卷发下来后,便站在讲台上看大家答卷。一道阅读分析题难住  相似文献   

11.
启明 《老年教育》2007,(8):20-20
一位农民朋友曾向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一天,我拉着沉重的板车走了很远的路,已是疲惫不堪。前面又是一段长长的上坡,我不禁望而生畏,心想:凭我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拖不上去了,必须要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来了一位过路人。他大概已看出我的窘境,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的,我来帮你推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启蒙》2012,(2):56-56
爱因斯坦小时候整日贪玩,以致功课不及格,父母都很为他的前途担忧.可他自己却不在乎。一次钓鱼回来后,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下面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3.
2月的北京,天气依然很冷。冷风里,他的父母与其他考生家长一样,焦急地等待他从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初试的题目是:向对面的陌生人讨要一样东西。因为彼此陌生,竞争激烈,考场上的气氛可想而知。排在他前面的一个男生,听到“开始”后,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用手死死卡住对面男生的脖子。大家正在思考他该如何收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根治这些弊端。在当时,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都对他冷嘲热讽,说钱不会从梦中掉出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  相似文献   

15.
当我看见那个站在收银台附近的中年人时,总感觉他看起来像个大人物,他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就连那个往食品袋中装食品的服务员也好像觉察到了,他敬畏地望了一眼那个中年人,手中的活也不由得加快了。  相似文献   

16.
刘建伟 《小学生》2005,(11):14-15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工作,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常识他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渔夫,打了一辈子鱼,老了,把渔船交给了儿子。 小船上,儿子从父亲手中接过一根磨得发亮的竹篙,却意外发现舱里有一把船桨。船桨散发着原木的光泽,看样子几乎没怎么用过。这是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小河,水流不深,用竹篙撑已足够,船桨的确派不上用场。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19.
自己救自己     
《课外阅读》2006,(3):35-35
某人在屋檐下避雨,看见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相似文献   

20.
记得第一次上台演讲,是全校性的,我紧张得不得了,感觉自己的腿在打颤,手在出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