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整数、自然数、质数、合数的习题及数举安排 1.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圈内。 19 27 0 47 1 85 97 130 整数自然数质数合数此题可找两名学生上台填写。其余学生可打开书本,在第45面上填写整数、自然数、质数、合数。集体订正后,指出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并板书出来。 2.(让学生口答)什么是自然数?整数与自然数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质数、合数?怎样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相似文献   

3.
数学对话是指学生用数学语言明确地将思想表达出来,重复和显现学生自身内部思维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对话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体现.因此,它成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之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创设氛围,复述对话案例在“质数与合数”这一课中,教师介绍: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称为质数;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称为合数.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说什么是合数,什么是质数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生1:“我觉得合数实质上就是约数的个数多于2个的自然数.”生2“:我们还可以说合数的约数个数大于或等于3.”生3:“根据我们的游戏和刚才老师的介绍,我觉得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它的约数的个数等于1,它就是1,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第二类是约数只有2个的,这是质数;第三类是约数多于2个的,这是合数.”师:“这位同学的发言真精彩,大家能将他的发言用文字或图表复述在自己的纸上吗?”于是,这样一张知识建构图清晰地跃于黑板上,也嵌入孩子们的头脑中.分析语言表达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事实上,许多数学知识的语言表...  相似文献   

4.
善于提问学生,是教师进行启发教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学记》中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已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按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提出问题,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我先让同学们观察、比较、分析一组互质数,归纳出互质数这一概念。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一定是互质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是否一定是质数?(请举出一组互质数,要求两个都是质数的;两个都是合数的;两个数是质数和合数的。)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数里除了1,其它的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要以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为根据,抓住特点,先找这个数的约数,再根据约数的多少来决定它是质数还是合数。如:29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29)两个,所以29是质数;35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35)外还有别的(5和7),也就是它的约数有两个以上,所以35是合数。 质数、合数、互质数、因数、质因数这几个概念只有一字之差,说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所有的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自然数单位1、质数(素数)和合数三类,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0以内的质数,从小到大依次是:2,3,5,7,11,13,17,19,…,83,89,97.质数的个数是不是有限多的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另一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已知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比如,221是不是质数?你一定会按照下面这个步骤去判断:先用最小的质数2去除221,不能整除;再用3去试试,还是不行;再依次用5,7,11试试,还是不行;13呢?行!221=13×17,所以22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只需用比这个数小的所有质数,依次…  相似文献   

7.
言论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为了研究方便很多地方都回避“0”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造成知识的不完整,正因为我们常常不提及“0”的问题,因此学生思考问题时,也往往忽略“0”的问题。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教材中,有段话这么说:因为0能被任何不是零的整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为了方便,我们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教材中这么一说,教学中我们就有理由回避0的问题吗?讲到质数合数时,我们按约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为1、质数、合数。有学生问“0”呢?是啊,自然数还包…  相似文献   

8.
1.为什么不把“1”也归入质数一类? 全体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质数;另一类是合数;“1”既不算质数,也不算合数,单独算一类。质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而合数还能被其它数整除,所以把质数和合数分成两类的理由很充足。“1”也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如果把“1”也算作质数,那么把自然数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不是更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一个小例子谈起。比如说,2618能够被哪些数整除,也就是说,2618的因数有哪一些。我们知道,可以把合数分解质因数,而且分解质因数的结果只有一种。2618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2618=2×7×11×17。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如果“1”也算作质数,那么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的时候,它的答案就不止一个了。  相似文献   

9.
贵刊在1996年第5期上刊登了《教学中的困惑》一文,文中淡到几个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笔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问题1:1与它本身是不是互质数?互质数是整数范畴内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的。纵观小学教材、中师教材乃至大学教材,不难找到各自互质数定义中的共同点: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或者说这两个数互质。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出什么样的两个数可以组成互质数的问题。由于教材中出现的互质数的例子一般只有三种情况:两个不同的质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两个不同的合数。这是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互质数的组成只有这三种情  相似文献   

10.
“质数与合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质数与合数。而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学生一般难于理解,容易与奇数、偶数的意义相混淆。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必须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现将“质数与合数”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的教学作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是约数?什么是奇数与偶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与偶数,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下乡教学调研中 ,笔者听了杉城学区南会小学余老师上的“质数和合数”一节课 ,其课堂板书独具匠心 ,颇有新意 ,现抄录于后 ,与同仁共赏。自然数质数 :一个数 ,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或叫素数 )。 [只有两个约数 (1和  它本身 )如 ,2、3、5、7、11…… ]○和合数 :一个数 ,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  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除 1和它本身  外 )如 ,4、6、8、9、10、12…… ]1: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只有一个约数 ]观其板书 ,有如下特点 :1 将课题“质数和合数”融入板书之中。上课伊始 ,在复习约数的概念、自然数可划…  相似文献   

12.
<正>“质数与合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非0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主要有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和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什么是质数吗?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质数有无限个,最小的质数是2。几千年来,多少数学家费尽了心力,试图找出一个可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的“公式”,或者是“标准”。有人曾经认为一连串的3后跟一个1会是一个质数。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六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考试刚一结束,六年级的老师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错误”,可老师们出现了两种情况,判断为“正确”和“错误”的几乎各占50%。于是我与命题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他认为:“自然数包括0,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判断为“正确”的老师认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页明确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内容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一、要熟练掌握并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从而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数学概念是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为自然数分类而产生的。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或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合数。因此,根据一个数  相似文献   

16.
数字和数一样吗? 数字和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来记数的符号1.2.3.4.5.6.7.8.9.0叫做数字。用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排列起来,如3、70、285、5941……表示物体的多少或次序的叫做数。王书如何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 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除了根据其定义判断外,下述五种情况都是互质数。 1.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如3和7,2和5……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如3和4,6和7……  相似文献   

17.
肖睿  周迪华 《广东教育》2002,(12):41-41
课堂小结组织得好,会成为一节课教学中的“凤尾”。有位教师在教完了《质数和合数》后进行课堂小结,大胆放手,启发灵活,以问促思,学生学得深入,值得借鉴。具体如下:课末,教师出示了下列几个数:1、2、8、9、53;再问:看到这些数,你会想到什么?生1:我想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对,1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数。生2:2、53是质数,8、9是合数。师: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生3: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举例说…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练习和归纳的方法,复习易混概念,既能使学生对其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又能促进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复习“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时,教师可根据其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先做下列三组练习题。 A组:①写出10以内的所有质数。②写出10以内(包括10)的所有合数; ③1是质数?还是合数? 小结归纳,自然数可分为: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数的整除”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根据大纲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记忆。本单元要求学生记住整数、约数、倍数的描述性定义;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100以内的25个质数。 2.理解。本单元要理解的内容有自然数、整数、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奇数、偶数与自然数的关系;“1”、质数、合数与自然数的关系;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  相似文献   

20.
最近,啄木鸟在狼山脚下创办了一家"数学诊所",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不,今天一大早就来了三个患"病"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病例1]判断: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病症](√)。[诊断]没有弄清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也没弄清自然数的分类。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虽然是自然数,但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