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天然世界,人涉世界,人的世界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把握。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出发,对这三个概念试作辨析与界定。 天然世界范畴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范畴。有的学者把自然界、生物体的人以及人类社会都纳入天然世界范畴,这实际上与我们通常讲的物质世界范畴重合了。人及人类社会不仅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具有物质的属性。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及人类社会的结构确实是作为社会存在被容纳在物质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讨论在热烈地进行着。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从实践性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实践本体论,或至少说是建立在实践本体论上的唯物主义。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人类社会,是人化的自然,或人类的现存世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本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一、“哲学贫困”的含义哲学贫困,其含义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困,而是指人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抽取,所建构的哲学原理体系及内容的贫乏。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人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各个原著中抽取出来,并装入某个体系原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于如何理解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一体化哲学;有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一体化哲学;有人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为一体化哲学等。从讨论中不难发现,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白芳  焦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1,(7):45-46,56
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给予强烈的精神投入和价值关注,并力求从对理论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中把握时代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马克思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马克思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当代发展的内在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是对恩格斯晚年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合力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1.辩证唯物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精析: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及传统哲学理论的相互关系,表达了“实践论转向”是实现哲学思维方式根本转换的基石和理论表征的观点,进而为人们认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思维方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所作的重要概括,其中突出地揭示了马克思对唯物主义所作的历史贡献。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甚至把它作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哲学教学和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看作是“存在决定意识”,并在此前提下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不在自然哲学或一般哲学之中,而在历史哲学之中。但在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命题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只有这一命题,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所以说“存在决定意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并非马  相似文献   

11.
本从“斗争”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区分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斗争哲学”,即极端主义的“斗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斗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征、内容和使命等方面,论证了它之为“斗争哲学”的根据,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都在发生深刻变革.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变革,必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当然,若仅看到哲学主题的变化,不可能真正发现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还应该从变革方法论的视角寻找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形态”,即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方法和路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形态建构”研究不能代替“范式创新”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也不能取代“形态建构”研究,两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学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就在于他创立了一种崭新的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但由于出发点以及运用方法等的差异,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仍然千差万别。因此,应当从历史辩证法的视域中去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正名。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内涵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析这“两个必然”真理性及其规律性,进一步坚定在我国既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为实现此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其发展历程是从思辨、人本、实践等三种思维方式递进与转变。实践思维模式是将人、人类世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根据,其具备马克思新世界观理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规范与评价,夯实马克思主义基础的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6.
死亡问题是一个差不多和人类同样古老的文化问题.人类从几百万年前诞生之日起,至少从直立人开始向智人过渡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起,就开始面对同类的死亡思考起这个问题来了.总览古今,虽然相关内容众说纷纭,异彩纷呈,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才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死亡哲学.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的贡献问题做一阐释.毛泽东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样,非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讨论中也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带根本性的观点和问题,有的人甚至提出了用所谓“实践本体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又产生了意识现象。初学哲学者常常在如何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是“物质”还是“意识”现象时产生困惑 ,特别是关于社会领域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关于“制度” ,有人认为属于意识现象。笔者认为 ,判断某一具体“制度”是物质还是意识现象不应一概而论 ,应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一、正确理解物质 (即一般存在 )、意识(即一般意识 )和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准确把握判断问题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四个全面"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探索合理、有效的理论道路;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的历史经验,尝试从人类存在方式的整体演进历程及其现代变革实践,对习近平"四个全面"做一个实践哲学解读;最后立足海南的实际,探索实现"海南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是哲学用来表示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之总和的概念。关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与讨论,并于17世纪形成了理论上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孟德斯鸠为代表。他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得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结论。另一派以伏尔泰为代表,他从同一种地理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无关。二者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期的论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