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以趋乐避苦的自然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个体行为及其目的为理论出发点和归宿;以功用和效果为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以最大幸福主义的最高道德标准为公正原则。功利主义包含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可供我们借鉴,但它立足于私有制的社会现实,对个人、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抽象理解,决定它不可能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功利与公平现实地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仍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考试分数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学校因公布学生成绩名次而被学生以侵犯隐私为由推上被告席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以“考试分数是隐私”为借口拒绝把考试分数告诉家长。这些现象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尴尬。那么,到底考试分数是不是学生的隐私呢?学校有没有权利公布学生的分数呢?考试分数该不该对家长保密呢?学生对考试分数应享有隐私权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它具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私人活动,是指一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妻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新长征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仅就这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一道讨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这种行为规范。它以一定的善恶观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和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相对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信条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反过来,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又和资产阶级法律一起去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道德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以消灭私有制并创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道德,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以团结一切劳动人民,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他主义道德虽然坚持了无私利他 ,鼓舞了人们无私奉献的至善热忱 ,却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抛弃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原则 ,而以无私利他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这样 ,一方面 ,它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便最为严重 :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 ,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他主义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最小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最为恶劣的道德。反之 ,利己主义道德否定、反对无私利他、自我牺牲 ,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因此 ,一方面 ,利己主义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较为轻微 :它仅仅侵犯、否定每个人的损人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又颇为迅速 ,因为它肯定为己利他 ,肯定一切利己不损人的行为 ,鼓励一切有利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开放了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己主义道德便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较大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较为优良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利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西方产生于十七世纪。它是当时处于上升状态的西方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特权,要求争取个性自由,维护个人利益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等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和激化,各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对当代企业践行功利主义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原则,并非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完全丢弃个人道德人格之类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或利已主义。尽管功利主义存在某些瑕疵,但也有其合理内核。至今,功利主义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常常影响当代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定义看道德定义的充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起点。现有道德定义对个人的身心关系、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试着给道德概念下一个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8.
道德冷漠是当前道德危机一种直接表现,公民道德情感的缺失造就了道德冷漠。情感,尤其是利他情感是发动道德行为不可或缺的要素。现代社会公民身份所包含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蕴含着尊重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道德情感,所以,培养公民道德情感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首先,要健全有利于公民道德成长的社会制度环境,用良好的制度促进公民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建立健全社会赏罚机制,以扬善抑恶;第三,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公民尊重他人利益,认同公共利益,自觉承担道德义务;第四,建立以个体道德生活体验为主的移情式道德情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来学校因公布学生排名成绩而被学生以侵犯隐私为由推上被告席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以“考试分数是隐私”为借口拒绝告诉家长考试分数。这些现象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尴尬.那么,到底考试分数是不是学生的隐私呢?学校有没有权利公布学生的分数呢?考试分数该不该对家长保密呢? 学生对考试分数应享有隐私权 学者认为,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它具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私人活动,是指一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  相似文献   

10.
近来,学校因公布学生排名成绩而被学生(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的学生以“考试分数是隐私”为借口拒绝告诉家长考试分数。这些现象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很尴尬。那么,考试分数到底是不是学生的隐私呢?学校有没有权利公布学生的分数呢?考试分数该不该对家长保密呢?学生对考试分数应享有隐私权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它具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私人活动,是指一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妻…  相似文献   

11.
道德及其生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德目、德性、德行,它们共同构成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三种表现形态。道德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德目通过调节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缓解人际矛盾,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获得自身幸福。德性通过节制个人欲望,帮助和配合他人,协调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的自身幸福,而且获得社会的整体幸福。德行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生活幸福与道德完善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而且实现自我完善、他人完善和社会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 ,这也就决定了它对道德规范有特殊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 :第一 ,特殊的盈利原则 ,要求把个人盈利与为全体人民利益服务统一起来 ;第二 ,特殊的竞争道德 ,要求把积极竞争和互相协调统一起来 ;第三 ,特殊的利益道德 ,要求把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因此“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防止追逐个人利益而为所欲为 ,我们必须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 。我国刚刚确立市场经济 ,还未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状况 ,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 ,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不是个人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直接投射,而是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个人意识中的显现。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最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的那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标志,因而也是衡量逍德的尺度。在道德内部存在着利他和利己的矛盾:社会的利己主义需要个体的利他主义,个体的利他主义正是满足了的社会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4.
谭瑞 《陕西教育》2008,(6):38-38
品行困惑是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发展的一种类别。它是指青少年反复出现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品行困惑它不仅有现实的危害性,而且有更为严重的潜在危害性,我们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上,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文明上。从历史发展来看,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总结前人和当代经验的基础上,都很注意构筑反映其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系。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它从私有制母体脱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体系的指导,需要在这一新思想体系指导下确立社会的高尚道德。正是依靠这种新思想和高尚道德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6.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的一种行动原则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原则。这种原则认为,个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一切都应该服  相似文献   

17.
奉献精神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奉献”被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就是把“奉献”作为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此,本人谈一点对奉献精神的粗浅认识。奉献精神是指为了维护社会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个人能够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的一种高尚品格。它是建立在对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谦让性,即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对立冲突不能两全时,道德行为主体能够让渡个人利益;其二,是高度的自觉性,奉献行为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行为,它不是出自外在力量的压制,…  相似文献   

18.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继承德家伦理思想,把儒家道德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要求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无私忘我,积极奉献,为国家民族立大志,建大功。这种道德价值观,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两方面。义利关系与理欲关系,是人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道德与利益究竟何者更为重要。儒家认为道德对调节社会生活,使之保持良好的秩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们的行为自觉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这样就可以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儒家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政治活动伦…  相似文献   

20.
社群主义是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产物,是对个人主义不足的弥补。社群主义强调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善优先于正义。社群主义认为,道德是维系社群的根基。社群主义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公民教育、公德教育和基本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