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构主义者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的前提是已知,学的前提是未知。教的作用是改变学生的未知状态,学的作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求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好问题情境,能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精心设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并能随时抓住教学关键促使学生思维产生飞跃;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去看:能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解决的疑难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能完成的练习让学生主动去完成,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性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教师协助解决”的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4.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思考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这就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问、思、探”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知识获得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情境认知学习活动,它让学生通过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尝试"、去"感觉"、去"体验"、去"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促进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有五个特点:教师设置探究知识的步骤,教师奖励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接受挑战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必须善于提问题,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  相似文献   

7.
“任务驱动”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甘琼华 《科学教育》2008,(2):F0003-F0004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程,地理学习兴趣得到张扬,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值得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思考和关注。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超前尝试探究学习”是一场中学课程教学行为的革命.它提侣把一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知识和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理解,尝试解决,在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意识.教师通过批改学案、课前学生展示成果、提问等多种方式来反馈学生的真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目标教学”、“问胚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在课堂上先设定几个目标、几个问题或确定某些对话范围,再由学生思考回答解决。这样的确做到了让课堂于学生,也实现了一些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殊不知,学生的自主性却有缺失。学生被安排在教师设定好的思维过程中学习,仍是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没有真正发掘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不少语文老师上的阅读教学课,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总是先给出几个现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这种做法对宴施教学目标有一定好处,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 传统教学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课前围绕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有效地预习.为此,笔者围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在校级数学赛课中做了一次尝试,执教“认识比”一课.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发表对实验课教学的一点认识,大意是:实验课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方法认识自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做实验,做实验只是实验课教学的一个方面;实验课自然离不开教学生做实验,问题在于怎么教学:是一切都由教师“讲清楚”再让学生按老师讲的去做呢,还是让学生去想办法干预、控制、变革所要认识的自然事物或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四川教育》2002,(4):26-27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显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一、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怎样优化小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一、引导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打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一棵橡树的故事》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根据“阅读提示”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为什么开车路过这里的人都说筑路的人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  相似文献   

17.
课堂结构的改革就在于要将45分钟尽量交给学生支配,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凡是学生能自己干的一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书本让学生先读,例题让学生先做,规律让学生先找”。学生在这种动口、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新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尝试自学。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自然会产生疑问,会有错误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为了开阔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议论争辩,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必要和可取的。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18.
1.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的课堂是不完善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不能只做“留声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获得更多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讲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分布特点时,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去留意以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该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先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摆算”,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特别是例4的教学,采用“扶放”结合的导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  相似文献   

20.
“问题研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有一定研讨价值的一组问题,进行研讨性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教师引导、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教会学生掌握本学科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