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证《焦点访谈》 北京出版社,作者:《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 今年是《焦点访谈》成立10周年,这个栏目是如何在1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中国传媒史上的几个第一的?在刚刚出版的《见证<焦点访谈>》一书中,几十名主持人、制片人、记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首部以栏目人员"全家福"的形式讲述《焦点访谈》10年成长经历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奇书”创奇迹———《中华三德歌》评介□黄书元一本书在出版后两个多月发行订数300多万册,而订单仍源源送来,各地书店要书电话不停,十几家印刷厂夜以继日地加急印刷仍供不应求。这在当前“卖书难”的市场情势下,真可谓一大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安徽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3.
让人家注意听你说什么──方宏进访谈录方宏进,王宇红一、揭露和曝光不是电视新闻要依仗的东西王:我一直在思考《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为什么会这么轰动,我想可能是因为你们创造了奇迹,一个批判的奇迹,以否定和批判的形式传达正面的价值导向,这在我国传播界过去...  相似文献   

4.
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大胆推出的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的栏目。这是他们在经过反复尝试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节目,深深牵动着广大观众。 《焦点访谈》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请听他们自己的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寥寥效语,道出了本栏目的方向与宗旨,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焦点访谈》生命力的所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众话题”,是各界人士注目的“社会热点”。大到国际性事件,小到家庭生活琐事;上有政坛风云人物,下有小小老百姓。有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有对社会各阶层腐败分子的揭露,还有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发人深思。每次《新闻联播》之后,人们翘首以待的便是《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5.
中 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日 ,不但为全国亿万人民所瞩目 ,而且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首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焦点访谈》也是我每晚必看的节目之一。根据《焦点访谈》和其他传媒一些成功栏目的经验 ,我认为要搞好舆论监督 ,既要有胆识 ,把它看作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更要讲策略 ,善于处理面对的种种矛盾和困难 ,把工作做细做活。《山西工人报》在今年初的机构调整中 ,专门成立了“舆论监督部” ,抽调精兵强将 ,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报道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舆论监督责任重大 ,风险也大。它面对的是社会腐败分子和…  相似文献   

6.
赵琴琴 《传媒》2009,(3):50-51
从1996年创刊至今,((新周刊》已走过12个年头,它策划了“飘一代”、“80后”、“她世纪”、“第四城”等叫得响的概念。这些概念让《新周刊》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创造了一个品牌,也,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2000年《新周刊》发展到顶峰后,销售开始有所下滑。外因在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中国期刊市场的变化,但内因更值得我们去探求。  相似文献   

7.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四大名嘴”与《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天。当晚19点38分,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央视一套节目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红、绿、蓝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起。《焦点访谈》诞生了。不久《焦点访谈》四大主持人是“四大名嘴”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为民鼓与呼,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够威够力,深受上至朱镕基总理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当然,它也因“挖”了少数人的“祖坟”而遭恼恨。那些被“访谈”过的官员们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心,愿:取消《焦点访谈》。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舆论监督传媒之一且有“尚方宝剑”支持的《焦点访谈》进行新闻批评都遭干扰,可知其他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更步履维艰了。被批评者百般阻挠“曝光”,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地方保护意识作祟,生怕丢丑露乖,尤其是那些钟情于一俊遮百丑、报喜不报忧的官们唯恐图此有损形象,有…  相似文献   

10.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这一点已经世有公认。这个栏目从1994年4月1日正式开播至今8年半,它的成功实践可以给新闻界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从媒体上得知《<焦点访谈>红皮书》出版发行的消息,我就赶紧去买了一本,而且很有兴味地把它通读了一遍。 收获,确乎不少。这一方面与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焦点访谈”这个专栏节目,且不断从中得到启示有关,同时与我自己在主笔着《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可以搞“对口学习”,读起来更感  相似文献   

11.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首播时间为19:38,即紧接在《新闻联播》后播出,次日分别在第一套节目的06:10和新闻频道的一些时段进行重播。根据焦点访谈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的第一、二名,《焦点访谈》并获得新闻名专栏大奖,可以说它是一档有较大影响力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实证性调查报道在电视舆论监督中的独特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点访谈》从一开播,就以其直面社会现实,赢得了社会的喝彩,栏目本身也成为牵动中国高层领导与普通百姓的焦点,各大传媒纷纷聚焦《焦点访谈》,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一位报社的记者曾对《焦点访谈》的问世给报纸带来的压力进行评论时说:有许多报纸要花很多篇幅才能讲清楚的事情,为什么电视只需要主持人提几个问题,出几个画面就让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惊呼:作为一个以批评报道著称的节目,《焦点访谈》至今揭露报道的对象数以百计,有的被访谈揭露的对象甚至因此丢官解职,可是“为何没人告?”这与《焦点访谈》的实证性…  相似文献   

13.
艾宁 《新闻与写作》2004,(1):33-34,36
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追踪临汾矿难瞒报真相》的报道,揭开了山西临汾市尧都区阳泉沟煤矿特大矿难瞒报死亡人数的内幕。作为揭露此事件内幕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在为真相奔走的过程中,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引诱,不屈不挠、坚持原则,以事实说话。由此而获得了“2003年中国风云记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5月推出的一个“集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于一体”的新闻性栏目。在此之前,评论部已先后开设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两个栏目。由于有全新的报道方式和取材方式,后两者都曾在电视界和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有过的热闹相比,《新闻调查》的问世要显得平静得多。虽然节目形态的构想几乎与前两者同时,可栏目的诞生却是在三年之后。与众不同的三年“怀胎”,给《新闻调查》带来了一种先天的优势,这就是它拥有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采编队伍和更加趋于成熟的新…  相似文献   

15.
业界观察     
《视听界》2004,(1)
《焦点访谈》焦点不再?http://www.sina.com.cn新浪>新浪传媒论坛作者:hyman99发表日期:2003-12-0813:11:54昨天闲着没事,看《焦点访谈》吧,我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晕菜了。这是《焦点访谈》吗,不是《艺术人生》改版了吧?难道我们的焦点没有了?《焦点访谈》也许有《焦点访谈》的难处,但既然办了,就要有始有终,要坚持到底,要不就别叫《焦点访谈》这个名字,对不起“用事实说话”这几个字。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毕竟不同于平面字媒体,它“稍纵即逝”,难以在手中把玩,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阅读、品味。尤其是现在一开电视机就是几十个频道“恭候”,加上每个电视台都着力“拼杀”的电视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最响亮的一句话大概要算得上“用事实说话”了。这绝不是《焦点访谈》的一句宣传词,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孙杰)成立10年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栏“用事实说话”,10年播出节目3500多期,及时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予以曝光,已成为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标志性节目。  相似文献   

18.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7丑.安徽省报刊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精品名牌报刊战略”,今日生活报(即《今报》)等9家报刊受到表扬。这对创刊才一年的《今报》来说确实是一个奇迹。一时间,《今报》在合肥引发的“今报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年多来的实践。我总结“今报现象”背后的启示。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憬晶 《记者摇篮》2004,(1):57-57,50
1993年对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事业来说是无法忘却的一年,在这一年,号称中国电视“双子星座”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横空出世,引领中国电视走向锐意改革之路,纪实和曝光开始成为各电视台、继而也成为报纸的强力命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