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构建中,政府依然要承担起主要责任,但根本的还应建立以市场手段为支撑点、以贫困人口为本的反贫困框架体系。农业市场化并以农产品市场化为农村反贫困的重点;建立农民合作组织使贫困农民成为组织和实施反贫困行动的主体;充分调动民营经济体,推行"市场+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组织)"模式为农民增收;本着教育扶贫的原则,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参照,按照农村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我们认为中部地区21世纪初农村职业教育可分为三类发展模式。本文拟对其中的“反贫困型”发展模式作进一步探讨。一、中部贫困地区的农村职教要以反贫困为发展目标1.以反贫困为发展目标是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所谓贫困地区,从概念上讲是指贫困人口相对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界反贫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武,政府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启蒙教育,农村职业教育进入厂校合作的模式,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开放式教学,体制灵活、形式多样;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体制多元性、灵活性,课程教学开放;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采用"双元制",是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途径,影响较大,其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农村贫困人口长期以来在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和就业转移能力方面,人力资本存量过低,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反贫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反贫困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人口反弹与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同时,却出现了贫困人口不减反增,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不断提升等一系列新问题,直接延缓了减贫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就农村返贫人口形成的内在机制予以分析,提出弥补反贫困中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缺失,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秀的农民就是农村人才,骨干农民、中坚核心农民是农村人才的主体,他们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未来.本文分析我国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加强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要求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营造人人成才的环境;从人才教育源头、过程寻找突破口,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立并完善培植农村人才的学校教育新体制;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培植中坚农民和骨干农民;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7.
农村资金市场的特点及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呼唤着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问题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今天更具有相当的迫切性.而在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当按照国际合作联盟确定的国际合作原则建立与发展我国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而适应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形成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发展银行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人的发展视域,在以实现人的发展作为反贫困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建立长效反贫困机制以夯实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增强贫困人口反贫困意识与能力以激发人追求发展的自觉与动力等方面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反贫困思想,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进了贫困群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建富 《职教通讯》2012,(16):27-3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扶贫标准、扶贫目标、扶贫区域、扶贫路径和扶贫策略等方面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依据反贫困理论、参与发展理论以及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特征,基于职业教育路径的扶贫开发,必须以崭新的理念指导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积极投资于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必须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权益的制度与政策,搭建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平台;必须精确锁定贫困目标人群,积极组织和推进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升农民专业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明确、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人员素质过低等问题.政府必须积极构建与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