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的一次观摩活动,北京市幼儿园特级教师李培美参加了这次活动。事后,李老师(以下简称李)与执教的吴老师(以下简称吴)进行了交流与探索。在这一对话式评析实录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评析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发言者”“局外人”变成了“对话者”“讨论者”,体现了互相尊重、共享资源的理念。评析过程也成为重温、碰撞、交流的研究过程,作为“当局者”的执教者在“旁观者”的支持下,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积极分析、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此,非常感谢李培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这种自然的互动式的评析方式,它无疑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2.
戴国珍 《考试周刊》2012,(88):194-194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一是要提供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二是要巧妙提问,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精心设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姚健谊 《早期教育》2001,(21):30-30
活动目标:了解沙的特性和用途;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活动准备:安排玩沙区;准备各种玩沙器械(易拉罐、雪碧瓶、水桶、漏斗、勺子、尼龙网、胶布等);给幼儿剪好指甲。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冬季正是萝卜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在家中、幼儿园都会吃到萝卜,但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生的、完整的萝卜。因此,萝卜对他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萝卜”,希望在幼儿已知与未知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张春霞 《教育导刊》2006,(12):34-34
活动背景孩子们在玩水的时候,把不同的纸盒放进水里玩。过了一会儿,发现纸盒上浸透水后一层一层的包装纸不断地掉下来,有的孩子说:“老师,你看,这些纸湿了,掉下来了!”这时候,有的孩子发现牛奶纸盒不容易被水浸烂,可以在水里飘很长时间,但有的纸碰到水一会儿就烂了。我想,何不因势利导,组织孩子们一起折纸船呢?活动目标激发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体验生活中不同纸的特点,观察不同纸及其在水中的变化。活动准备不同的纸(面巾纸、绘画纸、报纸、牛奶盒等做的小船),一盆水。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师:今天老师折了很多小船。等一会儿我们把小船放到水…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欢吃的食物,尤其目前许许多多用花生制作的食品,如:满口香、颗颗脆,花生糖等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而且,早餐的时候,小菜有时是花生米,孩子们特别爱吃,并热烈地讨论着有关花生的话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在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一起尝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会飞的火箭》这一科学活动。通过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动脑想一想,激发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获得早期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源于一次秋游活动。当孩子拿着食品纷纷跑向我说“老师我不会打开”时,我想,这就是孩子身边的科学,我应该帮助孩子运用简单的技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遵循活动本身的逻辑,以孩子的视角,从现象的、经验的、生活的角度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撕贴方法. 2.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小脚,引导幼儿画出小鸡的不同动态. 3.通过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张璐 《早期教育》2001,(21):34-35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我一直以为材料准备得越多越好。通过对小班科学活动“玩水”的观察,我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1、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了解雨水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玩雨水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关注他们的已有经验,培养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等产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沙子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也是他们爱玩的材料之一。自由活动时间,我常常看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蹲在园内的沙池里捣鼓着,或堆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兴趣的奠基阶段.小班幼儿刚开始集体生活,大都还以自我为中心,参加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有趣的音乐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就是通过音乐游戏感受音乐的强、弱,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帮助幼儿按照游戏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造,在愉快地反复地进行游玩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来源:《咏鹅》是一首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很多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接触过它。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动物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喜欢模仿是他们最突出的年龄特点。作品中没有过大的跳进,吟诵和歌唱部分间奏很长,适于孩子们充分地体会和准备。希望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思想:分类活动属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为了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小班幼儿的这种抽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分类活动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幼儿的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从而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16.
活动前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大猫小猫》,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聆听动物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触目所见,随处有动物.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而小猫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相似文献   

17.
王盛 《华章》2012,(11)
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必须系统有序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体验性、探究性、选择性的操作活动中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分类是小班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又是较复杂、较抽象的一项数概念.对小班幼儿来讲更是如此,而小班幼儿形象思维和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运用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来理解这一概念,相对较容易.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穿插了一定的故事情节,以此来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在"表演"中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表演"中探索分类.  相似文献   

19.
在感知冷、暖方面,触觉最直观。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尝试用自己身体的部分(手)进行从较直观的触觉活动入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感受物体的冷和暖,建立冷和暖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将冷暖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0.
张秋玲 《早期教育》2001,(21):33-33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小班科学活动的游戏化对幼儿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