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魏明革 《新闻三昧》2006,(10):49-50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一、用心思考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那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还需要有一颗能随时思考的心。用心思考什么呢?用心思考题材的新闻价值。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过:什么人当不了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当好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2,(10):34-35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是一篇新闻精品。其主要特色如下:一、它是一篇独家新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借用这句话来说明新闻工作者这个职业的最  相似文献   

4.
郑有胜 《记者摇篮》2009,(7):29-29,54
在新闻写作中,消息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体裁,它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是每一位从事新闻工作者必修的基本功课。因为消息短小、简洁,要想写好消息,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精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就是一篇上乘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用得上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  相似文献   

6.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是一篇独特而亮丽的新闻精品。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7.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能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篇呕心沥血写出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桩社会新闻摆上了笔者的案头:本市某县一位村民挖地时偶然发现一特大老鼠洞,里面竟然挖出粮食三十多公斤……硕鼠之害,如此之烈,实属耸人听闻。按说这篇消息是可以见报的。然而不知怎么,我越看越觉得这篇消息有些眼熟,好象在哪里看过。蓦的,我的脑海中一亮:不错,1993年,大概也是在这么个时候,我们报纸上曾经登过一条类似的消息!我很快找来了1993年的合订本,果然找出了那条消息。我把两篇消息放在一起一比较,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两篇消息竟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而且,两篇消息当中除了地名人名以及挖出粮食的数目稍有不同外,其他地方竟然完全一样!去年发现了一个,今年又发现了一个,事情真的会如此巧合吗?我初步认定这篇消息有问题。鉴于这位作者是我们报社的老通讯员,时常来稿,我马上向群工部反映了这一情况,请他们帮助查实一下。结果不出所料,这篇稿子确实是作者编造出来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新闻党性原则的要求,就连西方的新闻学家也有类似的表述。美  相似文献   

10.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文字消息类二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在现场采访。此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惟独这篇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具有新闻精品的重要特征,即主题重大,反映的是我国铁路渡海的新闻大事件;新闻的时效性强,属“今日”新闻;写作技巧讲究,可读性强;独有的深度,一条800字的消息,容纳了与新闻主题相关的7…  相似文献   

12.
毕锋  王晓 《新闻三昧》2006,(12):10-13
新闻精品,主要是指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提法准确、编写精细、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新闻作品。多出新闻精品,是时代的需要和广大受众的呼唤。如何成就新闻精品,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吗?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的作者毕锋和他的同事王晓,在对16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源自报纸、通讯社类的所有特等奖、一等奖及部分二等奖获奖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技法和成篇历程,力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相信这篇文章对追求新闻精品的有志记者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2006年7月28日《温州日报》上的《海归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这是一篇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4.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2006年7月28日《温州日报》上的《海归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三等奖。这是一篇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精品。它有如下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2006年7月28日《温州日报》上的《海归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三等奖。这是一篇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精品。它有如下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第1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的科技新闻《“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新华社1999年8月18日播发)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篇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精品,具有以下四点特色: 一是鲜明的引导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决定的。我们的所有宣传报道,都应做到江泽民同志说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新闻中的精  相似文献   

19.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会议消息是消息具体分类中的一个品种,一般属于动态消息。采写会议消息,看起来比较简单,也没有多少学问,其实,要把会议消息写好,写得很精彩,写成新闻精品,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首都女记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原载《人民日报》1997年10月8日),就是一篇会议新闻的成功佳作。这篇消息,从写作上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精心选材,不拘一格。写会议消息不应完全按照会议内容和既定程序来写,而应按照新闻规律,遵循创新的思想来选取材料、确定主题和谋篇布局,力求摆脱会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