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时期及其以后的年代,中国诗坛上跃出了一批著名诗人——艾青、田间、臧克家及其他一些诗人.他们可称为中国新诗的杰出代表.在他们之中,名列前矛者理应属于艾青.艾青1910年生于浙江省义乌市.其真名是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另有莪伽等——译者注),艾青是其笔名——利用这一笔名,诗人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艾青的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于1936年问世.该  相似文献   

2.
3.
《黎明的通知》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作者饱含激情,表现了对于光明未来的强烈憧憬,对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诗中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斗争,渴望新生活的急切心情。它是“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给人“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据说,青年歌德(JohanWolfgangVoGoethe,1749—183年)当初不能决定自己是作一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他来到了河边,捡起一枚石子,心里默默地祝祷着,如果石子扔到河里沉下去他就当诗人,如果浮在水面上就作画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歌德后来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等小说和诗剧享誉世界文坛。我国的大诗人艾青(1910—1992年)原本是学绘画的,他青年时代甚至远赴欧洲学习法国印象派绘画,期待日后成为画家,然而他最终却成为诗人,并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Neruda,1904—1973年…  相似文献   

5.
久处病痛中的患者,最懂得健康的可贵;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最渴望得到光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身受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惨绝人寰的蹂躏摧残,灾难无比深重。这仿佛夜间迷路的行人在茫茫的黑夜里,周围是深山绝谷,虎啸狼嚎,随时都有粉身碎骨和被野兽吞噬的危险;也仿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大诗人艾青(1910-1992年)原本是学绘画的,他青年时代甚至远赴欧洲学习法国印象派绘画,期待日后成为画家,然而他最终却成为诗人,并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年)称为20世纪“中国诗坛的泰斗”。艾青的走出绘画园地转入诗歌世界的经历,可以用“残酷”来形容——是苦难的炼狱生涯,使他永远地告别了画坛。 时间要回溯到20世纪。1929年至1932年,艾青在法国  相似文献   

7.
8.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9.
不是说诗贵含蓄吗?是的,确实如此。含蓄自有含蓄的美,朦胧也有朦胧的美,但明朗也有明朗的美。绚丽多彩是美,朴素无华也是美。它们是各有千秋而并非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关键是看诗是不是真正的诗。诗缘情。只有有真正的诗情,有发自诗人内心  相似文献   

10.
应该看到。在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艾青是当之无愧的杰出诗人和诗歌语言艺术大师。他构筑了一座巍峨雄浑、风光旖旎的诗歌艺术殿堂。他的诗,他的诗歌艺术创造历程,堪称20世纪我们时代的史诗。这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和文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具有丰富、独特的“现代性”内涵的史诗。作为现代史诗,强调主我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强调向外界向社会开放的开放意识是它的重要特征。黑格尔曾将开辟了文学新世纪的诗人但丁的著名史诗《神曲》与古希腊时代的史诗进行比较说:“荷马的英雄们通过女诗神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变成不朽,但丁的这些人物是通过他们自己,他们的个性,而招致他们的处境;他们不是在我们观念中不  相似文献   

11.
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诗人艾青毅然从重庆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诗人充分感受到了解放区的幸福温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看到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的运动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的艺术。通过诗的描写来表现飘逸的体态、轻盈的舞姿,这是相当困难的。乌兰诺娃的舞蹈是极高超的艺术创造.人们在观赏了她的表演之后.往往只能感受其身轻如燕的灵巧动作.却难以言传其艺术真谛。艾青的《给乌兰诺娃》一诗却以传神妙笔写出乌兰诺娃表演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充满沧桑的文字背后映射了一芥苦难的民众和一个苦难的时代,也饱含了诗人艾青一颗深厚又真挚的爱国之心。任时光荏苒,这些诗篇依旧能穿梭过时间的隧道,驻留在每一个读者心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声震撼了大地,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冲击着诗人们的思想,艾青的诗歌也是充满着“土地的忧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茫茫大雪看不清前进的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15.
《黎明的通知》为现代诗人艾青一九四二年所写.作者以诗人的敏感,预见到胜利在望,以革命的乐观主义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曙光.学习本课,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进行.一、自由朗读,初步了解全诗,然后完成下面填空.1、本诗的“我”指代的是( ),“你”指代的是( ),“他们”指代的是( )区和( )区的( ),全诗都是以“( )”的口气,采用的是( )手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歌咏对象。从《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小儿语》中的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再到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在诗歌中,有太多的母亲形象。反复细读《艾青诗选》,最触动我心的,就是诗人笔下的母亲形象。艾青诗歌中的母亲,不仅有他的大堰河母亲,有包含了平凡、朴素、受尽磨难的人类母亲,更有包含了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灵的土地母亲与祖国母亲。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中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紧张的冲突,甚至连故事主人公的音容笑貌我们都无从知道。作者只是用一种平静的客观的语言叙述着发生在一间病房里的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19.
【原文】透过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有鸟语花香、高山流水、风和日丽、电闪雷鸣。然而泰格特的这扇窗却使我看到了人性的冷酷无情。故事中的两位病人……该怎么形容他们呢?是善良的天使与罪恶的魔鬼,还是英俊的王子与丑陋的巫师?不,都不是。他们仅仅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会开心会难过的人。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心性会如此迥异呢?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是一样的,那个靠窗的病人,他是那么的善良,因此他尽管面对着一堵墙,仍然能为了病友的快乐而编造出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美丽公园。那位靠里的病人呢,正因为他嫉妒靠窗病人能每天看到公园的美景,所以他…  相似文献   

20.
杨守森 《中学时代》2022,(17):30-32
<正>艾青是“五四”以来我国新诗史上卓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自从1932年5月在“左联”的刊物《北斗》上发表了处女作《会合》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动人心魄的诗篇。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妙的诗歌艺术形象创造乃重要原因之一。一、有形体与无形体的形象创造依据取材特征,在诗歌作品中,常见有形体的形象创造与无形体的形象创造两种类型。在这两种类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艾青的匠心独具、诗性智慧与独特的想象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