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揭示课题,猜想内容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出示图画)特意为我们四年级的小朋友写的。(出示课题)猜想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看到课题,你猜一猜路甬祥爷爷会写什么。生:我猜想课文会写什么“是呼风唤雨”。生:我猜想路甬祥爷爷会写什么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生:我猜会写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猜想阅读,极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往往急于验证自己的思维,因而读课文的目的性更明确,阅读速度更快。猜后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与审读课文得出的内容形成认识差,这认识差将成为质疑和解疑的起跑器,激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标题是作者对课文的内容的一种浓缩和概括,紧扣课题,从"眼睛"入手,研读感悟,可以帮助孩子们尽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旗帜和眼目,是对一篇作品的内容、形式的概括反映。精心选取的标题能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文章的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文标题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5.
《师生情》是篇看图学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丰富。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抓住语言文字,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我们不妨紧扣“情”字,指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一、指导观察感知图意 1.揭示课题出示课题后,教师进行启发:从课题上,哪个词是关键词?师生之间的感情具体体现在哪里?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地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6.
标题作为文章内容与读者阅读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新颖而恰当的标题,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使人产生一种心理冲动,激发阅读欲望。因此,在拟定标题上匠心独运一番,很有必要。怎样才能拟就一个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作业或考试时,经常有给短文加标题的练习。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一则短文,一篇巨著,一部电影、电视,它都有一个简洁、凝练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能窥视文章的内容,好的标题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给短文加标题是一项很重要的训练。怎样才能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呢?1、认真阅读短文。比较深入的理解短文内容,这是加标题的最基本的、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画龙点睛”,体现出主题的神韵和风采,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对这样的标题,即使文章的内容很生动,读者恐怕也会“望题生厌”,要是改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即文章的精彩之处、中心之处,这是阅读教学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是课文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聚散点。阅读教学中,选择好课文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呢?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导入方法。一、从文题切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这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通过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中从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10.
每年高考占大比分的阅读题材广 ,难度大 ,但考查的内容并非不着边际 ,与课文体裁基本是吻合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学会归纳不同类型文章的语篇结构 ,运用图式法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和训练 ,就能达到高中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图式法课文阅读模式在 SEFC新教材的应用。一、推理判断能力的提高SEFC Book Lesson 50 - 51是一篇侦探小说 ,学生比较感兴趣 ,可以合二为一。Step1 .出示一些句子 (填空式 ) ,让学生快速阅读获得信息。Step2 .巧妙设疑引入 ,激发阅读兴趣 :1 .Why …  相似文献   

11.
<正>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论文,其中论文的标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眉目,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可见一斑.对于作者而言,萌生主题在先,继而斟酌标题的拟制,故有主题决定标题之说;对于读者而言,注意标题在前,进而了解文章的主题,故有标题体现主题之意.因此,何以吸引读者,核心在于主题,但首要在于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往往给人以眉清目秀的感觉,毋庸置疑,它将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指引读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一个有趣、新颖、醒目的好标题,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拟出习题好标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期刊文稿标题加工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它担负着吸引读者注意力,向读者揭示文章主旨,激发阅读兴趣等重要使命。编辑对文章标题的加工要遵循语法规则、简练、新颖、符合读者心理等原则,使文章标题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尽可能多地向读者展现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发挥培养读者、引导读者的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叙事简单却又极富哲理的课文。学生对文中哲学家的形象既觉得崇高,又感到陌生,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缩短学生与哲学家的心理距离?笔者做了一次换位阅读的尝试。 教学过程如下——— 一、解题激趣,把握最佳阅读角度 1.师:(出示课题 )假如你是哲学家,你在最后一课会选择怎样的内容来教给你的学生呢? 生:假如我是哲学家,我会选择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 生:假如我是哲学家,我会选择一生中最重大的研究成果传…  相似文献   

16.
标题出现在文章最首的位置,在阅读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读者拿到文章,第一眼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能给人以阅读的渴望,读者才会读下去。平淡无味的标题,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会给解读文章内容带来障碍。一篇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统摄着整篇文章的灵魂。纵贯初中语文课本的标题,大都很好,给学生阅读以不同的暗示性。下面就从人、事、物、景、感等五个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三册有一篇人物通讯, 标题为《种树"种到"联合国》。这是个颇具特色和情味的标题。难道真的是文中的主人公王果香到联合国"种"树去了吗?细读课文,发现并非如此,而是说王果香带领家乡人民发展果园经济,改造沙漠,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使家乡沙地面积曾占80%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因此,王果香被邀请参加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王果香在会上介绍了她的治沙经验。这就是王果香种树"种到"联合国的具体内容。在这里,课文标题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修辞格--拈连,从而使文章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此,我以《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挖掘教材内涵,改进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的想法和看法。一、紧扣课题,领略梗概紧扣课题,挖掘题眼,从中可以洞察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文章脉络等,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根据课题的特点,一抓感情色彩——这个课题作者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之后,同学们按照我们已经掌握的制图方法制作了这篇课文的阅读地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制作的阅读地图来互相交流一下。(生交流阅读地图)师:我刚才巡视了一下,感觉同学们的阅读地图制作得都不错。我随手拿了两份,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第一幅阅读地图)这是彭斯聪同学制作的阅读地图,彭斯聪同学,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制作的?生:在制作这张阅读地图的时候,我想到了课文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于是,我就把“爷爷的芦笛”作为这幅地图的关…  相似文献   

20.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